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三】太庙腾退宜早不宜迟

栏目:礼仪祀典
发布时间:2010-05-23 08:00:00
标签:
王达三

作者简介:王达三,男,西元一九七四年生,山东高唐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独立学者,现居北京。二〇〇四年与陈明等人创办儒学联合论坛网站,曾任总版主;二〇〇六年起,创办并主持中国儒教网暨儒教复兴论坛网站。二〇〇六年九月份起草并连署海内外五十四位学者发布《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建议书》,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份起草并连署十名青年博士生发布了《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二〇〇九年四月份起草并连署五十多个儒家组织发布《须尊重历史,宜敬畏圣人——致电影《孔子》剧组人员公开函》,均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职工宿舍占据太庙东北角已有60年之久。为使其能从太庙中搬迁出来,实现太庙文物修缮和整体保护,北京市政协委员呼吁和建议也已三年之多,但至今未见任何落实动静(5月7日《新京报》)。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国文化复兴成为社会普遍共识的当下,此种现象足可让人扼腕叹息!

文化宫职工宿舍从太庙搬迁出来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太庙和故宫原本一气呵成,是北京皇家宫殿庙宇的有机组成部分,职工宿舍占据太庙一侧,严重破坏了皇家建筑的历史感和整体性。尤其是,职工宿舍区自建房林立,煤气罐丛生,太庙安全和保护现状堪忧,说不定哪天一把火就烧个一干二净——就像韩国“第一号国宝”崇礼门葬身火海一样!此外,历史文物绝非一人一家一单位可得而私焉,而是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人人可参观、可凭吊、可共享的文化遗产。 

据说,太庙腾退工作深受资金掣肘。1994年腾退需要资金2千万元,但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腾退所需资金已涨至9千万元。近两年来北京市房价飙升,现在不拿出个一两个亿来,根本就解决不了75户文化宫职工的住房问题。然而,以竖起千万高楼大厦、修成数条地铁城铁的北京的经济实力来看,还不至于差这几个小钱。更何况,随着房价进一步上涨,太庙腾退所需资金必然会水涨船高呢!仅就此而言,太庙腾退也是宜早不宜迟、宜急不宜缓。

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认识到了太庙腾退的重要性以及是否有决心实施腾退。须知,北京之所以为北京,或者北京之所以与国内外其他大城市区别开来,不仅在于她是共和国的首都,还在于她是一座拥有数万年文明史、三千年建城史、八百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实现文物腾退和开放,保护首都文化遗产,恢复古都历史风貌,展示东方文化的神韵和魅力,是北京市政府大力推进的“人文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让人痛心的是,腾退工作陷入困局的文物单位绝非太庙一处,因此造成的文物悲剧也不在少数。北京市少年宫占用景山公园北侧已经55年。1981年,少年宫的夜间充电设备因老化造成短路而引发大火,无情地吞噬了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周围六七棵600多年树龄的古柏也未能幸免于难。早在2001年,北京市政府就决定搬迁少年宫至龙潭公园,时至如今亦未成行。2009年底,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拈花寺西配殿烧成灰烬,同样源于占用单位管理不善而造成。

据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前不久介绍,北京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24处,其中只有4成对外开放,其他大部分被机关团体和居民不合理使用或占用,文物建筑长期得不到修缮和保护。近年来,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全部或部分腾退的有40余项,属于中央单位系统的只有3项。面对这种文物单位被不合理占用或使用的现象以及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我们不仅要问:在我们亲手毁掉了数以万计的历史古建筑之后,这些有幸保留下来的少数历史文物到底还能传承多久?我们还能为后代子孙留下点什么?没有了这些历史文物,没有了这些历史文物熏陶和浸染的国人,中国还是中国吗?

无论如何,北京市必须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代子孙负责的精神,把文物保护单位的腾退工作尽快纳入到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和首都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来。当务之急是采取如下四项措施,确保腾退工作迅速有效地展开:一是进行腾退工作立法,使腾退工作有法可依;二是制定腾退规划,使腾退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实现全市文物安全监管和统管,确保文物安全无事故;四是不惜代价投入资金,做到一年腾退一个文物保护单位——即使这样,北京文物保护单位全部腾退完毕和实现完全对外开放,至少也要需要一两百年!

原载于新京报“社论”2010-5-8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