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联合国世界文明对话日:“尼山论坛”拉开序幕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0-06-23 08:00:00
标签:
 

    记者梁枢

    本报北京5月17日电(记者梁枢)“‘联合国世界文明对话日’高层座谈会”今天在此间举行。与会者指出,儒家文明自古以来所具有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将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并通过对话,为促进理解,加强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次座谈会的召开,同时意味着以世界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尼山论坛”就此拉开序幕。全国人大常委会 
原副委员长、“尼山论坛”组委会主席许嘉璐主持座谈会。 

  2002年,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的5月21日为“世界文明对话日”。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汝信曾作为中国代表,出席联合国在伊朗、日本等国举行的文明对话日活动。对于“尼山论坛”这个以中国为主体的文明对话平台的开办,汝信感到格外欣慰。他希望通过对话,能够把那些不同文明都可以共同接受的东西提炼出来,加以概括、总结,大力宣传,一定能够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与进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指出,我们因文化是一个互动体系而自信。它保持着互系性的哲学思考方式,让我们总是寻找事物的两方面、求和谐、求平衡。这是祖先传下的法宝。 

   它让中华民族智慧、敏捷,立于不败之地。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牟钟鉴说,现今影响世界最主要的有四大文明:基督教文明,印度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儒家文明。其中,基督教在西方是主流信仰,传播世界,影响人口最多;儒家文明代表东亚文明,历史悠久,积蕴深厚,正处于复苏之中,潜力巨大。两种文明异质性明显,思想距离较大,也因此而有较强的互补性。彼此若能取长补短,将对人类文明转型,构造和谐世界发挥巨大作用。 

  针对“文明冲突论”的观点,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邢贲思指出,各种文明虽有差异,虽有矛盾,其价值观之间甚至有严重分歧,但如果少一点自我中心主义的观点,多一点开放包容的心态,应当说还是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乃至部分地互相认同的。这里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互相承认,互相尊重,承认其他文明的存在,尊重其他文明的传统,绝不能以老大自居。 

  赵启正、吴建民、张小安等专家长期从事外宣、外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智慧。他们的发言针对性强,对于办好“尼山论坛”,富有成效地的进行文明对话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吴建民指出,中国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亚洲的崛起及世界形势变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提倡不同文明进行对话的背景下,我们要发扬包容的传统;同时,对于国外对中国发展的种种疑虑,要从儒家传统中寻求令人信服的答案,要用儒家文明的历史与观念来说明,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谐的文明,而不是制造对抗与冲突的文明。 

  作为尼山论坛的战略支持单位,本报将与论坛组委会开展战略合作,其中包括在光明日报“国学”版和光明网上开辟“尼山论坛”专栏等。本报总编辑胡占凡出席座谈会。他在发言中指出,文明的对话,而不是文明的冲突,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中国正在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致力于在科学发展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新时代的东方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新贡献,也是人类文明在新世纪的新希望。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力量。 

  许嘉璐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中华民族一向以极大的包容、注重和谐、酷爱和平著称,我们有着保证了中华民族独树一帜地保持了几千年一统和稳定的文明因素和丰富经验。中华文明的内涵,的确有许多可以作为其他文明的参考,用来补充、纠正、制衡当代文明现状。所以,中华文明在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中应该而且必然有所作为。 

  新闻链接 

  尼山论坛
 

尼山论坛以孔子诞生地——山东省泗水县尼山命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倡议发起,是以推动开展世界文明对话为主题,以弘扬中华文化、扩大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势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目的的国际高端文化学术平台。首届论坛将于9月26日至27日在曲阜举办。

    刊发时间:2010-05-18光明日报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