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孔孟之道与传统文化研讨交流活动侧记之二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8-08-20 23:23:46
标签: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孔孟之道与传统文化研讨交流活动侧记之二

作者:青岛市孔子文化交流协会·孔子学堂

来源:中国孔子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初八壬午

          耶稣2018年8月20日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外景

 

8月17日,孔孟之道与传统文化第二次研讨交流活动,在青岛即墨区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举行。青岛市部分高校、研究机构以及文学艺术界知名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30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本次研讨交流活动依然秉承习近平主席在刚刚闭幕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讲话中强调的:“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正是在此背景下,青岛市孔子文化交流协会和青岛孟子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了本次研讨交流活动,此前,我们也曾于7月10日联合举办过第一次交流活动。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青岛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研究学者、青岛孟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孟天运教授,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青岛市国际关系学会副理事长李广民教授,在会上分别以“孔子与孟子”和“试析日本的祭孔拜孔活动--以汤岛圣堂为例”为题目做了主旨演讲。

 

孟天运教授认为,孔子在历史上地位彪炳,功业卓著,万世师表,世界伟人,在世界上也具有崇高的威望。德国哲学历史学家雅斯贝斯在谈到他所提出的“轴心时代”的概念时说,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中国、古希腊、印度和以色列这四个文化区几乎同时出现了一些世界级的思想伟人,就像在黑暗中同时亮起了火炬,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我们现在的世界之所以是这个样子,之所以这样说、这样行动、这样思考,都是这些人指明的。在中国的思想家中,他首推孔子。孟子也说:“天不生仲尼,千古如长夜”,也是这个意思。

 

 


研讨交流活动现场之一

 

孔子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呢?

 

首先,孔子整理了中国三代尤其是周代的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其次,孔子授徒讲学,有教无类,像普罗米修斯一样把文化普及到民间,改变了以往“学在王官”的格局;

 

第三,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规划了君子人格,为中国人的素质提升设定了标准;

 

第四,孔子研究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阐述了人伦社会秩序,总之,没有孔子,就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的社会。

 

 


研讨交流活动现场之二

 

而孟子呢?为什么人们总是孔孟并称,概括为“孔孟之道”,为什么孟子能超越孔子的门徒,被尊为“亚圣”呢?

 

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各执一端,加上别的门派的兴起,一百多年之后的儒学已经有些颓势。 孟子举起光复儒学大旗,聚徒讲学,排斥异说,参与百家争鸣,发扬光大了儒学思想,终于使儒学重振声威,取得了显学地位。可以说,孔子之后儒学重新在百家学术中占据主导地位,孟子居功至伟。


  


孟天运教授(左二)在演讲

 

孟子的名望并非幸致,他还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拓展和创新。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孟子对于孔子是有着发扬光大之功的:

 

一、在“仁”的观念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仁政”理论

 

“仁”是孔子的一个核心概念。“仁”以往就有,但是孔子把他提炼升华,使之成为其思想的核心观念。在《论语》中“仁”与“礼”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仁”与“礼”,一个是内在基础,一个是外在体现。没有“礼”,“仁”得不到彰显;没有“仁”,“礼”只是外在形式。“仁”与“礼”构成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在孔子之后,孟子沿着“仁”的方向拓展建构,发展成了成为体系的“仁政学说”,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成分。荀子沿着礼的方向发展完善,成为儒学又一高峰。孔子构成了儒学之身首,孟子、荀子各成一足,大致构成了整个先秦儒学体系。

 

二、孟子提出了完整的“性善论”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是一句名言。冠于《三字经》之首两句的“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孟子的思想。“性相近,习相远”,才是孔子的言论。在孔子那里,人性是善还是恶,没有给出明确定论。孟子首倡“人性善”,并把这个理念作为他的一切学说的出发点和基础。他说人皆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心、恭敬之心、羞恶之心。”这“四心”是人天赋的善根,是“仁义礼智”的根本。这扩大了儒家的社会基础,也是儒家一整套仁政学说的基础。

 

三、提出了“民贵君轻”的理论,把先秦民本思想推向了顶峰

 

孔子是重民的,在东周以来神民关系逐渐向民倾斜的大趋势下,孔子特别重视统治者实施德政,与民为善,为民造福。 孟子则最惊世骇俗的就是提出了“暴君放伐论”,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口号,把先秦民本思想推向高峰。


四、孟子大有作为的思想

 

在先秦文化中,有几类人形成了几个类型:伯夷类型、柳下惠类型、孔子类型、伊尹类型。伯夷,非常清高,坚持自己的追求,不降志,不辱身;柳下惠,不降志,可辱身;孔子,圣之时也,治世就出而作为,乱世就“卷而怀之”;伊尹,勇于作为,改造时势。孟子说,他赞成伊尹的做法。他说,人们都想在别人造好时势了才出来作为,那么哪里有那么多周文王呢?道义在身,责任在身,怎么能等待呢?他以天下为己任,认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在当时的天下,如果历史真要大治,担当大任者“舍我其谁也?”

 

五、孟子大丈夫气概

 

孔子是一个非常讲究分寸、讲究身份的人。你是什么人,就要遵守这个阶层的礼仪,是什么角色,就要扮演好你的角色。他对齐景公说,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自己首先做楷模。孟子指点江山,不信邪,不低头,他的大无畏精神,是中国人的思想钙片,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椎骨。他以我为主,粪土诸侯,粪土富贵权力。正是这些观念,使孟子在诸侯面前自信自若,没有丝毫奴颜媚骨,真正体现了士大夫的理性和骨气。

 

 


李广民教授(左三)在演讲

 

李广民教授则结合自己在日本多年生活学习的经历,分析了日本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高度重视和保护的背景、原因、后果,并以日本汤岛圣堂为例,列举出一系列数字与图片,着重介绍了日本学习发扬儒家文化的有关情况。

 

据有关资料记载,日本在每年 4 月的第四个周日举行春季孔子祭“释奠”仪式。在中国孔子故乡开始祭奠孔子时,是用牛羊等牺牲供奉孔子的,而在日本圣堂则是用日本清酒,活鲤鱼,蔬菜鲜果等供品来祭奠孔子,以彰显孔子的显赫地位和学问。

 

 


日本汤岛圣堂孔子像

 

日本汤岛圣堂每年还举行正月特别参拜孔子活动。它是指从元旦到元月 4 日的四天间,来孔庙朝圣或者参拜许愿。在四天期间,汤岛圣堂从仰高门到入德门,杏坛门和大成殿,全都按照日本元旦参拜神社的样式装饰一新。在这四天内大成殿内还会展示一些特别贵重或平时无缘一见的孔子像或者文物。

 

汤岛圣堂大成殿的建筑物本来仿造中国式样,油漆成红色的柱子,外观为绿色。1799年(宽政11年)按水户孔庙改建,建筑物涂成黑色。1922年汤岛圣堂被指定为国家级历史遗迹。1923年(大正12年)在关东大地震中除德门和水屋以外全部烧毁,现在的大成殿是1935年(昭和10年)由伊东忠太设计,大林组施工再建的。

 

日本的祭孔拜孔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官方及民间对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高度重视。

 

 


日本汤岛圣堂大成殿


 


孟天运教授和李广民教授的精彩演讲,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此外,与会人员还从孔孟之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儒家文化的传承发扬,孟子的担当精神,孔孟文化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中国儒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


  


书法家官爱兵(右)向孟宪良会长(左)赠送书法作品

 

本次研讨交流活动由青岛孟子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企业家孟宪良先生主持。他在总结时强调指出,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当代,弘扬孔孟文化无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文明建设,还是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特殊意义。我们要勇于担当,承担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创造性地学习、研究、传播、弘扬孔孟文化和儒家学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