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
为什么你会觉得缺乏年味?因为你缺少一对年画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腊月十六日甲子
耶稣2018年2月1日
春节将近。你那里能嗅到越来越浓郁的年味呢?我听许多朋友说,现在过年,年味越来越淡了。为什么会缺乏年味?我们不必感叹世风日下,其实年味是靠每一个人、包括你我他营造出来的。
我们需要营造出什么样的年味呢?喜庆、吉祥、热闹、有传统之美,我觉得这便是我们要的年味。在我的家乡,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洒扫门庭,叫做“扫除”;都要贴门神、春联、年画;都要在除夕这天祭拜天地、社神、祖先,这叫做“团年”。你看,年味不就出来了吗?
这套习俗至迟可以追溯到宋代。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的记载,每年的这个时节——农历腊月,宋朝人已经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用猪肉、羊肉、鱼肉腌制腊味;“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商铺“竞售锦装、新历(新年日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缕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盛”;小贩沿街叫卖“锡打春幡胜、百事吉斛儿”等,“以备元旦悬于门首,为新岁吉兆”;除夕,又贴“天行贴儿”、“财门”于门楣。
锡打春幡胜、百事吉斛儿、狻猊、虎头、金彩缕花、春帖幡胜,都是过年时张贴于门首的吉祥物。
桃符是春联的前身,陈元靓《岁时广记》载,“桃符之制,以薄木长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换言之,宋时的桃符是一个薄薄的长木板,上面可以贴年画与春词。那么什么是春词呢?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写有一首《饮商氏普安堂》诗,自注:“三四句供桃符之用。”而诗中的三四句为“一念人人皆上寿,四时日日是春风”——就是春联嘛。
门神、钟馗、天行贴儿、财门、财门钝驴、回头鹿马,这些都是年画。虽然“年画”一词产生于清代,不过贴年画的风俗却发源于宋,只不过当时不叫年画罢了。到明清时期,年画已形成多个艺术流派,其中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潍坊杨家埠并称为中国“三大年画”。其中桃花坞木版年画以画法精、刻工细、结构复杂、风格雅致而著称。
桃花坞木版年画以梨木制作印板,梨木质地特别坚硬,木纹细密,要想在上面画工笔画,得经过多年修炼。而且越是色彩丰富的年画,工艺就越繁杂,墨线稿刻一版,每个颜色又单独刻一版,为了套印一张年画,有时得刻上十几二十张版。
七年前的一个秋天,我的同事、《南都周刊》摄影记者桑田曾前往苏州桃花坞,寻访木刻年画老艺人。由于手工年画艺术日渐式微,濒临失传,就连桃花坞大街上的居民,也说不清哪里还能找到年画大师。幸运的是,他们终于找到了白发苍苍的王祖德师傅和他的徒弟。
拍摄时,桑田见工作室墙上挂着两幅年画,线条流畅,配色鲜丽,人物形象特别具有喜感,很想购买一套收藏。但师傅却摇摇头:“这是国宝级大师叶茎生刻的版,房志达师傅手工印刷的,原来的木刻套版早已流失,无法再印,只剩几张当国礼送外宾。有藏家出过几千元一张的高价,我们也没卖。”
带着遗憾,一行人准备离开。临行前,一位当地朋友偷偷塞给桑田一个纸筒,打开,正是那两幅年画。原来,这是对方从自己早年的收藏中找出,割爱相赠的。
现在,《南都周刊》决定将这两幅珍贵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复制出来,于是赶在印刷厂年前放假的最后两天,摄影、调色、完善设计,精心挑选高级蒙肯纸印制。由于工期限制,这批复刻版只赶出了800套。你还认为过年缺乏年味吗?赶快入手这份年画吧。
责任编辑:柳君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