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
宋朝富豪专爱榜下捉婿,单身狗可有福了!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四月十四日庚寅
耶稣2018年5月27日
今天听说找不到对象的单身狗很多,要是能够穿越,倒是可以到古代找媳妇。去哪一个时代好呢?建议穿越到宋朝。
为什么?且听我一一道来。
唐宋之际,整个社会结构性的变迁,也带来了婚姻观念的转变。宋人郑樵发现:“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所以人尚谱牒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意思是说,宋代之前,士庶不通婚,社会等级的壁垒森严;入宋之后,士庶之间的界线已被突破,庶民可以通过科举晋身为士绅,通婚更不在话下了,“婚姻不问阀阅”乃是大势所趋。
同时,宋代兴起的商品经济热潮,也正在重塑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心理,从另一个方向推动了宋人婚姻观念的转变:不问阀阅,只问赀财。这一现象宋人也观察到了,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随其贫富。”同时代的郑至道也说,“今之世俗,将娶妇惟问资装之厚薄,而不问其女之贤否。”这种择偶观念,跟今天有点接近。
不仅民间的婚姻风气如此势利,官员也未能免俗。如宋神宗元丰年间,屯田郎中刘宗古“规孀妇李财产,与同居”。更奇葩的是发生在真宗朝咸平五年(1002 )的一桩事:两位当朝宰相向敏中和张齐贤,为争娶一位姓柴的寡妇,居然闹上公堂,打起了官司。原来这柴寡妇家产雄厚,向敏中和张齐贤之所以争破头,用程颐的话来说,无非“为其有十万囊橐故也”。
这在其他朝代,可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以为宋朝人的生活观念守旧拘谨,但实际上他们开放得让人目瞪口呆。事件的结局是,因为实在闹得太难看了,两个宰相双双被降职,向敏中罢为户部侍郎,张齐贤罢为太常卿。
士人娶妻“直求资财”,反过来,富户也以丰厚的资产吸引士人结亲,甚至出现了宋朝特有的“榜下捉婿”之风:每到科考放榜之日,土豪们都涌到榜下抢新科进士当女婿。北宋朱彧的《萍州可谈》记录说,“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一出手就是一千多贯钱,直砸得寒门出身的新科进士晕晕然。这一点,对于想穿越的单独狗十分重要。
当然也有不愿意迁就土豪的士子,却苦于被土豪一家子捉着,走不脱身。曾有一新科进士,年少有风姿,土豪们都想抢他做女婿。放榜之日,少年即被一群健仆强行带至一豪宅中,然后出来一个穿金紫衣裳的土豪,对他说:“某惟一女,亦不至丑陋,愿配君子,可乎?”少年鞠躬谢曰:“寒微得托迹高门,固幸,待更归家,试与妻商量如何?”围观的众人“皆大笑而散”。“榜下捉婿”虽是富商主动巴结士人,但如果士庶的通婚限制没有突破,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从婚姻重门户到重资产,反映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在“身份”、“门阀”之上的阶层壁垒失效了,资本已经获得了打通阶层壁垒的力量。这也是近代化的表征之一。
顺便安利一下我的新书:《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精选360多张宋代写实画作,再现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等风雅生活。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制作十分精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
热爱艺术、茶艺、香道、插花、宋瓷、汉服、黄酒、琴艺、书画、古典家具、优雅生活的朋友,这是你们必备的一部书。放在工作室、办公室、书房,特别有格调。目录见下:
自序
第一辑:日常
宋朝人怎么养宠物狗与宠物猫?
宋人用什么钓鱼?抛竿
宋人用什么刷牙?牙刷
宋人怎样吃水果?冰镇
宋人用什么照明?蜡烛
800年前的儿童玩些什么玩具?
第二辑:雅趣
宋人爱插花
宋人爱“写真”
宋人爱焚香
宋人怎么玩收藏?
中国茶艺的绝响
宋式家具之雅
第三辑:社会
800年前,满大街都是博彩摇奖
将春节过成万圣节
宋朝流行女厨师
宋朝女性裹得严严实实实吗?
唐宋人是怎么签写“离婚协议”的?
宋人爱谈十二星座
第四辑:城市
为什么说宋代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
《清明上河图》告诉你:宋朝城市比明清城市更开放
从《西湖清趣图》看宋朝城市的公共设施
宋朝城市已有“自来水”
为什么说宋朝皇家园林是开放的?
为什么说宋代已有城市公园?
第五辑:商业
青楼酒旗三百家
《清明上河图》植入了多少广告?
清明上河船
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
第六辑:礼仪
宋朝任命一名官员的流程
宋朝平民上衙门打官司,必须跪着吗?
宋朝平民遇见皇帝,必须下跪吗?
从椅子的出现说到跪拜礼的变迁
后记
责任编辑:柳君
【上一篇】【杨国荣】学术与思想之辩
【下一篇】【余东海】孟子和商鞅(一)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