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万氏:文武俱备,《明史》流芳(家风家训)
作者:谷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四月初一丁未
耶稣2018年5月15日
万斯同小像
中国是一个崇尚“诗书传家远”的国度,历史上,不少家族均以子孙知书达理、好学上进为荣,也由此成就了许多长盛不衰的名门望族。
宁波的万氏家族就是这样一个活跃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大家族。万氏虽以军功起家,却不废诗书,就连著名学者黄宗羲也不禁赞叹:“明州(即今宁波)万氏,无愧为国家之世臣矣。”
元朝末年,统治者倒行逆施,民不聊生。万氏先祖万国珍跟随朱元璋起义,南征北战。朱元璋因喜万国珍有勇有谋,赐名“万斌”。万斌不幸战死,其子万钟、其孙万武与万文先后从军,也全都战死且尸骨无存。万氏后人只好在故乡为他们建“万氏四忠冠剑墓”,以示纪念。
万武去世时,尚无子嗣。万文仅有一遗腹子,由祖母曹氏、母亲吴氏及伯母陈氏、小姑义颛共同抚养长大,此遗腹子取名为万全,字惟一,可见万氏家族对他的疼爱。
为了表彰万氏先祖为明代开国所做的贡献,有明一代,自万斌始,万氏家族中每代均有一男子为世袭武官,每代均有一妇女敕封为“夫人”或者“恭人”,这在当时已是极高的荣誉。宁波万氏依靠祖荫,即可实现世代簪缨。但万氏的可贵之处是在祖荫面前仍保有清醒的头脑,并不因此懈怠。
作为遗腹子的万全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万氏家族抚育他的女性们却对他要求极为严格,小姑义颛(zhuān)甚至为他终身不嫁,亲自教授他诵读与骑射。万氏一族一直强调文齐武备、读书明理的重要性,历代留下不少家训。如曹氏对万全的嘱托:“汝将书及武艺教其子,言说先代文武俱备,使后不泯。”十一世万邦孚训诫子弟:“吾见世爵之家,蔑诗书而嗜功利,一再传遂倾覆,士大夫恒慢侮之。”十二世万泰论及子女教育,则谈到:“(当)使其人读书,亲近正人君子,即使布衣敝履,自是不失门户。”故万全之后,万氏子弟皆文武双全,日练武,夜习文,子孙有儒将之风,在江浙一带享有极高的声誉。
万氏传至十二世万泰时,万氏家族已开枝散叶,成员众多,远胜于昔日,仅万泰一支即有八子一女。万泰秉承家风,极为重视子女教育,特意聘请名儒黄宗羲为其八子授业解惑。在黄宗羲的精心教导下,万氏八子俱有才学,时人称之为“万氏八龙”。“八龙”之中最有名的,便是后来在《明史》编纂中,以布衣之名担任实际总纂官的万斯同。
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号石园,是清初浙东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著名史学家,其师承黄宗羲,在学术史上影响深远。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将其形容为“清代史学的建设者”。万斯同生于明清鼎革之际,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朝开博学鸿词科,浙江地方官向朝廷推荐了万斯同。作为明朝遗民,为了表明气节,万斯同拒绝了清朝的首次邀请。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朝大规模纂修《明史》,宰相徐元文素闻万斯同博学洽闻,再次邀请万斯同进京。万斯同的老师黄宗羲也认为纂修明史极有意义,遂支持万斯同北上,临行还以诗相赠:“四方声价归明水,一代奸贤托布衣”,对其未来的工作寄予厚望。
万斯同前后历时23年,参与纂修清代官修《明史》。身为前朝遗民,为表气节,万斯同不食清朝俸禄,“不居纂修之名,隐操总裁之柄”,史馆内凡“建纲领、制条例、斟酌去取、讥正得失,悉付万斯同典掌”,为修成一代信史付出极大心血。今天,我们如果翻看万斯同手撰的《明史》稿本,墨笔之上,朱笔与白粉笔删改涂抹痕迹层层累加,便可想见万氏当年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万斯同以一生之力,完成了“以任故国之史事报故国”的夙愿,为《明史》纂修立下了汗马功劳。
责任编辑:柳君
【上一篇】【吴钩】什么?你说宋朝时已经有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