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现场提问和答复是一门技术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8-03-15 20:15:06
标签: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现场提问和答复是一门技术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正月廿六日甲辰

          耶稣2018年3月13日

 

因为做过媒体记者的原因,也因为现在经常做讲座的经验,我对会议现场提问、讲座互动问答有了点儿感想——

 

不论在会场提问还是在讲座互动中,会不会提问,真是个需要锻炼的能力。当然,也有天赋的因素,有的人天生就会问话,有的人则天生在这方面就啰嗦迟钝。

 

古人说提问如同撞钟,会提问就会学习,这就是说,提问的能力就是学习的能力。这是有道理的。

 

经常在讲座后面的互动环节,大多数听众提问,是不会问问题的,常常会把气氛问凉了、把气氛搅和散了。常见有的听众拿到话筒,扭扭捏捏地,先是试话筒,又吹又拍打地,吭哧半天也说不到正题上;有的人把自己的情况说半天、再把讲座老师的话重复半天、有的还要表达对老师的赞扬和感谢等等,废话太多,也提不出自己的提问。这种互动环节本来是最精彩的,就是因为不会提问而变得非常乏味。惹得旁边的人很不耐烦,有的就干脆抽签先走了。

 

我本人做讲座,非常喜欢与听众互动问答,恨不得全程都是互动问答才好呢。是啊:没什么不能回答的,你敢提问,我就敢回答。这有什么呀!根本不用怕被人问住。问住、难住不更好吗?被人问住就当场向他请教学习嘛。本来是来讲座的,反而变成学习了,这不赚了吗?


谁说讲座老师一定要全能全懂?我才不上这个当!我一直也没装自己什么都知道。凡是装自己什么都懂的人,就是活得不耐烦了。

 

那么,面对一场活动,有互动提问环节,讲座老师能控制自己,但听众你无法掌握,怎么办?

 

我好多年了,都采用一个办法:写卡片。

 

这种方法非常管用,又节省时间,也能保障气氛不散不凉,尤其是防止有的听众现场提的问题不合适,而你又不能当场阻止他,怎么办?我一直以来这样做:讲座开始前或入场前,发空白卡片,也可以提前放在听众座位上,或者现场发。听众可在听讲过程中,感觉有问题要提问,就随手写下来,交给现场工作人员,收集上来,放在讲座台上,讲座老师拿着卡片逐一答复,也可以找最有意思的答复。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不至于使听众厌烦,也能避免一些不合适的提问。

 

我还让听众根据自愿,将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写在卡片上,每一个答复过的卡片甚至所有收上来的卡片,时间允许的话,老师都可以在上面签名、题词,再由工作人员返还给他们,作为一个纪念。

 

那年,我一个人策划并主持网络读书写作大赛颁奖典礼,现场请了十多位名家和领导,让哪个名家和哪个领导给哪个等级的获奖者颁奖,一般是主办方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那天我一个人现场搞定,一点儿也忙不乱,皆大欢喜。

这个窍门需要写较长一段文字,今天时间仓促,且听下回分解——

 

写这篇文字的目的是,提醒您:2018年《说文解字——中华经典古诗文公益课堂》很快就要开始了。欢迎到现场提问。

 

责任编辑: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