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等。 |
这几个典故,必有一个是你理解错的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十一月三十日戊申
耶稣2018月1月16日
下面这几个典故,你一定读过,甚至可能听于丹老师讲解过,也可能在写作时使用过。但我敢说,你对这些典故的理解,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不信,看看——
【民无信不立】
孔子说:“民无信不立。”这句是什么意思?心灵鸡汤派估计会说,就是“人们要讲信用”的意思嘛。错了!“民无信不立”并非指向个人的道德品格,而是指向一种政治伦理。先贤孔子的意思是说,政府必须建立在人民的信任之上,得不到人民信任的政府,是不可能维持的。儒家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信任。
【为富不仁】
孟子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你可能会以为孟子在责备暴发户。但实际上,说这句话时,孟子指向的对象不是富豪、暴发户,而是国君、政府。孟子想说的是富于民的财税思想。在他老人家看来,国家要维持统治的正当性(仁),就不可以与民争利(为富),即“为仁不富”;如果官与民争利,国敛聚财富,那就失去了为政的正当性,即“为富不仁”。这就是“为富不仁,为仁不富”之本义。
【群龙无首】
成语“群龙无首”的意思,常被理解为“一群龙没有领袖,比喻没有领头人,无法统一行动”,是一个贬义词。这一释义已完全脱离了本义。“群龙无首”出自《周易》卦辞:“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意指群龙共治之象,如舜帝建立的共治之道,这是一种优良的多中心治理秩序,即所谓“吉”。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中有一句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许多人写评论文章都引用它。但有些人读书不求甚解,头脑中有启蒙主义教育的铭印,以为传统除了专制,还是专制,一看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四字,就以为这是钳制言论的意思,“可见封建统治者对老百姓的自由言论是恐惧的,像防止洪水一样堤防着”云云。大谬!来看看完整的引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表达的恰恰是“言论要自由”之意。
【君为臣纲】
相信许多人都以为“君为臣纲”强调了君主的绝对权威,这未免有些望文生义了。学者的研究发现:“从先秦到汉魏之际,无论在何种史料里,都未见到君王利用三纲说来做为钳制臣民的藉口之事例”,恰恰相反,当臣下援引三纲之说时,表达的是臣对君主不合理、不合情行为的批判。那“君为臣纲”当作何解?这里的纲,可作模范解。意思是说,君主当成为众臣的模范。君主若没有模范之风,则应该受到批判。
【刑不上大夫】
“刑不上大夫”也不是你以为的“贵族犯罪不问刑”的意思。孔子的弟子冉有曾向老师请教:“先王制法,使刑不上于大夫,然则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乎?”孔子说:非也。贵族视尊严重于生命,当比庶民更知羞耻,若犯五刑之罪,则“白冠厘缨,盘水加剑,造乎阙而自请罪,君不使有司执缚牵掣而加之也”;若其罪至死,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杀”。这便是“刑不上大夫”的本义。
【礼不下庶人】
那么“礼不下庶人”又是何意呢?鲁迅曾曲解过这句话:“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这就是‘礼不下庶人’。”其实鲁迅的理解完全是错误的。孔子本人解释过“礼不下庶人”的含义:“所谓礼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礼,故不责之以备礼也。”即对于庶人,不必责备求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般都将这句话解读为“道德高尚者明白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知道利益”。这可能是误解。在孔子那个时代,“君子”的本义是指贵族,即邦国的领导人,“小人”则指寻常百姓。因此,“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也许是表达了孔子的政治思想:领导人应以义为先,不可与民争利。换言之,平民追求利益则无可厚非。
孔子并不以“君子”的高标准来要求“小人”,而且认为“君子”应当维护“小人”的利益。这个思想,可以从《论语》中的另一段话得到印证。孔子的弟子子张曾经向孔子请教从政之道,孔子建议他应当做到“君子惠而不费”。什么是“惠而不费”?孔子解释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意思是说,政治家应尊重人民的利益追求,而不必耗费心力强加干涉,这便是成本最低的治理之道。
【君君臣臣】
“君君臣臣”这句话,常常被人拿来证明儒家具有绝对效忠思想,甚至被演绎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其实,“君君臣臣”表达的是一种对等的义务关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首先要像个君的样子,臣才有效忠的义务;君若不君,则臣可以自行解除效忠的义务。
孔子便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的君臣思想比孔子还“激进”。他认为,对于异姓之卿来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而对于贵戚之卿,“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意思是说,如果君不君,则臣可批评,如果君不听,则异姓之卿可自行解除君臣关系,贵戚之卿更是可废掉君主,另立新君。
责任编辑:柳君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