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人】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传统文化热中的朱熹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8-04-27 17:19:18
标签:
朱杰人

作者简介:朱杰人,男,西元一九五四年生,江苏镇江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董事长,社会兼职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朱子学会副会长,世界朱氏联合会秘书长。著有《历代诗经研究要籍解题》《走向21世纪的朱子学》《论八卷本〈诗集传〉非朱子原帙兼论〈诗集传〉之版本》《朱子〈诗传纲领〉研究》《经学与中国的学术思维方式》《道统与朱子的新儒学》等,主编有《朱子全书》《朱子全书外编》《朱子著述宋刻集成》《元明刻本朱子著述集成》等。


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传统文化热中的朱熹

作者:朱杰人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三月十一日戊子

            耶稣2018年4月26日

 

【澎湃新闻编者按】

 

朱杰人,朱熹第二十九世裔孙,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终身教授,兼任上海儒学研究会会长等职,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经学、朱子学的研究。为《朱子全书》、《朱子全书外编》、《朱子著述宋刻集成》、《元明刻本朱子著述集成》等书主编。

 

4月20日世界读书日当天,朱教授在大隐书局武康大楼店做了一场题为“传统文化热中的朱子”的专题讲座。他以朱子名句和两幅朱子画像为楔子,揭示了朱子的多重身份;同时指出,朱子最大的历史贡献,正在于他是与孔子并驾齐驱的道统宗师。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简化和后经典化、建立自觉的哲学体系、重构完整系统的儒家礼仪制度、补缺儒学宇宙论和心性论、创立自成体系的话语系统,朱子完成了改造儒学和建构理学的伟业。因鉴于是,在传统文化热的大潮中关注和研究朱子学,具有不可绕行的重要意义。澎湃新闻经主办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讲座内容。

 

【正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的哲理诗

 

就学术圈来讲,改革开放以后,朱子学就热了,成为了一个全世界的显学。但是非常遗憾,在广大老百姓中间,其实对朱子根本不了解。我这里称他为朱子,因为他是我的祖宗,我不能直呼其名,这是中国人的文化。但是我知道,我讲朱子,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甚至我讲朱熹,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这就是学界和民间形成的一个很大的反差。我想通过我今天的讲座,把这个反差缩短一点,让大家了解朱子以及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如何重要,让大家有兴趣去读一点朱子的书,我想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4月1日《人民日报》有篇很重要的的署名文章,题目叫《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出自朱子的《观书有感》,这诗很有名,由两首组成,第一首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第二首是“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大家一定认为这是描写风景的诗,描写一个池塘,描写春水涨起来的景象。其实这首诗的产生是因为朱子当年在进行哲学思考和理论探索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理论上的巨大突破,他突然把这个理论问题解决了,所以他非常高兴,于是就写下了这两首诗。第一首是告诉我们,他为什么能够突破呢?因为他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老是觉得走不下去。后来他就听了老师给他讲的话,坐下来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地把“二程”的著作重新从头读了一遍,读了以后他觉得源头活水来了,读懂了,读清楚了,这个问题解决了。下面一首是讲什么呢?他说当我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像一条船在河里搁浅了,我怎么推这个船也推不动,但是一旦源头活水来了,就像江边春水生,这个船自然浮起来了,不要推了,它可以在中流自在行。

 

  

 

所以这都不是写景的诗,是哲理诗。再举一首:“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这是朱熹的《水口行舟二首》。这第一首是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说昨天晚上风浪很大,我没办法行船,我只能停下来,一夜风雨交加。但是到了今天,我走出船舱,我看到的依旧是青山绿树。风雨总要过去的,风雨过去以后就是青山绿水。

 

还有一首诗,一般人可能不太知道,但是我对这首诗情有独钟。我觉得当我们在碰到困难的时候,读这首诗会教导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挫折。“世间无处不阳春”,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春天的,不要把世界看得那么可怕、那么黑暗;“道路何曾困得人?”世界上哪有一条路是把人困住的?有路就能走通的。“若向此中生厌斁,不知何处可安身”,你还到哪里找安身立命的地方呢?

 

朱子是一个诗人,他的哲理诗词我的评价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第二个人的哲理诗比朱子写得好的,他讲的都是道理,但是没有一句说教,完全在写景写情中,把道理自然流露出来,这是朱子高明的地方。

 

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朱子的画像

 

朱子虽然是诗人,但他主要是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学问家。所谓学问家,中国的经学,无论哪一经他都通,天文地理也是。他还是个书法家,他的书法有非常独特的风格。他还是个音乐家,弹的一手好古琴,而且能作曲。同时他还是个画家,也是个自然科学家,有很多自然科学的发现,比如他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化石的人,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里就讲了。胡适说,朱子发现化石,比西方科学家早了五百年。此外,据韩国学者考证,双季稻也是朱子第一个种出来的。朱子还对勾股定理有自己的算法,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这是朱子自己画的自己,叫对镜写真,这是朱子的形象。朱子现在流传下来的像大概有上百幅,可都跟他不搭界。朱子对自己有一个定义,当年有一个画家叫做郭拱辰,这个人是很有名的画家,为朱子作了两幅画,朱子非常赞赏他,于是朱子写了两篇文章,意思就是说,画画要么是神似,要么是形似,能做到既神似又形似的画家太少了。但是郭拱辰的画做到了,他给我画了两幅小像,画出了我的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他把我的精神气质画出来了。我的精神气质是什么?麋鹿,就是野外的麋和鹿。林野之性,就是我是一个山间的野人,一个民间的、像散养在大自然中的麋和鹿。

 

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朱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下面我讲到朱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宋代的知识分子,和历代知识分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他们有非常强烈的文化自觉的意识,而这种强烈的文化自觉的意识是建立在对自己的传统,主要是对儒家传统的一种自信的基础上的。宋代是从唐末及五代十国的大乱以后,赵匡胤统一了全国建立起来的。这么长一段历史时期,儒家传统受到了破坏,佛教乘虚而入,迅速占领了中国人的思想与精神阵地。这样的状况,恰恰促成了宋代的一些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他们要出来卫道和传道,卫儒家的道,传儒家的道,他们有这样一种使命感。我们从北宋的好几次文化运动来看,都和这样一个使命感有关系。一直到了北宋出现了“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但真正完成儒学转型和理学构建的是朱子。钱穆对朱子在历史上的贡献有过这样一个评价。他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的声光,留下了莫大的影响,看中国整个一部历史,可以说没有第三个人可以和他们两个人相比。因为孔子是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了儒学,他是开创者。北宋,理学兴起,到了南宋朱子崛起,不仅把北宋的理学集大成了,而且把孔子以下所有的学术集大成。这两个人,皆能汇纳群流,归之一趋。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才获得了新升级,发挥新精神。

 

钱穆先生进一步说,孔子时代的儒学一直到现代的儒学,主要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他们较少注意到本源心性上,魏晋以后,庄老道家代兴,释教继之传入,他们在这两方面成绩上似乎超过了儒学。另外关于宇宙论,儒学没有解决。第二个关于心性论,尤其到了唐代禅宗盛行以后,关于人生的问题,大家全部要到佛教中找答案,儒学没有提供答案给大家。宇宙的本源和人性的本源是什么,这两个很重要的问题儒家没有解决。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还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他不研究这个问题。但是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这个问题不解决,他找不到一个最后的归属。但是佛教进来了,他告诉你,人是轮回的,有天堂,有地狱,所以佛教很快就占领了中国的思想阵地。

 

  

 

所以钱穆讲,对两个本源——宇宙本源和人性本源的研究,因为原始儒学对它的阐发不足,给宗教和外来文化留出了阻断儒学和占领本土文化的空间。而朱子集儒学之大成,集北宋理学之大成,集当时代先进文化之大成,构建了全新的理学理论体系,很好地回应了时代的挑战,使儒学获得了新的生机。

 

在朱子时代,儒学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佛教,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经过魏晋唐代以后,经过中国知识分子的改造,把它儒化,到了宋代,已经基本完成了本土化。正因为佛教的本土化改造的成功,使得其传播如虎添翼,几乎攻陷了儒学所有领域。我们看北宋五子,除“二程”以外,其余三子的学术思想无不杂糅着佛学的思想,在这样一种社会思潮笼罩下,要捍卫儒学的纯净与创新儒学的理论,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能力。

 

而朱子首先构建了“道统”说,所谓“道统”,就是指儒家的思想与精神文化传统。承认“道统”,就是承认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是一种文化自信。传续“道统”,就是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就是朱子“道统”说的核心所在。朱子道统说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使用了这个概念,用以指称儒家的传统;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由此构建了一个儒学传承的谱系。这个谱系的成功构建,确保了儒学的独立性和纯粹性,排除了佛教、道教和其他宗教对儒学的侵蚀和干扰。而道统的直接对立面,就是异质文化的入侵和对本土文化的阻断。

 

由于朱子对儒学成功的改造与重建,所以儒学得以在佛教和道教的重重包围中闯出一条新路,继续传承八百多年一直到今天。我为什么说传统文化热中的朱子呢?因为我要告诉大家,我们今天所说的儒学,已经不是孔子的原始儒学了,而是经过朱子重新阐释和改造以后的儒学。

 

经典的简化和后经典化:朱子如何改造儒学

 

朱子是如何改造儒学的呢?我觉得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儒学繁琐复杂的弊病加以改造,做了一个经典的简化和后经典化的工作,中国的儒学为什么后来慢慢被边缘化?被佛教占领阵地?除了佛教本身的力量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儒学本身有问题。大家都知道《十三经注疏》,这么厚一套,一辈子都读不完,太繁琐了。所以朱子做了一个简化,简化成“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1182年的时候他把这四本书做了注解,然后合刊为《四书集注》,从元代以后甚至成了科举考试的基本教科书与标准答案。还有一本《近思录》,理学的入门读物,这个书朱子十分看重,因为他认为“四书”是进入“五经”的阶梯,而如何进入“四书”呢?要通过读《近思录》。所以他说我编这本书,就是为了家里没有条件,或者乡村没有好的老师,不知道如何学习儒学、学习理学的人,提供一个读本,你读了《近思录》就大概进入理学的门槛了,这两部书就成为了儒学的新经典。这是第一,他把经典简化。

 

第二,构建了自觉的哲学体系。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先生写过《朱子哲学研究》,他把朱子的哲学归纳为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论。陈来没有按照西方哲学的讨论讲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等等,但是陈来先生讲的三论,却完全涵盖了西方哲学所有的门类。所以朱子的哲学是完全有自主的体系的,没有办法用西方的哲学和系统来加以框范,反过来西方哲学不能涵盖朱子的哲学,而且他的哲学中,还包含了其社会哲学、教育哲学、历史哲学、艺术哲学,可谓博大精深。

 

第三,朱子重建了完整、系统的儒家礼仪制度,这个非常重要。这个礼不要简单理解为礼貌的礼,礼是中国人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人重礼、循礼、尊礼。但是到了唐末至宋,由于战争频繁,礼被破坏得很严重。宋建立起一套礼的制度,但是北宋灭亡以后,到了南宋,礼几乎丧失殆尽了。所以朱子从研究古礼开始,重新为国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礼,从国家的礼到地方每个县、每个州有自己的礼,一直到庶民之礼。

 

中国有句古话,礼不下庶人,就是礼只适用于士大夫阶层以上的人。那么是不是说士大夫讲礼,普通老百姓可以不讲礼呢?不是的,只不过是不需要那么讲究。因为中国礼制很复杂,你要讲礼制至少要有经济能力,至少要有祠堂,祭祀要有工具、有服装等等,所以对老百姓来说,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老百姓的经济能力不能做这些事情,所以对老百姓不提这样的要求。但是到了宋代不一样了,宋代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老百姓已经有这样的经济能力了,所以朱子就为百姓也建立了礼,他写了一本书叫做《家礼》。

 

第四,朱子为儒学补上了宇宙论与心性论的缺口。孔子的儒学,关注的重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还没有来得及把他的理论融入到对宇宙本源和人性本源的研究,孔子以后的儒家,比如说像孟子,已经涉及到心性论,但是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朱子这个时候针对佛教的挑战,主动、全面地回应了这两个本源问题,构建起自成体系的太极论、理气论、心性论,补齐了原始儒学的两块短板。这是儒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理论创新。

 

第五,朱子构建了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重要表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学术、一套理论如果没有独立而成系统的话语体系,就标志着没有成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国儒学在长期的发展和传演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但是唐宋以后,由于佛、道的影响,儒学的话语体系受到了严重的侵蚀。更重要的是,由于佛教的侵入,有很多领域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原始儒学原有的范畴,儒学的话语体系渐渐显示出了窘迫状态,没有办法和佛教来讨论。朱子有效地建立了可以应对新问题、新挑战的全新话语体系。比如他说无极太极、理一分殊、天命之性、气质之性、主敬穷理、格物致知等等。朱子的话语体系涵盖了当时的哲学、学术、生活、社会、政治、人生等方方面面,为儒学应对各种挑战提供了可能,也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创造了条件。

 

直到今天,他所创立的这套话语系统,依然是我们应对西方学术,包括西方的哲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的挑战。我在大学里工作教书,我知道现在大学里面话语体系完全是西方的,教育学也完全是西方那套,心理学更不用说了,政治学也是。但是我觉得,朱子创立的话语体系完全可以应对西方话语体系的挑战,和西方平等对话。“哲学”本身是一个外来词,是从日本借过来的。我们中国有理学、儒学,它的内涵西方的哲学并不能全部涵盖,所以激活并开发自朱子以来形成的理学的话语系统,对儒学的国际传播和提升中国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朱子是一个集大成者,他不但集儒学之大成,还对释、道中的先进内涵、元素进行了吸纳和改造。佛教是外来文化,朱子早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考举人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完全按照一个和尚给他讲的佛教的道理写的,得了第一名。他把佛教的经典看得滚瓜烂熟,把道教的经典也看得滚瓜烂熟,还在家里专门弄了一个房间画符练丹,还写了很多道教的诗,但后来经过他的老师李侗的点拨,说你走错路了,他才坐下来研究儒学的经典,我们把这段叫做逃佛归儒,回来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来了。所以为什么我说朱子有能力构建他的体系、有能力和佛教对话呢?因为他对佛教也是了如指掌的。所以,他也吸纳了佛教中先进的成分,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对佛学辩证思维方式的吸纳,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理学的思维方式——思辨。

 

(本文摘编自主办方提供的现场速记稿,未经主讲人审定。小标题为澎湃新闻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