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邓晓芒的教训
作者:佚名
205.207.115.* 1楼
一个教训是反学术腐败不要对别人不对己。
邓晓芒坑师说明什么?和剽窃本质上是一样:杨祖陶干的是70%的工作,校对的大多数情况是在邓的初稿上写上重新翻译的内容。但邓用唯一译者这个名义把杨的这个真正的工作份量给抹去了,虽然可以狡辩他是译者的署名,但这是利用名义来掩盖实质,偷取了杨实际干的是翻译工作这个功劳。更何况其中40万字是原来就由杨为主翻译的。杨让邓署译者名自认是提携学生,而邓借这个名”顺理成章”把”第一作者”的实质也扛过去了,杨只是配角,严重和事实不符合,所以温和厚道如杨者,也实在忍不住,不甘哑巴吃黄连,让邓剽窃成果。
打着反学术腐败旗号的邓晓芒正是在扎扎实实地搞学术腐败。
另一个教训是不要追求和自己不符的名声。
从杨的叙述还可以看出,邓不仅没有做这个工作,也没有这个能力翻译康德的三大批判,至少不能按杨的标准拿出来出版。翻译初稿改得密密麻麻,很多是整句重写,说明其实邓不行,所以最后出版的译著反映的是杨的水平,而不是邓的;反映的是杨毕生潜心的研究成果,而不是邓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身姿。从这个意义上,杨出来澄清,也是一个义举:告诉做学问应该是怎么样的,不要空谈教育改革,空谈做学问方法。这也说明邓赖以出名、起家的德国哲学研究是非常不扎实的。高山衫无可反驳的批评,也正好证明了如果没有别人把关,邓的翻译作品会糟糕、粗劣到什么程度。他没有那个自称的学术水平,尽管被冠以”著名”哲学家的帽子,自称”行文更加流畅华美”。他不应该做那些他的能力做不到的事情,他不应该去力图获取他的能力达不到的名声。结果,什么叫欺世盗名,邓晓芒不幸展示了一个例子。
第三,本来是一个俗人,不要扮做象哲学家。
邓晓芒只是一个德国哲学、特别是康德的研究者,但时时以康德批判精神的传人自居,以哲学家的面目来”构造现代中国的精神”。然而纵观这些年来他的表现,旁观者的感觉是名和利他一样没有少追。他只是一个读康德书的中国人,他深深地生活在中国社会中,和他批判的其他中国人没有两样。同样为了名和利可以忘记真理和学术精神--学术只是名利的敲门砖。仅仅以这次为了给太太提职称而转到华科大为例,这不是追求真理,这不是为了公正,这不是那个学术精神为上的康德,这不是那个要构造现代中国精神的哲学家,这是”你要我这个名人就要给我太太提职称”的俗人,赤裸裸的买一个搭一个的交易。如果邓晓芒要以这样的例子来显示如何”改正中国”,中国的精神更完了--走向黑白完全颠倒的地步。
好在现在很多人开始认识到邓晓芒的原形是什么了。
来源:儒学联合论坛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2&ID=36287&page=1
【上一篇】【舒可】“汪晖抄袭案”之“属灵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