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委员:倡导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终身教育课程体系 国学教育要从小抓起
来源:未来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正月廿五日癸卯
耶稣2018年3月12日
未来网编者按:近年来,为了资助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张其成委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了大量社会工作。
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陶勇)2018年两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仍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一直关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别倡导在青少年中大力传承弘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从这个层面来看,将传统文化作为终身教育的内容,让它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无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早在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在这里,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将传统文化作为终身教育的内容阐述出来。
张其成委员认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德树人,不是为了挣钱,也不是为了应试。由于目前社会传统文化教育目的的不确定,所以在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不统一、不规范,而且将经典国学精髓碎片化。同时,如何教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一个课题。
张其成委员指出,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从娃娃开始抓起,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为主,寓教于乐。首先要选取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国学经典,比如小学生,应该读蒙学、四书、古诗词,并适当讲解文意,不必过度诠释。可以用齐读、领读、唱读、轮读等方式,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此外,诵读经典是快乐的。但是,现在小学生没有好好读经典。很多经典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语文教学就是找出文本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其实国学教育应该重视情境教育和形象教育,要让学生回到文本所描述的那个场景中去,去体悟古圣先贤的真善美的魅力。要在经典中和活生生的人物对话,体会颜回的安贫乐道、庄子的潇洒快乐……还可以根据经典内容编排节目。不要当作知识教。所以张委员一再讲,学国学不是学知识,而是开智慧。
张其成委员在上届两会期间就呼吁,关于传统文化教育,不要让经典碎片化。本届两会张其成委员依然关注如何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张其成委员认为,首先要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的终身教育课程体系。我们要传承的是优秀文化,要去除糟粕、取其精华。要精选出适合不同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以经典教育为核心,创新国学教育经典内容的方式,要熟读经典、感悟经典,不要让经典碎片化。
其次,要改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张其成委员表示,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德行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重视教育与实用相结合,不要采用知识灌输的方法。要把教学的成果融入家庭和社会的变化当中,这才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真正目的。
最后,要探讨制定传统文化终身教育的法律条例,把传统文化教育列入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近年来,为了资助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张其成委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了大量社会工作。建立了“张其成国学基金”,致力于包括资助高校学生奖学金、在中小学捐赠数字图书馆、开展国学传承工程公益课程等项目。自2011年3月到2017年12月,共资助843.2万元。此外,为了更好的传承国学精髓、弘扬中医文化,2018年1月,由张其成担任总编剧、总策划、总监制的52集中医题材动画片《葫芦响叮当》正式开播,这一系列动画片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少年儿童中传播中医文化科普知识,以开拓创新的形式教育青少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其成委员最后强调,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终身教育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小抓起、从青少年抓起,要不断创新新理念、开拓新思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作一粒粒种子,在广大青少年中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陈赟】"继所自出":"宗统"与"君统"之间的连接
【下一篇】【李海峰】“致中和”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