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等。 |
宋朝与辽国的和平盟约是怎么谈出来的?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腊月初六日甲寅
耶稣2018年1月22日
战争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初八,辽国大举南伐。
算起来,这是契丹第九次发起对宋王朝的侵略了。在真宗继位之后的咸平二年(999)、咸平四年(1001)、咸平六年(1003),辽国都曾进兵冒犯边境,或小胜北还,或为宋师所败。但这一次辽军的来势特别凶猛。辽主萧太后与辽圣宗御驾亲征,率兵号称二十万之众,先锋为辽国大将萧挞凛。十五日,辽国破宋境顺安城;十六日,又破遂城,并擒宋将王先知;又自定州东部突破宋人的唐河防线,逼近阳城;然后,辽军分兵三路,扑向瀛州、祁州,并欲乘虚直下贝州、冀州、天雄军(参见中信出版社出版、台湾三军大学编著的《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1册)。
军情自边关急递至京师汴梁,宋王朝“中外震骇”。
其时宋真宗赵恒继承大统不过几年,作为一名从未像他的伯父(太祖)、父亲(太宗)那样在沙场厮杀过的文弱君主,面对来势汹汹的契丹军团,真宗该如何对付这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这不但是国家的危机,也是真宗个人的荣誉危机。
真宗召宰相等大臣商议对策。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密言于上,请幸金陵”,建议皇帝到金陵避避祸;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是四川人,“请幸成都”。真宗问宰相寇准:有大臣提议迁都金陵或成都,爱卿有何意见?寇准假装不知道是王钦若与陈尧叟的意思,当着两人的面说:“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斩也!今天子神武,而将帅协和。若车驾亲征,彼自当遁去。不然,则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众。劳逸之势成,我得胜算矣。奈何欲委弃宗社,远之楚蜀耶?”真宗不敢再存迁都之念,决定御驾亲征。
这个时候,前线辽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也受到遏止。九月下旬,辽人以数万骑进攻山西草城川,宋军将领高继勋率兵来援,登高望草城川,说:“敌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设伏山下,战合,必南去,尔起乘之,当大溃。”遂与辽兵激战于寒光岭,“敌兵果败,自相蹂躏者万余人,获马牛橐驼甚众”。
十月上旬,辽师围困河北瀛州城,“昼夜攻城,击鼓伐木之声,闻于四面。大设攻具,使奚人负版乘墉而上”。瀛州原为辽人所占据,后为柴荣夺回,现在辽国对拿下瀛州是志在必得的。但宋军也早有防备,“知州李延渥率州兵、强壮,又集贝、冀巡检史普所部拒守,发垒石巨木击之,皆累累而坠;逾十数日,多所杀伤”。辽人强攻不下,萧太后亲自上阵督战:“契丹主及萧太后又亲鼓众急击,矢集城上如猬”,却被守城的宋军以礌石、巨木、弩箭击毙“三万人”,“伤者倍之”。辽军“弗能克,乃退”。
瀛州保卫战的大捷,极大挫伤了辽军企图一鼓作气拿下关南之地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决心。
十一月十四日,真宗离开东京,移驾前往澶州前线,亲征辽人。并于二十六日抵达澶州南城。当时澶州被黄河分隔为南城与北城,北城正是战争前线。真宗原本打算驻扎在南城,不过黄河。这样安全一些。但寇准坚请渡河:“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摄,非所以取威决胜也。”真宗这才过河,登上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此时辽师数万骑已于十一月二十二日直抵澶州城下,随时可以发起攻城之战。相持十余日之后,辽军统军萧挞凛自恃其勇,出营督战,守城的“威虎军头张瑰守床子弩,弩撼机发,矢中挞凛额,挞凛死”。萧太后闻讯,“哭之恸,辍朝五日”,深知战局再拖下去,辽军也讨不到好处,不得不向宋方提出议和,《辽史》说:“将与宋战,挞凛中弩,我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
宋真宗无疑是一名和平主义者,并不希望战火一直烧下去,也有意于议和,于是派曹利用为谈判代表,赴辽营和谈。
议和
宋辽停火谈判是在宋军取得战场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按寇准的意思,应该趁机对辽国提出苛刻的讲和条件:一、契丹交回燕云十六州;二、契丹称臣。但显而易见,这样的停火条件是辽国绝对不可能接受的。辽国开出的要求是,宋王朝交回关南之地。
宋真宗问计群臣:“吾固虑此(指辽国意在关南之地),今果然,将奈何?”辅臣说:“关南久属朝廷,不可拟议,或岁给金帛,助其军资,以固欢盟。惟陛下裁度。”真宗说:“朕守祖宗基业,不敢失坠。所言归地,事极无名,必若邀求,朕当决战耳!实念河北居人重有劳扰,倘岁以金帛济其不足,朝廷之体,固亦无伤。”意思是说,割地求和这种事情,是我万万不能做的。辽人如果执意要夺关南之地,我们不惜跟他们一战!如果辽人愿意放弃关南,可以考虑给他们一点经济补偿。这是宋朝一方定下来的谈判基调。
曹利用动身前往辽营之前,宋真宗再三叮嘱他:“地必不可得,若邀求货财,则宜许之。”曹利用问,那最多可以答应给辽人多少钱?真宗说:“必不得已,虽百万亦可。”但曹利用出发前,被寇准叫到帐内,寇准警告他:“虽有旨许百万,若过三十万,将斩汝!”
到了辽营,辽方果然提出要宋朝归还关南之地。曹利用说:“北朝既兴师寻盟,若岁希南朝金帛之资以助军旅,则犹可议也。”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割地。
辽方说:“今兹引众而来,本谋关南地,若不遂所图,则本国负愧多矣。”曹利用答道:“禀命专对,有死而已。若北朝不恤后悔,恣其邀求,地固不可得,兵亦未易息也!”如果辽国坚持要地,那就战场上见分晓吧。
萧太后与辽圣宗“闻之,意稍怠,但欲岁取金币”。双方谈判的焦点遂放在岁币的数额上。最后曹利用“许遗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议始定”。
和谈既成,曹利用回澶州向宋真宗复命。当时真宗正在进食,便叫内侍出来问曹利用到底谈了多少钱。曹利用告诉内侍:“此机事,当面奏。”内侍说:“姑言其略。”曹利用还是不肯明说,“而以三指加颊”。内侍入内报告真宗:“三指加颊,岂非三百万乎?”真宗失声说:“太多!”既而又说:“姑了事,亦可耳。”
待真宗用餐完毕,召曹利用进见。曹利用再三称罪,说:“臣许之银绢过多。”真宗问:“几何?”曹利用说:“三十万。”宋真宗“不觉喜甚,故利用被赏特厚”。
十二月初七,宋方派使者持誓书前往辽营报聘。誓书写道:
“维景德元年,岁次甲辰十二月庚辰朔、七日丙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至于陇亩稼穑,南北勿纵惊骚。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淘壕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拔河道。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自此保安黎庶,慎守封陲,质于天地神祇,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监,当共殛之。远具披陈,专俟报复。不宣,谨白。”
辽国回复宋朝的誓书写道:
维统和二十二年,岁次甲辰,十二月庚辰朔、十二日辛卯,大契丹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宋皇帝阙下:共议戢兵,复论通好,兼承惠顾,特示誓书,云“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至于陇亩稼穑,南北勿纵惊骚。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淘壕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拔河道。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自此保安黎献,慎守封陲,质于天地神祇,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监,当共殛之。”孤虽不才,敢遵此约,谨当告于天地,誓之子孙,苟渝此盟,神明是殛。专具谘述,不宣,谨白。”
这就是辽宋两国于公元1004年达成的“澶渊之盟”,两份历史性的文件。
责任编辑:柳君
【下一篇】【韩焕忠】欧阳渐的四书学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