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樟法】东海随笔小集(十四)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0-06-02 08:00:00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倡儒尊孔目的何在?---有请康晓光先生

有多人问过东海一个问题:回归传统,倡儒尊孔,目的何在? 

我的答案两句话可以概括(其实这答案早已隐藏在我大量谈儒论道的文章中):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需要;二、政治进步、制度改良、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

第一句话又是更加首要、更加根本性的。儒家,让我回归仁宅踏上义路,让我树立良知信仰,自识生命本来面目,让我学问有头脑、思想有根蒂、生活有方向、生命有意义。

第二句话则是第一句话的逻辑延伸。身安命立之后,必然会自动自发地致力于政治文明、制度先进、社会长治久安的追求。同时,儒家可以为中国政治的现代化、文明化、民主化转型提供文化基础、道德根源和思想导向,以更好地保障转型的成功和民主的完善,并为民主法治设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追求:王道德治。

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据友人告知,许锡良《“国学”果然是一个阴谋》一文介绍,康晓光先生如是说:“我们倡导儒学,重尊孔子,其目的就是要为了维护中国的专制制度,防止西方的民主法治在中国形成气候。”

儒者应勇于发真言直言智言善言,勇于发抨击时弊弘扬真理之言,勇于发关乎民生世道、符合天理良知之言而不是相反。民主时代的儒者居然说出这样反动----反民心民意、反时代潮流而动的话,令人诧异。其实,与康先生所说恰恰相反,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东海和儒友们倡导儒学重尊孔子,其目的是为了减低制度转型的难度和代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汲取西方民主法治的精华为我所用,为中国的制度进步服务。

尽管许锡良及雷颐先生将朋友私下闲谈作为批评的证据,大不宜,但是,对于康先生来说,还是应该反求诸己。所以,只要所传之言属实,康先生有必要严肃反省,对所说的话作出更正和检讨,以尽量减少不良影响,维护儒门声誉。这不是一般性错话,而是原则性问题,不仅涉及个人人格,更涉及儒家的荣辱。其言已产生严重的误导和恶劣的影响,并成为广大反儒派攻击儒家的利器。

不过,虽然《“国学”果然是一个阴谋》作者言之凿凿,我仍怀疑这里会不会有误会和误传。孔孟圣言,尚且饱受误会,公开发表的文章尚且可能被人作离题万里的解读,何况私下的谈话,往往不严谨,能否比较正确传达,往往受制于听者和转述者的智慧水平、理解能力及道德品质等等。如果是误听误传,康先生作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必要公开澄清,以示对儒家负责。个人荣辱事小,儒家荣辱事大。
 
2010-5-27东海老人余樟法

附:许锡良:《“国学”果然是一个阴谋》

“雷先生(东海注:指雷颐先生)还提到,他与他的同事,也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康晓光先生一场争论。这个争论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一场争论。他们原来是好朋友,但是在孔儒问题上让他们分道扬镳了。争论的结果竟然是这样:当年的康晓光先生说,我们倡导儒学,重尊孔子,其目的就是要为了维护中国的专制制度,防止西方的民主法治在中国形成气候。听了这个话,雷颐先生不再说什么。因为这里已经没有任何对话的空间与可能。倡导一种理论的目的,如此赤裸裸地不加掩饰,毫无顾忌地为专制制度辩护招魂,已经到了不需要任何遮羞布的地步了。康晓光先生最后还对雷颐先生说:我们走着瞧,十几年之后的中国肯定还是孔儒的中国,因为中国不可能走别的路,只能够走专制之路,而要走专制之路,就离不开孔儒思想。雷先生无话可说,他们不再往来。”
 
 

政治环境和道德环境

西方中心主义者及广大反儒派对儒家的批判大多停留在自言自语或鸡对鸭讲的层面。许多恶意的歪曲和下流的叫嚣且不说它,这些人最典型、最常犯的一个毛病是,有意无意地将道德与政治、道德与制度、道德与法律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似乎讲道德要道德,就是不讲政治、不要良制良法。

东海在《深入开展儒学教育,深层解决社会问题》中写道:“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和文化道德环境,才是社会安全的最佳屏障,才是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针对这一段话,有人表示“我是一点也不敢苟同的!”该人接着写道:

“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所有社会问题的总根源在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总根源。而腐败则是所有社会问题的直接原因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原因。人类社会的最大目标是什么?和谐是。只有和谐的社会,才是健康、安详、幸福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建立依靠什么?依靠公平、公正、公开、公理、公义、人权和自由,依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云云。

话本身说得有道理。可是,稍有头脑的人都看得出来,他这段话与东海那句话没有丝毫矛盾。政治腐败,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有问题,不正是法律制度环境不良么?公平、公正、公开、公理、公义、人权和自由,不正是政治道德和道德政治题中应有之义么?相对而言,民主法治,在目前及今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是最符合道德原则的政治和制度。

而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和文化道德环境,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相辅相成的。法律制度环境恶劣,文化道德环境就好不到哪里去;文化道德环境荒芜,法律制度环境也就好不起来,良法良制就建设不起来----良法良制的建设,离不开道德的力量,文化的滋养,离不开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众多“良人”的努力。

自由主义、民主教“教徒”们有所不知,将政治、制度与道德割裂开来,将公平、公正、公开、公理、公义、人权和自由从道德中抽离出来,政治文明、制度建设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民主法治人权自由的追求就丧失了内在力量。

政治文明的核心是道德、基础是文化。一百年来的事实足以为东海以下观点作证:没有儒家文化“垫底”,就没有中国的民主;没有道德普及和良知启蒙,自由启蒙就没有效果,民主追求就没有希望;没有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导向,纵然民主化侥幸成功了,只怕也是劣质甚至动乱的民主。

兼顾法律制度环境和文化道德环境,致力于两种环境的优化,乃是儒家努力的方向。在刚刚出版的拙著《大良知学》第一篇《外王摄民主,吾道通自由》中,东海就已特别指出:

“在现时代,追求民主乃是最佳的道援,最高的仁德。因为民主作为王道政治的初级阶段,乃仁义道德在制度层面的体现,正如某儒友所说,民主是现时代最好、最大的仁政。东海之道以内圣为本,以外王为用,以道德修养为本,以社会实践为用,在政治上,以王道为本,以民主为用----以儒家文化指导中国的制度建设和民主实践。

民主之道,世界各国因各国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其同处可用“六字真言”概括之:公开定期选举。在中国,在保证“公开、定期、选举”之原则的前提下,具体应该实行怎样的民主,如何更好而有效地取长补短、扬优抑弊,在民意合法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历史文化和仁性天道的合法性,这才是广大有识之士应该深入思考的。”(《大良知学》p5)

2010。5.27东海老人余樟法


儒家不局限于私人领域
 
“让儒家回归私人领域吧,就像让民主宪政看守公共领域。”这是自由派中某些儒家同情者的观点,比起众多反儒派来强多了,对儒家的“好”不无了解,只可惜了解太也有限。
 
儒家重视伦理道德,尤为重视政治伦理、政治道德以及政治文明和制度建设。儒家道德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制度性。民主宪政完全符合儒家的王道精神,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民本有赖于民主的保障,而宪政则是最好的现代仁政。
 
儒家道德和仁爱不是空洞的,也不局限于私人领域,内圣必然体现为外王。儒家主张“道援天下”,这个“援天下”道,包括文化启蒙道德教化,也包括良法良制,这属于儒家外王学的范畴。南山石网友说得好:
 
“其实儒家同样是讲制度的,孔子通过著《春秋》为后世立法改制,由汉朝董仲舒最终确立了政治制度,基本延续了两千年。近代以来由于社会动荡,儒家的新制度一直无法确立,并不代表儒家不能建立新制度。重新回到孔子的立法改制思想和精神,一定可以重新开创出新的政治与社会制度,让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跟于《个体最好的家,社会最佳的路》)
 
 
冒充东海何时休
 
有人向东海咨询“泛藍”的情况,认为东海既然公开“決定加入泛藍”,这个组织必定相当“殊胜”。这让我惊诧,因为我对“泛藍”的了解仅局限于其名称,更从未有过“加入”的打算。
 
原来“中華民國泛藍自由會網站論壇”中有个“东海一枭” 於2010-1-8 14:08发出了一封名为“按競功兄指示發出我的疑問”的公开信:
 
“競功兄:您好!東海當初可謂誤打誤撞,到你們原來那個網站,後來再接觸泛藍。為之鼓舞,故決定加入泛藍。為中華民族的民主大業貢獻一份自已的力量。然而,最近接到你的郵件,告知黃埔政校開學,我又到greaterroc.org註冊。但是,心中一直有個疑問,想向競功兄討教,還請賜教。 新網站名為:“中華民國泛藍自由會論壇”,我不知道泛藍自由會于我原先所認同的泛藍有何區別?另,既然叫泛藍自由會,那泛藍自由會遵從什麼主義?作為泛藍自由會成員要有什麼理想?似乎都沒有說明白,這讓東海很有雲裡霧裡的感覺。東海一梟 民國99年1月7日”
 
东海皈儒之后,坚持的是儒家立场,信仰的是仁本主义。对于其它各种“主义”,或有不同程度的认同,但不会去信奉。对于各种组织,儒家的态度是十分严谨的。即使是儒家的某些“组织”,是否加盟,我也会对其宗旨、领导与成员的道德文化素质及各方面情况慎加考查才会决定,不会仅凭网络“接觸”就“為之鼓舞,決定加入”,何况我对这个“泛藍”并无了解也没兴趣深入了解。
 
这个自称东海、网名東海一梟的人,显然又是一个冒充者。请“泛藍”核查为荷。否则,我有理由怀疑是这个叫“泛藍”的组织在自我炒作。
 
网上q上江湖上叫老枭、东海一枭、东海、余樟法、萧瑶之类名字的人并非都是我,有的是同名巧合,有的是有意冒充,已发现多起他人冒充东海的事件。最搞笑的是,居然有人冒充东海“冒”到某个女性儒生头上去了。为此,我曾作《警惕冒充东海的人》。
 
还有人在qq上挨了“老枭”莫名其妙的攻击咒骂,试图找我算帐,好不容易才发现彼“老枭”非此“老枭”。其实我qq是借用儿子的,上面写有“有事留言,谢绝闲聊”字样。我几乎从不在q上闲聊,更不可能耗费时间精力去作毫无意义的攻击---如果是被我“理论攻击”,那是需要一定资格的。
 
江湖诡谲,这类无聊又下流的冒充之人之事,没完没了,我不可能一一发现,纵发现了,因时间精力十分有限,也难以一一辟谣,只好第n次公布我的电邮和qq。网友们或什么组织收到“东海一枭”们的什么“要求”时,应慎重核实,谨访上当受骗。东海电邮  QQ:604391736  东海老人余樟法于南宁
 
 
京德:真理的追求者----参观“京德的博客”留言
 
浏览《京德的博客》(http://blog.ifeng.com/2743720.html),感到作者是个有一定思想和理想的人,尤为打动我的是作者的社会关怀和使命意识。“为了中国的昌盛美好,为了人类的大同理想,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成为追求真理的斗士。”(作者博文《正本清源》),说得好。
 
只不过,“追求真理的斗士”永远都是少数甚至极少数、一小撮。所以,作为真理的追求者,一方面要勇于牺牲,一方面又要特别珍惜自己,要让自己付出的代价、作出的牺牲“意义最大化”,正如俗话所说:好钢用在刀刃上。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还应珍惜自己的时间精力,不要随便浪费掉。
 
一切现象都有其根源和“本体”,作者强调《正本清源》,好极。可恕我直言,作者自己对“本源”还缺乏认知,或者说,对道德的重要性、主导性和根本性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否则,对己对人对社会的认识就深入不下去。
 
例如,在《文明的标志》中,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里,文明的核心标志就是民主的程度,人的尊严被社会尊重的程度。”这就不确切。文明的核心和精髓是道德。民主仅仅是现代政治道德在制度层面的体现。
 
另外,“何谓民主?首要之点就是要尊重保障人身的安全自由,言论自由,思想无罪。”此言也不确。民主的要义是“权为民所授”,即公开、定期的选举。尊重和保障公民的自由,则属于民主制度的重要功能。
 
民主能够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一定的保障,但它解决不了个体生命的安身立命问题。同时,如果“内存”不足,心性不明,优化制度的努力(包括民主追求)就会缺乏内在的力量。
 
得乎道之谓德。生命小宇宙,宇宙大生命,宇宙生命在整体上是一个巨大的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本体”,即易经的乾元、孔子的“性与天道”(“仁”之形而上)、《中庸》的“诚”、王阳明的良知。对儒家来说,这才是世出世间的最高真理。
 
所谓“得乎道”,就是对这个“真理”有相当的解悟和认证。得乎道者,心性大明,智慧大开,不仅追求社会理想时内力充足,而且干其它任何事情都会比较有眼光和“福綠”。拙见仅供作者参考。
 
无论如何,在这个学绝道丧的时代,象京德先生这样的思想者、真理的追求者,多乎哉不多也。《京德的博客》(http://blog.ifeng.com/2743720.html)是值得有志、有智之士一游的博客、希望作者珍惜自己,并进一步从中华文化中解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自识生命之“本然”,也希望以后有机会相识,共商儒家大事。东海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donhai5,有空欢迎参观指导。2010-4-11东海老人余樟法
 
 
从李春长案说起
 
大多数贪官都是聪明人,很多道理都明白,都知道。象周口市检察院检察长李春长,就有“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苍生也能危害一方”、“势不可使尽、利不可佔尽、福不可享尽、聪明不可用尽”、要“常怀四心,即敬业之心、敬人之心、敬规之心、参悟之心”等等语录,说的多好。
 
只可惜说到容易做到难。这些话,聪明人都会说,但是没有相当的智慧和道德内存,是不容易做到的。据报道,李春长因涉嫌挪用基建资金总金额上亿元于今年春节期间已被双规。此案由李春长情妇身上取得突破口,并发现案中有案,引出当地一系列县市级官员腐败案,引起中央关注。
 
这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物和事件层出不穷,至少说明三大问题。
 
首先,充分说明了人类习性和欲望是多么顽固猛烈,难以战胜。大多数人总是经不起外在的诱惑,总是会被习性牵着鼻子走,总难免作了贪欲的奴隶。大多数人从心所欲必然“逾矩”(即使是孔子,也要到七十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因为他们本心不明,所“从”的心,必是习心习性。“理则顿悟,事非顿除”,然哉然哉。
 
其次,说明了聪明不可恃。贪官们总是太相信自己的聪明,总爱抱着侥幸之心不放。他们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人算”有效也有限。李春长案由其情妇身上取得突破口,这或是李春长自己未能预料的。大量贪官没有倒在正常的监督、监察和反腐手段下,却坏在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意外事故”中,比如夫妻反目、家中被盗、情人举报、网民诅咒等等。有一首写得好:总有些意外出乎意料,总有些意外想象不到。
 
第三、充分说明了权力制约的重要性,制度、法律的重要性,说明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的重要性。2010-4-16东海老人
 
 
中西合璧,以儒为体
 
友人说:“复兴仁本之传统文化精髓与推进人本之西方文明价值,可谓中西合璧,实乃华夏之福,人类之福!”
 
说得好,东海谨补充几句。
 
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人本之西方文明价值”与儒家不仅兼容,而且它们本身就属于儒家义理的内在要求,儒家本具有强烈的民主自由平等精神。
 
仁为人之本质和本性,仁本主义对人的现象(包括肉体现象和精神现象)与人的本质有着全面的认知和把握,必然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历史上某些儒家“以君为本”的言行是不合经典要求的。所以,仁本主义可以涵盖人本和民本,开发民主、追求自由、维护平等和人权,乃是儒家道德理想和儒家文化在政治层面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
 
以仁本主义为本“推进人本之西方文明价值”,可不是简单的制度嫁接和移植,更不是所谓的全盘西化,而是在儒家文化的指导下进行的制度建设和优化。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原因,儒家没有及时“开”出民主制度来,这方面有必要向西方学习。学习,是以我为本的融摄,象融资和摄影一样,融摄民主自由的精华,为我所用。中西合璧,以中为体,自由主义具有的是工具价值。未来中国的制度,必须充分体现仁义原则,充满儒家道德精神,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不仅仅是具体的制度设置和架构会与西方有所不同而已。
 
上述道理,友人知道,但很多人包括一些儒者未必知道,故借友人之言,引申如上。
 
2010-4-18东海老人
 
 
黄福荣先生的幸福和光荣
 
 
据报道,在前日的玉树强烈地震中,玉树州府结古镇一间由民间人士捐建的孤儿院坍塌,导致6名孤儿及老师被压在废墟下。逃过强震的香港志愿者黄福荣(阿福)两次冲入废墟。但就在他成功救出6名被困者的瞬间,却被余震中的二次坍塌压在废墟之中,当场罹难。
 
这个“一直单身赚到钱就行善”阿福的行为令我感动不已。这样的纯粹和高尚,平凡而超凡,值得东海值得儒家、值得所有的人致敬致谢。助人为乐,慈善为乐,大爱为乐,活着,阿福是快乐的,求仁得仁,死,阿福更是光荣而又幸福的。(阿福的死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幸福的死法)很多人历劫难“成”之功之德,阿福轻而易举的“成”了。
 
“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这是阿福生前说过的一句话。一遍遍重复这句话,我忍不住泪如泉涌。泪光中,我看到每一个字都金光闪烁,那是经典的光芒、良知的光芒、圣佛的光芒。每一个字后面隐约着黄福荣良知法身的庄严。
 
黄福荣先生本身就是上天对人类的恩赐。我相信,从黄先生身上,很多人将会得到心性启迪,汲取精神营养,从而知道怎样做一个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有黄先生为榜样,在儒者特殊的“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东海将走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定、更加义无反顾当仁不让。不论多么艰难困苦,不论是脚下的坎坷还是头顶的乌云,都将被我视为上天的恩赐!
 
黄福荣先生永垂不朽!
 
网上看到的一份“黄福荣小档案”,特录此留念:年龄:45岁(未婚)(1964年7月6日出生);籍贯:广东鹤山;学历:中学毕业;职业:曾是运输公司东主,后与拍档拆伙当货柜车司机;健康状况:患有肺结核及糖尿病;家庭:五名兄姐和弟弟(排行第四);义工经验:中华骨髓库宣传大使;四川地震灾区义工;青海地震灾区义工。2010-4-20东海老人余樟法
 
 
儒家的“寸土不让”与“王道坦荡”
 
有人批判儒家是“文化霸权主义”,理由有三。一、孔子杀少正卯;孟子骂杨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理由都不成立。关于“孔子杀少正卯”及“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海已有旧作予以辨别,兹不赘。杨墨思想并非没有一定道理,但“真理度”有限,听任其言盈天下,无人辩驳,流弊堪虞,尤其是墨子的利他主义,似是而非,让人类社会世界禽兽化乃其逻辑之必然,一旦付之于政治实践,后果不堪设想。关此,我已有多篇文章剖析之。
 
儒家对异端外道的批判有时十分严厉,在义理争鸣中往往严辨精析寸土不让。“破”是为了“立”,这是立仁宅、开义路、宣真知、扬正见的需要,是明道、传道和行道的需要。这不影响儒家文化上的广大和政治上的宽容。
 
在文化上,儒家主张“道并行而不悖”,以为不同派别的道理有其各自的轨道,不妨辨异求同。这是儒家学术态度上的宽容。《论语》里记载了不少与孔子观点有异的隐士,孔子并不排斥他们,而是告诉学生这些人也是有道之士值得尊重。孟子辟杨墨,却赞扬墨子的救世精神;他主张性善,却收主张“性无善恶”的告子为徒。对于佛道两家异端,儒家视为辅统。后世士大夫提倡三教合一,许多人往往在读儒书的同时,还研究佛道学说,融儒释道于一身。
 
对于各种异端外道,儒家既严肃深入地批判,又充分尊重它们的自由,而且不妨有所参考学习,借以启发自己汲精取华。前者体现了儒家的原则性,后者体现了儒家的的包容性。正是儒家文化的这种宽容精神,才使中国几千年来没有宗教迷狂和教义偏执,才使儒家文化能不断吸取和同化外来思想。如宋明理学,离不开佛道庄禅的滋润,近现代儒学,离不开西方文化的影响。可见,既使被利用了几千年,在与历代专制王朝的磨合中受到了不少磨损,儒学的宽容精神历劫犹存。
 
古今中外各种文化体系宽容度高低不同,要说霸道、霸权,多得很,法家文化、马家文化、基督教文化都够“霸”的。正如小弧网友所说:“纵观人类发展史,文化的冲突,以及由此导致的剧烈社会动荡乃至战争,严重地破坏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乃是有目共睹的。”
 
而不论文化上还是政治上,儒家都不是霸权主义而是王道主义、“王道坦荡”。秦汉以后,即使遭到专制主义越来越严重的歪曲,儒家的某些优秀品质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磨损和“异化”,仍保持着相当程度的文明性、宽容性及开放性。儒化的王朝,从来没有因“独尊儒术”而消灭百家,从来不会因“文化的冲突”而挑起冲突、发动战争-----那都是各种异乎仁义之端、外于良知之道的异端外道干得好事。2010-4-21东海老人
 
 
良知主义七定律
 
良知概念源于孟子,在王阳明手上发扬光大为良知学。东海亦以道体(本性与本体)说良知,但对道体的理解与王阳明又有所不同(详见《大良知学》中《大良知学纲要》一文),故加一“大”字,以示区别。东海大良知学(又名良知主义或仁本主义)于孔孟之道和王阳明良知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同时融摄了佛道诸家及自由主义的精华。特总结出七定律,以飨读者。
 
一、道德不虚律
就个人而言,真正的道德一定会贯彻、落实于言行之中。有德者必有其言、必有其行;政治道德必然体现为道德政治。在现代社会,德治必然建立在法治宪政的基础上,良法良制是政治的道德和道德的政治的最佳载体和最好表现。也就是说,政治良知必落实为良法良制。
 
二、圣徳不退律
道德越高,越不容易退堕。“一般士人在道徳上升降不定,降则为小人乃至为恶人,升则为君子;君子好些,但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贤人德智高而欠圆满,特殊情况下仍难免略有所退,唯圣人大人的道徳决定不退。”(《圣贤论》)
 
三、德智统一律
高道德者必有一定的智慧,有智慧者不一定有道德(仁者必有智,智者不必有仁)。这是一般而言。智慧高到一定程度,就能认识到道德的重要和良知的奥秘,必具有相应的道德。因为,儒家德智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到了最高处,两者完全统一。智极为徳,德至为智。良知,既是至善,又是大智。
 
四、体用不二律
在体用关系上,仁本主义坚持熊十力“体用不二”的原则,强调“本体现象不二,道器不二,天人不二,心物不二,理欲不二,动静不二,知行不二,德慧知识不二,成己成物不二”,总称“体用不二”。万物一体论、理一分殊论等等,都是“体用不二”论的不同表述。注意,体用不二而又不一,本体与作用、本质与现象毕竟有所区别。割裂体用,固然错,将作用完全等同于本体,也是误。
 
五、本性至善律
性分本习,习分善恶(习性分为善习、恶习、无记习三种)。本性发而中节则为善,发而不中则不善乃至成恶;本性“本身”则是超越世间善恶概念的至善,一种没有善恶可言的“绝对的善”。性恶论、性非善非恶论等,作为“局部真理”,都可以为儒家这种特殊的“性善论”所涵盖。
 
六、良知平等律
人人习性千殊万异,本性平等相同。论习性,圣人与圣人也不相同,用佛教的话说:佛佛不同(习性极其顽固,某些习性也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人之初”是“性相近”而非性相同。)论本性,圣贤与恶人毫无差别,用佛教的话说:生佛平等。
 
东海以良知说本性,故可以说人人良知平等,并以此作为东方平等观的终极依据。之所以不说在良知面前人人平等(为了方便,当然也可以这么说),是因为,作为人的“本来面目”的良知,是内在于每个人色身与识心之中的,人人皆具个个相同,不象西方虚构的上帝超然独在于人类以及万物之外。
 
七、良知不灭律
人的肉体身、意识心都属于现象,都会坏灭(死亡),唯良知不灭。所谓“形有生死,性无加损”(《论语集释》),作为生命之本质和本质之生命,良知就像种子,会“开发”、显化出一期又一期的生命来。(详见《大良知学》相关文章)。
 
借用佛教的话说,现象生命是化身,良知则是法身。与佛教真如法身不同的是,良知恒常不灭而生生不息,是“无为”与“无不为”的统一。为什么儒家不是宗教而带有一定的宗教性,为什么良知不仅是道德,还是一种信仰,原因就在这里。
2010-4-21东海老人
 
 
 
制度只是外因---答季逵网友
 
在东海随笔《黄福荣先生的幸福和光荣》后,季逵网友说:
 
“老枭,你说的黄先生,只有在香港人才能如此。你想,在中国大陆,有人未婚,45岁,中学毕业,货车司机,患有肺结核及糖尿病,家庭一堆兄弟姐妹,有可能到处去当义工?还是制度使然。”
 
确实,制度很重要。但制度终究是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于一个真正的“好人”来说,制度环境好不好,都不影响他的“好”。这就是“为仁由己”的真义。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一个人“好”到一定程度,就拥有“道德自由”:不论外在条件如何、环境是否自由,都不影响他内在的自由。
 
就拿阿福来说,制度或会影响阿福行善的方式,但不会影响善的追求。如果在中国大陆,阿福或许没有机会“到处去当义工”,但他的善良和仁爱一定会通过别的方法、行为表现出来。2010-4-22东海老人
 
 
关于儒学略答DEBUG网友
 
 
DEBUG网友:宗教的作用很重要。称上是“教”的我知道的只有佛教,而佛教也没有达到如基督教、伊斯兰教那种一统和制衡统治者的高度。假若没有限制,一门国学有可能发展成为国教,甚至为宗教。儒学达到过什么程度?制约它的是什么?(发于新浪东海草堂)
东海答:
 
儒家所认证的良知(易经的乾元、孔子的仁、《中庸》的诚、《大学》的明德、程朱的天理等)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统一,其形而上的层面,有一定的超越性和“神秘性”。所以,儒家有一定的宗教性。但儒家毕竟不是宗教,不会成为宗教。制约儒家发展成为宗教的,是儒家强烈的入世精神、科学精神(儒家不是科学却有科学精神)及政治追求。
 
随着科学的加速发展、文明的不断进步,宗教的作用会逐渐弱化。特别是那种违背科学常识、缺乏科学精神、偏离文明轨迹、逆反普适价值的神本宗教,必然会逐步象征化乃至娱乐化。
 
要说对统治者的制衡,儒家“以道制势”的努力才是弥足珍贵的。在民主政治“发明”之前,儒化的王朝的文明程度也都是相对较高的,其高度比“基督教、伊斯兰教那种一统和制衡统治者的高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把西方历史上的政教合一说成对统治者的制衡,则是你的误会。(至于政教分离以后,基督教更谈不上什么制衡了)
 
 
DEBUG网友:历史是皇帝奉天承运,依靠皇恩和人治,国民一半腐败一半造反,缺乏一统的宗教心治。我浅薄的知道儒在推崇礼制,被登基后的皇帝认同,被篡位者抵制。儒学对此自身有无促变、反省和改变。
东海答:
 
你确实不了解儒家。儒家在政治上是民本主义。从上古到现代,倡导民本、维护民权的论述数不胜数。刘光汉编纂的《中国民约精义》一书,辑录的大量往圣先贤的言论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内容:
 
与主权在民思想相接近的民本观念或重民主张,如《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诗经》中的“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及《孟子》中有关国人曰贤方贤、国人曰可方可的言论等等;与社会契约论相接近的君臣、君民通功易事的思想,如柳宗元《封建论》中的君由民举的观点,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关于君臣皆为民立的思想等等;反对君主私天下、主张天下为公的思想,如《礼记·礼运》的“大同”说,《吕氏春秋》、《六韬》、《明夷待访录》、《潜书》中有关“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的论述等等。
 
历史有其无法突破和超越的局限。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君主制有其一定历史合理性和民意合法性。即使是这样,两千多年来,儒门中反对专制、呼号民权的声音始终不绝。秦汉以来,政治文明不断倒退,君主专制越来越“酷”,儒门中这种声音也越来越猛烈,在明末清初和清末达到高潮。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亭林等为代表,清末以谭嗣同为代表。
 
 
DEBUG网友:“学、道、教”等不应仅流于阳春论道,应该广散普民,百年道行的高僧,不若尊学畏师的万民。如同佛学,精深为凡人难懂的经文。儒学博大精深,我虽无知但已近不惑,略熟国文,阅读尚觉烦惑,后人如何不得而知,谁之过?大师您是否觉得儒学只能以此存世示人?
东海答:
 
在目前,以革命的精神改良中国政治,以牺牲的精神建设儒家文明,应是儒者最为正确和仁义的选择。同时,如何深入浅出地以现代语言把儒学精华传达出来,如何在全面把握儒家义理的前提下尽量让它通俗化普及化,是当代儒者的重要工作。东海近几年来一直在为此努力。只可惜传播渠道有限,言论自由受限,事倍而功微。2010-4-27东海老人
 
 
“聊极无穷”的来历和含意
 
今天下午,王老云高邀我一起到广西书画艺术研究会的一个书画院参观。王老见到《大良知学》一书后,口占七绝一首以表祝贺:“颜渊子贡眺商场,聊极无穷信口腔。纵然打倒孔家店,不知势利只知良。”并挥毫写成书法相赠。
 
聊极无穷这四个字,原创权应归王老。还是三年前吧,王老在寒舍酒叙,信口而言,东海闻言大赞,当即表示有机会要拿来一用。结集《大良知学》时便用上了。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三部分是儒家的“形而上学”,论的是“性与天道”-----子贡所叹孔学中“不可得而闻”的那部分,我便名之为“聊极无穷”。
 
聊极无穷,乃成语“穷极无聊”倒过来,这么一倒,乾坤倒转,意味殊异。“无穷”一词用在这里,乃借以形容生命本性、宇宙本体。生命的奥秘、宇宙的奥秘无尽,是因为本性本体生生不息,新新不已,大化流行,潜能无穷。一切现象,都以之为本、由之而来。人之所以会穷极无聊,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未能反求诸己,反身而诚,未能见自本心、识自本性。
 
拨冗听听东海聊“及”无穷并聊“极”无穷,就不会再感觉人生无聊,就有望找到精神寄托、心灵栖居,无论物质如何穷困环境怎样艰难,都可以活得自由豪华、海阔天空、龙腾虎跃、风生水起!东海余樟法2010-5-16
 
 
提醒中国政府:迅速改善民生民权,别再让美大检便宜!
 
 
凤凰网5月26日头条所用的标题是:《中方向美方承诺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
内容是新华社于5.25发布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联合成果情况说明》,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中方将继续努力,增加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方将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渐增加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有效促进创造就业,中方将加速发展服务业,加快垄断行业改革,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为进一步改善民生,中方将继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等。”
 
这则讯息与《中美同意继续人权对话》的消息一起,让我感到既欣慰又悲哀,真可谓悲欣交集。
 
欣慰的是,中方没有象过去所做的那样,以“反对干涉中国内政”的名义,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和否定美方的要求,包括某些善意的行为和正义的要求。这,不能不说是“历史性”的进步。
 
悲哀的是,为什么中方的进步需要美方施压?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好,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也好,改善民生也好维护国民人权也好,都是中国政府应尽的职责呀。或说,这是美国故意挑毛病抓把柄施压中国。问题在于,为什么中国政府不及早采取有力措施,要为美国提供这些严重毛病和重大把柄呢?为什么要让美国政府显得比中国政府还关心中国老百姓的民生呢?
 
在感谢美方关心中国民生和人权的同时,东海不能不提醒中国领导人:很多问题,与其因外国不断施压或国民抗争剧烈才去解决,不如积极主动地早改良早解决。被动不如主动,迟动不如早动啊。何必让美方和西方在道义形象、“道义利益”上白白地大检便宜?
 
很多人知道利益是利益,却不知道,道义也是一种利益,而且是更为根本的利益。尤其是在国与国的交往中,道义形象的优劣对国家尊严和国际地位会造成间接乃至直接的影响,并且往往与国家实力一起决定着利益分配格局。道义上的“虚拟利益”不仅会带来巨大的实质性利益,而且一个国家的道义形象本身就是其国家实力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道理并不高深,相信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不难明白。
 
话说回来,即使不考虑道义问题,即使不对美方作出什么承诺,改善民生、维护民权的事也是迫不及待不能再拖了。贫富差距悬矣,人权侵犯重矣,民间积怨深矣,人心离散、民心思变久矣,再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2010-5-30东海老人余樟法
 
东海《大良知学》订购处:
 
 
这句话会火:太晚了,你可以去死了!
 
坑蒙拐骗之徒、为非作歹之辈,喜欢欺人辱人伤人害人的小人恶人,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或者运气,抱着一种侥幸心理。海珠某制衣厂厂长杨某波就是这样一个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典型。
 
据报道,为了讨要2200元欠薪,打工仔兰齐多次向老板追讨无果后,将老板砍死在工厂阳台。面对老板临终的讨饶,兰齐表示“太晚了,你现在可以去死了”。
 
此案尚在审理中。公诉人认为兰齐持刀具去追讨工钱,已构成主观上的故意和客观上的杀害事实,构成故意杀人罪,辩护律师则认为兰齐的行为应属于故意伤害。
即使属于故意伤害,兰齐的行为也是不对的,违法的。但套句老话,这叫法不可恕,情有可原。双方都是可怜人,相比而言,打工仔兰齐更值得同情。
 
厂长杨某波贪便宜“贪污”打工仔的工钱,不算大恶,罪不至死,招来杀身之祸,实属咎由自取。可悲可耻又可笑的是,当盛怒的兰齐挥刀在杨某波的脖子左侧砍了一刀之后,喝问道:“还不还钱?”杨某波仍表示:“不给就不给!”兰齐再次举刀时,杨某波才求饶,实在是太晚太晚了。
 
“太晚了,你现在可以去死了”。打工仔兰齐的这句话,值得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厂长”们引以为戒。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聪明和运气,不要总把别人当仆隶奴才傻瓜笨蛋,不要总认为弱者都是好欺负的,不要欠债太多负债太久,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宜而沦丧了良知毁灭了自己。一句话:不要欺人太甚!同时,不要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想起去收拾,不要等到命在顷刻的时候才想起来讨饶。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过了那个度,再反省再收拾再改良就太迟了。
 
其实,在东海眼里,那些坑蒙拐骗之徒、为非作歹之辈,那些喜欢欺人辱人伤人害人的小人恶人,那些为富为仁、为权不仁、不懂得节制、不尊重弱势的各式各样的强势人物,何尝不是弱者可怜人呢?正如庄子在《齐物论》中所感叹: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夫!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所归,可不哀邪!……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
 
他们的人生就是这样迷茫盲目与物相刃相靡而不知归宿。他们一辈子心为身役、身为物役,都是盲于中华文化、盲于良知自性、盲于生命意义的“芒人”啊。2010-5-31东海老人余樟法
 
首发儒学联合论坛学术厅http://www.yuandao.com/index.asp?boardid=2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