【张德付】耶诞节宜祭祀曾文正公

栏目:谏议策论
发布时间:2017-12-24 18:33:20
标签:

耶诞节宜祭祀曾文正公

作者:张德付(民间儒生)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西元2017年12月24日


数十年来,耶教的各种流派在民间秘密传播,潜流暗涌,目前已然如火如荼。每年耶诞,全国大小商场都纷纷借机促销,于是处处如教堂,人人小红帽,举国皆狂。长此以往,中国将有沦为耶教化的危险。我们该如何应对此事呢?


尽管有识之士呼吁抵制耶诞节,唤醒了部分国民的文化意识,然而商业挟宗教之利,宗教乘商业之力,全国上下依然会按时上演一场年度荒诞大剧。兹事体大,关系中国文化命脉,我们不得不起而应对,思考更积极的对策。


窃以为在耶诞节,我们应该举行大型祭祀曾文正公(讳国藩)的礼仪活动,来冲淡耶诞节的影响,彰显文化主体意识。其理由是,曾文正公挽救了近代第一次文化危机,而这场危机正是由耶教(其次生品“太平天国”)带来的。


  


“太平天国”,在当时称为粤匪或洪杨之乱,这样的定名是合理的。洪杨打着“奉天讨胡”的旗号,以宗教思想夹杂民族主义起事。讨胡,或无可厚非。奉天,则是奉所谓上帝,则大不可。因为,其所到之处,捣毁文庙、武庙,焚毁经书,认为“孔孟诸书,其旨多悖圣教(指拜上帝教),必不可用”,视孔孟诸书为“妖书”,明确颁布禁令:“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与暴秦焚书相比,可谓有过之无不及。攻下金陵后,洪杨宗教极端政策略作调整,乃篡写史书,删改经书。试想,如果洪杨获得了成功,其结果必然是中国文化灭绝,中国必然彻底耶教化。试问那时中国何以为中国?


曾文正公对洪杨有清醒的认识,说:“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因此,他认为洪杨之乱“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这种定位是非常准确的。这已超越了民族立场,站到了文化立场上。


自古以来,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就在于道统(斯文),而不在血统。于是,他打着挽救文化危机的旗号来号召士大夫,“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见《讨粤匪檄》)也正因此,才感召很多忠义俊杰团结在他周围,共赴文化之难。艰苦卓绝,历时十四年,终于翦灭了洪杨,挽救了近代第一场文化危机。


民国建立以来,由于受民族主义的影响及意识形态的统摄,对这场战争未能给予合理定性:揄杨“太平天国”,美其名曰“起义”;贬斥曾文正公,诋之为“曾剃头”。这无异于歌颂邪教,长此以往,恐酿巨祸。这样的历史叙述必须加以更正。


  


按照古代祭祀的原理,凡对人群做出伟大贡献的人,都应该加以祭祀。(《礼记·祭法》)   我们可以说,曾文正公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其功不在禹下,如何评价都不过分。因为大禹治水,挽救的是我们民族的生理生命。曾文正翦灭洪杨,挽救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生命。


青年毛泽东说:“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毛泽东笔记《讲堂录》,见《毛泽东早期文稿》)毛泽东说曾文正公是办事兼传教之人,其评价可谓精切。


因此,在耶诞日祭祀曾文正公等人,实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与战略意义。即便国家一时未能将此祭祀列入祭典,民间或儒生们也应该先组织起这样的祭祀、纪念活动来。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