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的社会保障制度
作者:巨侃
来源:《宝鸡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三月十三日辛卯
耶稣2018年4月28日
保民惠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西周时期就已产生萌芽,见于据说是周公所著的《周礼》,不过那时没有“社保”这个叫法。西周时期,如果碰上闹灾荒,你没饭吃,没关系,找“遗人”去,他负责日常及灾荒时的救济与施舍;荒年咋判断?如果你每月粮食消耗量不到二釜,一名叫“廪人”的调查官就开始嘀咕了:“咋都这样……今年怕是个荒年呀,该写报告了!”如果你是个65岁以上的老汉,恭喜你,天子若来你们村,你可以陪坐,酒随便喝;至于修桥铺路的公家事,您老就歇着吧!
设立形形色色的保民官:
“遗人”管政府救济
“别整那些虚的,官职的设置就是为了保民安民,每个官职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周公对起草《周礼》的“秘书”说。
《周礼》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光看各篇名目就很接地气,庄稼人的生活,不就和这六样有关吗?它以官职联系各种制度,构成一个系统而精密的政府组织。
来看看负责社会保障事务的官:“大宰”统管建立和颁行王国的六种法典,其中的《政典》包括平均百姓贡税,不能让穷的地方多交,富的地方少交;还有“以利得民”“以治得民”“以富得民”等思想,“以利得民”意指要让民众做事有利可图;“以治得民”强调:官吏只有通过治理民事才能得到民众拥护;“以富得民”意思是说:掌管山林川泽的官吏,应该放手让民众使用那些山林川泽,如此赢得民心;“医师”执掌医务政令,为国都中生病、受伤者医治;“疾医”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医生,职责是“掌养万民之疾病”;实行荒政和救济孤寡是“大司徒”的职责范围,但“遗人”具体负责日常及灾荒时的救济与施舍,隶属司徒,职位设中士二人、下士四人,以下有府、史、胥、徒等人员,掌管周室每年积余的财物,供给需要救济、抚恤之人;地官中的“司救”,人员编制和“遗人”差不多,也有在天灾疫病时“以王命施惠”之责;其他如“旅师”“遂人”“族师”等基层官吏,也都有查明老幼、残疾情况,据以施惠、散利、均役的责任。
可见,虽然周朝没有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但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事务,从中央到地方设置了专职或兼职官员负责实施对灾民以及老幼残疾、鳏寡孤独、贫穷疾病之人的救济与帮助。
推出“十二荒政”制度:
“散利”是最早的无息贷款
“我们是个农业国家,民众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要是碰上荒年该咋弄?”“秘书”问周公。
周公沉思后说:“那就建立十二荒政制度吧!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眚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荒政”当然不是荒废政事之意,而是我国古代政府救济饥荒的政策、法令和制度,灾荒之年,要对人民贷给谷种和粮食、减轻各种租税、宽缓刑罚、免除为公家服务劳役、开放关市山泽的禁令、免除市场货物的稽查、简化吉礼与丧礼的礼仪、简化婚礼以增加人民结婚机会、重修已废掉的祭祀、铲除盗贼等。
这十二条荒政措施大致可分两类:一类表现在礼仪、祭祀方面,如眚(通“省”)礼、杀哀、蕃乐、多昏(通“婚”)、索鬼神等。
眚礼即减省吉礼的数量,杀哀是减少丧葬礼数,蕃乐指把乐器收起来不要玩乐,多昏即结婚时不备彩礼,索鬼神即求神拜鬼。那时候,人们认为灾祸是上天对人间不当行为的惩罚,故而每当灾祸发生时,总要举行祭祀的仪式,所谓“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而在凶荒之年,天子举行的祭仪有特别的规定,“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荒礼”涉及吃穿用度许多方面,实际上就是要求统治者在灾荒降临之际约束自己的行为,少吃点、少喝点、少玩点、少用点。
第二类是政治、经济行为方面的措施,如散利、薄征、缓刑、弛力、舍禁、去几等,即借贷种子和粮食给灾民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减缓刑罚,免除力役,放松禁令,免除关市之税,这些都是政府在灾荒年为老百姓做的事。而且“散利”这种政府资助是无息的,类似于现在的无息贷款,算是古代典型的国民福利。
实施“保息六政”:
65岁以上老人免除徭役
“我们是个人口大国,人老了怎么办?人的能力终究有别,对那些贫穷弱小之人又该如何对待?”“秘书”又问周公。
“‘十二荒政’乃非常时期之政治,平常应以保息养民为根本之计,所以应做‘保息六政’,使老有所依,使贫有所济,循序渐进,方能实现大同社会。”周公说。
“何为‘保息六政’?”“秘书”问。
“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周公答。
“保息六政”是西周制定的六项保安蕃息民众的社会救助政策。“慈幼”是周人的传统,《史记·周本纪》中说文王遵从先祖之法,“笃仁、敬老、慈少”。虽然《周礼》中有关慈幼的具体措施很少见到,但从字里行间还是不难窥知的,如规定“乡师”“族师”“遂人”等官调查辖内男女户口,颁给职事,命其交纳贡赋、征召徒役,与此同时,却又要求辨明老幼废疾之人,目的无非是给予优免。《周礼·地官司徒》中说道,征发劳役的对象是在二十岁至六十五岁。
“养老”是指尊养高年,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尊重年高德劭之人,二是善待鳏寡老人。从《周礼》所定服役之人,“国”中止于六十、“野”鄙止于六十五岁来看,似乎当时国中六十以上、野鄙六十五以上为老年。年老之人享有各种优惠,如耆老、孤子可以出席天子的宴会,喝酒不受限制;行祭礼时,年长者受尊敬,饮食在先;年老之人可以免除徭役,甚至可以免除刑罚。管老年人免除赋役等事项登记的,是一个叫“乡大夫”的官。
“振穷”“恤贫”之意,一望而知。《周礼·天官》规定:“乡里”所贮粮食用以救济民之困乏,“司门司关”所贮粮食用以抚恤阵亡将士的家属。至于基层政权内部,更要做到“相保”“相受”“相葬”“相救”“相宾”,一句话,就是要相互救助。
另外,“宽疾”即宽免残疾之人的徭役,“安富”是安定富裕之人。话说富裕之人也需要政府来安定吗?当然需要!因为富者担心政府征他们的税负太重,他们也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周文化研究者刘洪清评价说,“十二荒政”和“保息六政”,可以说是古代的“社会保障法”。
创建积谷备荒制:
懒汉须交纳“闲粟”税
“你说,一个国家的远略是什么?”周公问“秘书”。“扩张更多的土地。”“秘书”答。“错!应该是积谷备荒,给民众一个丰衣足食的未来。”周公纠正说。
让我们看看周朝的仓储制度。《周礼·地官司徒》规定:“廪人”统计九谷收入,据此决定君臣俸禄、救济与恩赐的数量,并根据年成好坏制定用谷的标准,如果每人每月平均的粮食用量在二釜以下,即为荒年,需要制定相应的救济措施,比如移民到有收成的地方就食;基层政权中的“旅师”,是懒汉们最害怕的官,专门负责征收那些有田不耕之民、游手好闲之徒的税粟,取税名为“闲粟”,“你不是不想劳动吗?好,那就用粮食交罚款吧!没粮交?那就坐监狱吧!”每年秋收时,把征收的税粟存于当地粮库,待来年饥荒时分发给农民。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我们可以看出,周的仓储制度带有预警备荒性质,可谓开后世储粟备荒的先河,也是社仓、义仓制度的滥觞。另外,《周礼》提出的“移民就谷”“移民通财”方法,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责任编辑: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