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母语教育地位亟待提高

栏目:爱护母语与恢复正体(繁体)字
发布时间:2010-07-01 08:00:00
标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郑国民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陈先云
 
  北京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 李堂
 
  光明日报记者 宋晓梦
 
 
  在中国教育学会所属的50个专业委员会中,绝大部分只按学科划分,例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像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这样,按学段分成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简称小语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简称中语会)的情况是极个别的。这既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更是出于对母语教育的高度重视。叶圣陶、吕叔湘、斯霞、霍懋征等著名语文教育家,都曾在学会中担任过领导职务或学术引路人,他们为中国的母语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小语会、中语会成立30周年之际,几位语文教育专家,就我国内地母语教育的地位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我国母语教学课时比例偏低
 
  记者:教育界很多人认为,当前,母语教育的地位偏低是影响我国母语教育发展的瓶颈,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存在哪些差距?
 
  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在全球化背景下,很多国家都深刻认识到母语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母语教育倍加重视。我国母语教育具有优秀的传统,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确实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对于母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亟待加强。从目前中小学补习班最火暴的是英语、奥数这一现象中,母语教育的地位可想而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母语教育:为了让8岁的孩子具备独立阅读能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白宫亲自倡导“美国独立阅读挑战计划”,并动员联邦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日本文部省2004年修订的《小学国语学习指导纲要》规定,一年级国语课时比算术多158课时;国语课时数占一年级学年课时总数的35%。尽管此后每年国语课时数所占比例逐年减少,但到六年级时,国语课时数仍然比算术多出25课时。法国初小一年级,法语每周为9-10课时,占每周学时总数的35%-38%,比数学多出4个至4个半课时。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占总课时的比例比上述国家都少。其次,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量极其有限。很多孩子一个学期只读一本语文教科书,没有机会阅读课外书籍。而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可能保证阅读能力的发展。一些美国社区图书馆为了鼓励中小学学生多阅读,设计了很多活动吸引学生多借书和多读书。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图书后,会获得图书馆人员赠送的小礼物。同时,学校会让学生每周到学校图书馆上阅读课,有专业人员进行阅读指导。
 
目前小学初中语文课时远不及上世纪50、60年代
 
  记者: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的母语教育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轨迹?
 
  陈先云(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其实不少老一辈优秀的语文教师、甚至特级教师,学历并不高;很多从事理工科方面的老专家,语文功底都非常好,现在这种情况在年轻一辈中已经不多见了。它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国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水平,更是我国国民的人文素养、文明水平。很多学生数理化学不好,也和语文不过关、影响了对题目的理解有很大关系,因为语文学科是各科教学的基础,是学好各科知识的工具。我认为,导致现在国人母语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来,我国语文学科地位在不断下降,课时数的不断减少,学生在校学习语文的时间已不足以为课外自学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1953年《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规定语文课时数为2888,占总课时数的48.7%;1963年《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六年语文课时数为3176,占总课时数的48%;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语文课时数为1950,占总课时数的41.2%;1984年《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小学教学计划(草案)》规定语文课时数为1938,占总课时数的39%。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我国语文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尚不比其他教育发达国家少。但是到了1992年,当时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规定:“六·三”制小学和初中九年语文课时数为2302,只占总课时数的22.6%!到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小学和初中九年的语文课时数为1905~2095,占总课时数的比例,进一步下降到20~22%!
 
  不难看出,语文学科的课时数从五十年代开始是逐渐减少的。尤其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后,9年的语文课时数,差不多只有五、六十年代小学6年语文课时数的2/3!也就是说,五、六十年代的小学生,在学校学习语文的时间要比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加起来的时间还要多!
 
  有人说这是因为现在学习的科目多了,所以语文课只能减少。其实以前学校设置的课程也并不少,例如1963年小学教学计划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有:周会、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生产常识、体育、音乐、图画、手工,四年级以上学生每年还要劳动半个月。但母语课时仍保证占48%,可见四十几年前母语教育比现在要受重视得多。
 
  “多读多写”是我国古老的学好语文的成功经验。即便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也需要有起码的课时保证。现在如此少的母语学习时间,课外的各种补习班又尽是奥数和英语的天下,母语学习的质量怎么保证?!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在打基础的义务教育阶段,提高母语水平的主渠道也应该在课堂。课堂时间从哪里来,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因此,在义务教育的9年中,特别是小学阶段,要在课程设置上把母语学科放在首位。
 
提高母语教育地位的多种尝试
 
  记者:要提高母语教育的地位,除了加强对母语重要性的教育,不少人认为应该发挥“考试”这一指挥棒的作用,您对此有何看法?
 
  李堂(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江苏省高考统考科目已将语文分值高于外语分值30分,目的就是要通过较大幅度地提高母语在高考中的分值,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母语教育的地位,改善母语学习的环境,这种做法肯定是有效的。但是我觉得除了提高母语在考试中的权重,还要在提高考试题目的科学性方面下工夫。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语文升学考试在测试内容、命题技术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我们至今没有一个阅读测试理论作为考试的指导。命题者和考生、老师往往在相互躲猫猫。比如:“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只有看了答案才知道,其实问的是课文的意思是什么?根本没打算让学生说自己的看法。试题测试点往往不清楚,常将阅读理解、鉴赏评价、延伸发散这些不同的测试点混淆。我们应以国际阅读测试理论为借鉴,投入财力、人力,研究出符合汉语特点和中华文化的阅读测试理论,使考试能有效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科学的诊断,从而把学生从盲目的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
 
  提高母语教育的质量与提高母语教育的地位关系密切,所以还应该发挥测评对学生的引导功能。
 
在美国福特基金的资助下,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实验研究”课题历时8年,在全国建立了几百所实验校,探索用形成性评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山东一位乡村教师,让学生从本班同学的名字中找出与成语有关的元素,算算找出了多少个,用多少时间找出的,然后自己再想出一个记忆成语的好办法——这是该课题中的将评价与活动融为一体的典型案例。在这项实验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从过去单纯指出对错,还增加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失误进行类型化归纳,以及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等内容。以“修改病句”为例,课题要求学生不仅错哪题改哪题,还要学会自己归纳自己在历次改病句中容易在那个环节出错:是判断环节,还是修改时的表达环节?出错的原因是粗心,还是理解有误?从而“不仅学习知识,还掌握了学习方法”。
 
原载于2010-07-01 光明日报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