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文庙:以“国之大典”传承中华文脉
来源: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腊月二十日戊辰
耶稣2018年2月5日
文庙即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纪念性建筑。根据《周礼》“以祀礼教敬”的思想,在文庙内举行集礼、乐、歌、舞于一体的祭孔大典是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礼敬,是传播儒家思想、延续中华文脉、增强民族凝聚力、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哈尔滨文庙以传统的释奠礼为根基,结合时代特点,对祭孔大典的仪程进行了适当调整,引导公众在庄严肃穆的祭祀氛围陶冶情操,对弘扬传统文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祭祀孔子是文庙的主要职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祭孔也逐渐由“家祭”、“国祭”转化为全民活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走进文庙,通过祭祀向至圣先师孔子表达敬意祭祀已成为一项群众性、经常性活动。各地文庙在每年公历9月28日孔子圣诞纪念日举行的祭孔活动,是全年、全球范围内最为大型的祭孔典礼。近年来,哈尔滨文庙都会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由最初仪程简单的祭礼到增添祭器、乐器、礼服、四配十二哲塑像、大成乐舞等,哈尔滨文庙祭孔大典仪程在不断完善。
目前哈尔滨文庙已梳理出一套契合时代特点的祭孔程序,包括 “大成门启户”、“乐舞献祭”、“敬献花篮”、“恭读祭文”等内容。
前奏
万仞宫墙处集合
走状元桥
齐声诵读儒学经典
缓步至孔子行教像前,行鞠躬礼。
(一)大成门启户
启户仪式 击鼓
启户仪式 鸣钟
启户仪式 击柷
大成门是哈尔滨文庙主殿之前的大门,因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而得名。大成门只在祭孔时开启,平时紧闭,人们须从两侧的金声、玉振门出入。主祭队伍在大成门前整冠肃立,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静待钟鼓齐鸣。鼓声代表春天之音,鼓声激越,象征生发,催人奋进;钟声代表秋天之音,钟声悠扬,象征收敛,宁静平和。钟鼓交替,阴阳和谐,寓意“中和”境界,象征天地人和、政通人和。随着击柷三声,鸣赞高唱“启户!”大成门缓缓开启,正式揭开祭孔大典的序幕。
(二)乐舞献祭
乐舞献祭
乐舞献祭
祭孔乐舞称为“大成乐舞”,音乐起源于虞舜时代的“韶乐”,八音齐备,即金、石、丝、竹、鼓、匏、革、木缺一不可,被孔子赞誉为“尽善尽美”。祭孔之舞为“八佾舞”,源于大禹时代的《大夏之舞》,由八行八列共六十四名舞生组成,右手执羽,常用雉尾,左手执龠,即短笛形的竹管,分别有立容、立声之意,提示人们举止言谈都应得体。八佾舞一音、一字、一个舞蹈动作皆具象征意义,是历经数千年保存至今的唯一的宫廷雅乐,成为研究传统乐舞的活化石。大成乐舞所包含的儒家思想体现了以礼乐来引导和教化民众的鲜明特色。
(三)敬献花篮
敬献花篮
敬献花篮起源于民国时期,是对古代祭孔礼仪作出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改革。参礼嘉宾依次走上大成殿向孔子敬献花篮,行鞠躬礼。
(四)恭读祭文
恭读祭文
祭文以四言韵文写成,称赞孔子对中华文化的伟大贡献,阐述儒家的重要思想以及对现代文明的重大意义。由参加祭孔大典的主要领导恭读祭文,以表达对孔子的追思。
礼成
全体参礼人员向孔子行鞠躬礼
参加典礼的不仅有地方政府要员、学生、教师、孔子后裔、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外国友人
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普及的思想体系,历经千年积淀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祭孔大典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不仅表达了对先师的缅怀,更能激发公众对文化传承的自觉与责任感。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哈尔滨文庙)将继续挖掘祭祀文化中的闪光点,久久为功,不断丰富祭孔大典文化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文化力量。
责任编辑:柳君
【上一篇】【李浩然】2018尼山新儒学论坛述要
【下一篇】【姚中秋】推动乡贤治理之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