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你以为你真的理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吗?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18-01-15 22:49:57
标签: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等。


你以为你真的理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吗?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十一月廿九日丁未

            耶稣2018月1月15日

 

  

 

孔子删定《诗经》,保留了先秦的一首民谣《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后世杂文家特爱引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之说,借以佐证两点:一、中国的政治传统的“家天下”的传统,“天下是君王的家天下,国家为君王的私有财产”;二、中国的司法传统是不保护私人财产权的传统,臣民的财产都是国王的私产。

 

杂文作者这么说,是读书不求甚解之故。其实《北山》这首民谣所表达者,无关“家天下”与“财产权”,而是臣民在抱怨国王分配徭役的不公:都是君王之事,为什么惟独我这么辛苦?

 

即使我们抽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一句来看,它所描述的也是井田制下的土地“保有权”状态,并不是说天下土地归王私有。且自战国以降、封建制解体以来,除了严格实行均田制的短暂时代,中国的土地制一直就是私有制,赵宋立国,“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更是谈不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

 

换言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关于财产权归属的描述,仅仅是政治意义上的主权宣示:天下的土地,都是国土的土地(就如今日的英国,土地名义上还是归国王所有)。

 

——如此说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说法确有“家天下”的味道,但宋朝学者李觏有一番解释,又使其涵义发生了反转:“盖王者无外,以天下为家,尺地莫非其田,一民莫非其子,财物之在海内,如在橐中,况于贡赋之入,何彼我之云哉?历观书传,自《禹贡》以来,未闻天子有私财者。”根据李觏的阐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并非表示人民无私产,恰恰相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意味着天子无私财,而以天下为家。

 

再推论下去:既然天子富有四海、以天下为家,那么他便不得私敛财物,更不得挥霍无度。君主的日常用度,也非一家私事,而是公事,因此,需要接受政府的管制——用李觏的话来说:“玉府、内府之职掌天子器用、财贿、燕私之物及受贡献以备赏赐,此帑藏之在宫中,官职之最私亵者,然而为冢宰之属,列大府之下。”冢宰即政府的领袖宰相,大府指政府的财政部。用朱熹的来说,“(君主)凡饮食、酒浆、衣服、次舍、器用、财贿与夫宦官、宫妾之政,无一不领于冢宰,使其左右前后,一动一静,无不制以有司之法,而无纤芥之隙、瞬息之顷,得以隐其毫发之私。”

 

  

 

宋朝的宫廷宫制度,实行的便是这样的“以外统内”之制。外,即宰相领导的外廷;内,即皇帝居住的内廷。宫廷的日用,都归宰相管辖,宋仁宗朝的宰相吕夷简曾自言:“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所以,内廷嫔妃胭脂用得多了,宰相都会过问;皇帝想私自给嫔妃增加月钱,也会被政府驳回。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北宋至和、嘉祐间,“嫔御久不迁,屡有干请,上答以无典故,朝廷不肯行。或奏曰:‘圣人出口为敕,批出谁敢违?’上笑曰:‘汝不信,试降敕。’政府果奏无法,命遂寝。后又有请降御笔进官者,上取彩笺书某宫某氏特转某官,众喜谢而退。至给俸日,各出御笔乞增禄,有司不敢遵用,悉退回。诸嫔群诉,且对上毁所得御笔,曰:‘元来使不得!’上但笑而遣之。”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高宗在徽宗服中,用白木御倚子。钱大主入觐,见之,曰:‘此檀香倚子耶?’张婕妤掩口笑曰:‘禁中用胭脂、皂荚多,相公已有语,更敢用檀香作倚子耶?’时赵鼎、张浚作相也。”

 

今日的杂文作者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说明人民无私产;宋人则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说明天子无私财。思想境界之高低立判。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