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莆田的科甲风流 每39名进士中就有一位莆田人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18-02-07 20:38:16
标签:

宋代莆田的科甲风流 每39名进士中就有一位莆田人

作者:林祖泉

来源:《海丝商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腊月二十日戊辰

          耶稣2018年2月5日

 

宋代在中国科举制度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宋太祖创立的殿试制度,使分级考试逐层选拔臻于完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王安石改革贡举后,进士科成为科举中唯一的科目,不但为同时代的辽、金所仿效,而且为后来的元、明、清所沿袭。

 

宋代福建莆田(时称兴化军)在其科举史上,可以说达到了顶峰。有宋一代,莆田虽偏居福建东南沿海一隅,但科甲鼎盛,俊秀如林,名扬天下,有“文献之邦”的美誉,成为无可争议的科举文化发达地区,使莆田从唐以前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地区一举跃升为人文荟萃之地。

 

据刘海峰、庄明水的《福建教育史》统计,两宋319年间共举行118次进士考试,录取进士3.9万余人,其中福建籍进士7000多人,名列全国第一。而区区只有3个县的兴化军,却举进士1014人,诸科、特奏者等742人,为福建进士总数的25%,占整个莆田进士总数(自唐至清2375人)的74%左右。这就是说,宋代所取进士中,每39人中就有一个是莆田人。难怪一代名相王安石会发出赞叹,“兴化多进士”。

 

另据《宋史·地理志》卷八十五和明弘治《兴化府志·户口志》卷十的统计,当时兴化军的人口数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5%,但考取的进士数却占全国进士总数的4.5%。正如邑人北宋政治家蔡襄在《兴化军仙游县登第记序》中所言:“每朝廷取士,率登第言之,举天下郡县,无有绝过吾郡县者。甚乎,其盛也哉!”所以,无论从考取进士的绝对数来看,还是按照人口比例考取进士数而言,宋代莆田科举考试都居于福建乃至全国前列。

 

宋代殿试,以考试成绩决定等级,唯进士前十名奏请皇帝最后确定。进士一般分为五甲(等),第一、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在莆田考取的1000余名进士中,获等级较高者众多。据明代朱希召编的《宋历科状元录》载,宋代共产生出118名文状元,其中有5名籍贯不明。在有籍贯记录的113名文状元中,福建籍状元有19名,其中莆田人就占了5名,即徐铎、黄公度、郑侨、吴叔告、陈文龙,占福建状元的1/4多。

 

宋代是莆田政治精英辈出的时代,入仕者官居高位更是莆田科举文化的一大特色。终宋一代,莆田人在《宋史》中立传的有39名,其中进士出身的就占24名。出仕官员中位居宰相者3人:蔡京、叶颙、陈俊卿;执政者7人:蔡卞、蔡攸、龚茂良、郑侨、陈卓、陈文龙、黄庸。“执政”指的是副相和枢密院使(含知、领、权等)。正如宋人黄岩孙撰的《仙溪志》所记,“宋世异人辈出,甲于他邑。庆历之谏臣,元祐之君子,乾道之相业,其人物之懿,真足为国家麟凤,皆邑之奇产也”。

 

宋代也是莆田人文荟萃的时代,笔耕高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宋时文采焕发、见重名家的兴化进士作家就有二三十人,其中有以文名当世,为欧阳修深爱的陈动之;有朱熹称其“文章见重外夷”的蔡襄;有著书百卷,刘敞以为“似两汉儒者”的黄君俞……而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当属被誉为南宋三大词人之一的刘克庄,其诗作之多,仅次于陆游;词风之豪壮,与陆游、辛弃疾比肩而立;他的《后村诗话》与严羽的《沧浪诗话》齐名,堪称宋代诗话之双璧。

 

兴化军有的县,甚至一些村庄涌现出一批科甲世家,产生父子进士、兄弟进士、叔侄进士以及“三世登云,四代攀桂”等奇特现象。《仙溪志》记载了“仙溪地方百里,科第蝉联,簪缨鼎盛,甲与他邑”的衣冠盛事,最突出的例子有仙游县枫亭蔡氏,从北宋天圣五年(1027)蔡滚考中进士开始,一直到南宋淳祐七年(1247)蔡仪国被录取为进士为止的220年间,蔡氏一共在宋朝产生23名进士。

 

总之,兴化军莘莘学子不仅创造了文化教育史上的罕见现象,而且留下了许多至今仍广为流传的科甲佳话,诸如“龙虎榜头孙嗣祖,凤凰池上弟联兄”“枌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四异同科,七名联第”“父子一榜,昆季同年”“一科两状元”“相枢同朝”等。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