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
儒宪微论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十四日戊子
耶稣2018年8月24日
【宪政】或问:认为儒家可以开出宪政,其理据何在。答:自由主义可以开出宪政,是因为以人为本。儒家政治上以民为本,人与神、人与万物关系中以人为本,这就是儒家开宪政的理据。其它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以君为本、以国为本等学说,都无法开出宪政来。
【宪政】儒家政治民本,这一点近乎自由主义之人本。然儒家还有道德仁本,为自由主义所无。自由主义唯有人本,其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治无不围绕着人转。其优点在此,不足亦在此。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不通人道;自由主义之蔽恰好相反,蔽于人而不知天,不通天道。
【宪政】或谓:“蒋老师三重合法性中只有第三重是以民为本,第一重以天为本,第二重以国为本。”这样理解当非蒋庆先生本意。儒家三本,道德上仁本,人与神、人与万物关系上人本,政治上民本。相对于人民,国家侧重于工具价值。立国立君,皆为民也。故仁民才是仁政,敬天必须保民。
【宪政】儒政三权分立:主权在民,治权在君,教权在儒。君主上位需要一定的民意认同,此为主权在民;人民须服从君主敬天依礼的领导,此为治权在君。“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此之谓也。“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之重,儒家为首,此为教权在儒。三权统归于天。
【宪政】三权必须分清,不能乱,不能互换。主权必须在民,不能在君,否则变成君本位,君主极权;不能在神,否则变成神本位,政教合一;不能在国,否则变成国本位,国家主义。治权必须在君,不能在民,否则变成民粹主义或无政府主义。教权不能在民也不能在君,因为不能保证君主都是圣贤君子。
【宪政】说主权在天,没有意义。归根结底,治权、教权无不在天,君主奉天治民,敬天保民;儒家法天而行,宗天而教。这里的天,指天道天德天命天理,由圣人而传,为道统;由经典以载,为圣经。只说主权在天,奈治权、教权何?同时,说主权在天,大有流弊,容易被野心家利用来架空民意,忽略民意合法性。
【宪政】天子之位受命于民(获得民意认可),就是受命于天,这方面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教育之权受命于君(政府),就是受命于天,这方面可以说君旨代表天意。教权在儒,但程序和形式上必须得到政府授权。
【宪政】对于元首,人民可以没有选举权,但必须拥有否决权。元首的产生,首先由文化、政治群体共同推选,然后可以摄政一段时期,比如三到五年,这是试用期。试用结束,交由民意表决,通过则正式登基,不能通过则让贤。经过三到五年的摄政,尚且不得民心,可以断定其人之不贤和不受天眷矣。
【儒宪】或以荀子礼三本来否定儒家民本原则,混杂了。两者属于不同层次的问题。礼三本,指礼制的三大要务:事天地,尊先祖,隆君师。而民本是政治原则,意谓人民是政治的根本目的和终极价值所在。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立国立君以为民。而国家和君主都不能成为政治根本目的,否则便无宪政可言。
【宪政】或谓“莫将儒教解为西夷之人类中心主义”,不知儒家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孔子说“仁者爱人”,仁者所爱首先是人。孟子说亲亲仁民爱物,将人放在物前面。《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圣王将人民放在神的前面。在人与神、人与物的关系中,以人为中心无疑。
【宪政】儒家不讲众生平等,更不允许以神、以物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即以人类为中心。《尚书泰誓上》说:“唯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最灵。”《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异于万物、灵于万物也。这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经典依据。
【宪政】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孟子万章上》)舜何以避尧之子?不以尧之命、己之德而登基,而将天位的决定权交给天下。得到天下认同,这时候民意就是天意。
【宪政】“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万章上》)孟子这里明确指出,是“天下之民”的拥戴让禹正式登天子位。“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可见孟子前面提到的“天下诸侯”,也代表了天下之民。
【宪政】或问:如果强调民意合法性,有圣贤出,民众却不认同,而偏偏认同和支持一个暴君。难道也听之任之承认其合法性?答:一、政治仅有民意合法性是不够的。一个违天悖理的暴君,即使拥有民众支持,也不会被儒家认可。二、有圣贤出,民众却不认同,那就没有办法,圣贤团队不可能霸王硬上弓。
【宪政】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丘民有两解。朱熹《集注》说:“丘民,田野之民,至微贱也。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说:“丘民,众民也,所谓天下之民归心也。”
【宪政】“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丘民就可以为天子,就是天下归往的王。得乎丘民就是得乎天命,一体两面,两面一体。可见在主权问题上,下得民心与上受天命是一回事。注意,得乎丘民只是得到民意合法性,还要允执厥中,遵循仁道,仁民教民,建设文明,才能获得道统合法性和保持天命。
【儒宪】或以周礼为华夏复兴大业之目标,谓“周礼即未来天下从生平至大同之必由之路”云云,令人想起试图在汉朝实践周礼的王莽,想起孔子关于“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的警告。顾名思义,周礼只适合周朝。孔子晚年不再以恢复周礼为志,孟子更无意于周礼。三代不同礼,遑论古今。
【儒宪】或谓周礼是“周公原本而经孔子之改作,兼综四代而出一新制”,故“适用于未来无疑”云。泥古复古至此,叹为观止。周礼普适性最高适用性最广,也是家天下礼制。要落实于未来,首先就得恢复家天下。家天下制度有一定的历史和传统的合法性,但不具备现代合法性,遑论未来。
【儒宪】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家天下难以避免,儒家亦给予认同,但那是一种历史的无奈。因为家天下本身具有重大缺陷,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残酷斗争,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尤其是权力交接的时候。故家天下属于历史权道、小道而非大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才是人类政治文明之大道,才能代表未来,才能通往大同。
【儒宪】君主制有多种,有法家君本位的极权君主制,有神教神本位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制,有儒家民本位的开明君主制。儒家君主制,有公天下、家天下之别,家天下又有封建制、郡县制之差。清末还差点开出虚君立宪制。其中尧舜时代的公天下君主制,与因故未能开出的虚君立宪制,与周礼家天下皆大不同。
【儒宪】或说:“欲讨论周礼,须回归原典,以家天下概言之,恐失妥当。”答:
有些问题可以、应该、需要讨论,有些问题不需要讨论。比如夏商周汉唐宋元明清皆属于家天下,自夏商至明清历代之礼包括周礼,皆属于家天下之礼制,这是儒门共识,毋庸讨论。当然,与法家、神教之家天下不同,自公天下下降而来的儒式家天下政治,仍然内涵公共精神和民本精神。
【儒宪】或谓家天下比党天下好,故不应该反对。这话混淆之极。反对家天下并非支持党天下,反对党天下也不能支持家天下。在解决权力交接问题上,家天下君主制远不如民主制。未来新礼制,只有比民主制更好才行,就没有退回去的道理。要向后看,可以看向尧舜时代,汲古融今,反本开新。
【儒宪】何谓家天下,《礼运》已经讲得很清楚:“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
【儒宪】家天下的小康世,比起大同世来大为差劲和逊色之极,小得很。人们爱心较隘,私心较重,偏重个人和家庭利益,因此诚信礼让不足,欺诈兵戈时起,国家及各地城市都需要加强防备,所谓有文事必有武备。“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大人,就位而言,指天子诸侯等。
【儒宪】世及指世袭制,父死子继为世,兄终弟及为及,家天下时代的权力交接制度,对民本原则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尽管儒式家天下王朝名义上仍然承认“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但天子正式登基,不再像禅让时代那样需要民意最后认可。
【儒宪】“以设制度,以立田里”,即下文所说:“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以贤勇知,以勇士和智者为贤。知,同智。以功为已,以“为已”为功,天子诸侯以效忠、奉献于自己的行为为功勋。这里的功,与“以贤勇知”的贤,都是使动用法。
【儒宪】或谓民主制优于家天下君主制是“西方直线进步观”,混扯也。民主制相当于一国之“公天下”,比家天下符合民本原则,其优点有目共睹,不可诬也。
【儒宪】儒家历史观并非直线进步观,而是螺旋式发展观。历史会转弯、倒退甚至大倒退,从禹到夏是一大倒退,从宋到元再一大倒退,清末明末又连续大倒退。转了一个几千年的大弯啊。几千年来,政治文明时进时退,时高时低,整体上是倒退、下降的。所以历代都有人叹息今不如昔,是有道理的。
【儒宪】但在历史长河中,几千年亦只是一瞬,不影响中国大历史、人类大历史的进步和上升。我深信,经过百年浩劫,中国历史将加速度上升,直接超越西方民主而走上通往大同理想的新王道。历史将终结于新王道政治,即儒家宪政。
【儒宪】现代社会,宪政是最好的仁政。宪政有二:一是西宪即自由宪,民主法治;一是儒宪,礼制德治。儒宪自当汲取西宪的优点,但指导思想、政治模式、制度建构都与西宪不同,我设置的儒宪,甚至没有民选环节。精英选举,民众认同,就足以体现主权在民的原则了。
【儒宪】有儒友说我要“以民主重建礼制”,非也。正确的说法是:吸收民主优点重建礼制,吸收西宪精华建设儒宪。宪政是最好的现代仁政,此言是我还是民主人士的一枭时期所说。现在这句话照样成立,但要在宪政前面加上儒家二字。儒宪与西宪,文化立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政治模式、制度架构皆异。
【儒宪】好的政治和制度,必有一定的惩恶扬善功能和仁义道德基础。西方宪政就堪称一种初级现代仁政。之所以说初级,是因为西宪正而不中,不符合中道。在儒家文化指导下吸收上古禅让制、历代君主制和西方民主制教化的未来儒家宪政,则是真正的现代仁政,也就是新王道政治。
【儒宪】或问:“历代儒家王朝开国帝王,大多不能称为圣王。你说‘今后能够制作和实践儒宪的就是圣王’,是否轻率?”答:未来儒家宪政礼制,将集上古禅让制、历代君主制和西方民主制精华之大成。能够制作和实践儒宪,比一般儒家王朝开国意义重大得多,与周公制礼作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儒宪】或说主张儒宪的儒友们有违圣人之教,理由是《中庸》的话:“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这个理由不成立,断章取义。原文中,有德无位或有位无德不敢作礼乐的前面是“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今天下行不同伦久矣。其次,主张追求儒宪,为之提供意见构想,儒生有责,无须圣德。
【儒宪】或问:“您说‘道统即中道的谱系’,而蒋庆先生认为:‘儒教所谓道统,王道之统也。’说法不一,以何为准?”答:我不知道蒋先生关于道统的这个定义有没有特殊语境,但我可以保证自己的这个说法无误。道统即中道的谱系,即中道之统,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程朱等历代圣贤传承。
【儒宪】在仁本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三种政治哲学中,其一最优,其二次之,都可以导出良制良法和宪政来。其一可以导出儒宪礼制,其二可以自由宪民主制。儒宪礼制又可以吸摄自由宪民主制的精华而超越之。这是唯一可以超越西方政治文明、唯一可以通往大同理想的制度。
责任编辑:柳君
【上一篇】【唐文明】摆脱秦政:走向共和的内在理由
【下一篇】【陈彦军】康有为“虚君共和”方案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