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宋朝科举考试的几点有趣细节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18-03-27 00:26:05
标签: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等。


宋朝科举考试的几点有趣细节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二月初八日乙卯

            耶稣2018年3月24日

 

  

 

1

 

张雍是河朔的农民,因犬戎入侵家乡,沦为乞丐,流落他乡,“孑然无衣”,“怀无百钱”,在洛阳街头靠讨饭为生。这么一个沦落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还有什么盼头?国家能向他提供向上流动的渠道吗?1000年前,能。北宋开宝六年,乞丐张雍科考及第,官至侍郎、尚书右丞。科举制创造了一个政治开放的时代。

 

2

 

千年科举,最牛掰的一届,是宋仁宗嘉祐二年的贡举。北宋中后期最牛掰的一群人,就是这届考试录取的:王韶、吕惠卿、邓绾、曾巩、张载、吕大钧、程颢、朱光庭、苏轼、苏辙、张璪、林希……还有章惇,也参加了这一届考试,因耻于名列其侄子章衡之下,放弃。两年后再试,得进士甲科。这份名单,基本上囊括了当时最优秀的政治人才、文学人才、哲学人才、社会建设运动领袖。

 

3

 

古代不允许女子参加科举,这是没有疑问的(像孟丽君那种女扮男装的不算。另,据说太平天国开科录取过女性,待考)。但凡事皆有例外,比如我们可以从宋代史料中捡出两例女子参加科举考试的例子(说明宋代女子教育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发达?)。不知其他王朝有没有女子参加科考的记录。

 

4

 

宋初的科举考试,省试后为殿试,殿试后即排定状元、榜眼、探花等名次。在省试时成绩得第一名的士子,在殿试后的唱名中,如果发现自己的名字靠后,不入前三,可以当殿站出来抗议,要求皇帝将自己的名字往前排。而皇帝一般也会满足他的要求。据说欧阳修就这么抗议过。有意思不?

 

5

 

北宋科举发榜挺有意思。一、在放榜日贴出榜文,相当于录取公告。二、在朝报上登刊榜文,发往各州县,相当于新闻报道。宋朝有民间小报,这些小报往往会抢先刊发消息。三、给考中的考生送录取通知书。这个录取通知书叫做金花帖子,长五寸,宽二寸半,“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

 

  

 

6

 

宋代是科举取士的鼎盛时期,但对科举的质疑已经出现。陆九渊提议“去了科举,用乡举里选法”。当然不是说宋士大夫已懂得现代民主制,但宋代是一个有着重建三代理想的时代,士大夫相信三代的官员是以基层选举的方式选出来的,所以他们一直怀着改科举制为乡举里选制的理想。许多说历史的人,往往只看到宋代科举制的兴盛,却未注意到宋代曾发生过是否回归乡选里选制的辩论,司马光、吕大临、二程、陆九渊等士大夫都倾向于以三代选举法(当然不是现代选举制)代替或纠正科举制。

 

7

 

1901年8月,清政府颁布上谕,饬令自次年起,在乡试会试中废止八股文,首场改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第二场改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第三场改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这才是科举制改革的正道。但清廷在袁世凯与张之洞的鼓动下,很快又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废掉了科举制。等于自掘坟墓。

 

8

 

清末废除科举制之后,在最初的几十年间,对国民教育的作用,并不是推动,而几乎是摧毁。从清末到民国初国,中国人的识字率是大幅下降的:按美国汉学家罗友枝的估算,清代男子的识字率为30%~45%,而1930年代,按经济学家卜凯对22个省308个县的抽样调查,只有30%的男性能够读懂一封简单的信件。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