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等。 |
清宫的宫斗高手不是如懿、魏璎珞,而是懿贵妃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八月初一日乙巳
耶稣2018年9月10日
宋朝话题讲太多了。今天换个画风,讲个清宫戏。
继《甄嬛传》之后,又有两部清宫宫斗戏《延禧攻略》与《如懿传》霸了屏,而且引发了宫斗话题的发酵。《延禧攻略》与《如懿传》的历史背景是一样的,都是清代乾隆年间。其实,乾隆一朝的后宫还是比较平静的,虽然乾隆这个人自带八卦属性,适合编排爱情戏与狗血剧,但清代最厉害的宫斗,还真不是发生在乾隆朝,如懿、魏璎珞(令妃)也算不上是宫斗高手。
大清的宫斗高手是谁?我认为是懿贵妃那拉氏。现在我们通常称她为慈禧太后。
懿贵妃是咸丰皇帝的妃子。英法联军入侵期间,咸丰带着后妃皇子、王公大臣仓皇“北狩”,次年七月十七日卒于热河行宫。弥留之际,咸丰口授两道谕旨,其一:“奉朱谕:皇长子御名载淳,著立为皇太子”;其二:“奉朱谕:皇长子御名载淳现立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咸丰又赐给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一方“御赏”印玺,赐给小皇帝一方“同道堂”印玺,这两枚印玺,是最高权力的象征,用法如下:“母后用‘御赏’玺,印起;上用‘同道堂’玺,印讫。凡应用朱笔者,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即以皇帝名义发出的一切上谕、朱批,必须在起首处加盖“御赏”印,结尾处加盖“同道堂”印,方才生效。
因皇帝年幼,“同道堂”印玺又由其生母懿贵妃那拉氏(慈禧太后)代掌。那拉氏是个聪明、有野心、热切于权力的女人,咸丰健在时,她自恃断文识字,能帮皇帝批答点奏章,已经逐渐露出怙宠肆骄、“渐思盗柄”的形迹,受咸丰厌恶。为避免出现“主少国疑、女主临朝”的乱政,咸丰甚至跟肃顺商讨:“朕不日将效汉武帝之于钩弋夫人故事,将懿贵妃赐死,卿谓何如?”肃顺听了“不敢置一辞”。后来咸丰临终,却没有赐死慈禧,可能是对孤儿寡母心生怜悯,也可能是出于掣肘肃顺辅政集团的考量。
咸丰皇帝留下了这么一个赞襄团与太后相互制衡的权力构架,便驾崩了。但很快,赞襄团与太后便发生了冲突。
两宫太后召集辅政大臣入内,商讨“诏谕疏章黜陟刑赏”事宜,即颁布诏谕、批复疏章、任免廷臣的程序问题,这涉及到实实在在的权力分配。肃顺等辅政大臣首先提出:“谕旨由大臣拟定,太后但钤印,弗得改易,章疏不呈内览。”意思是说,皇帝的谕旨由赞襄团拟定,太后只管盖上“御赏”、“同道堂”印玺就行,不必更改。显而易见,赞襄团想架空两宫太后的权力,让她们当橡皮图章。
慈禧才不做有名无实的傀儡呢,所以坚决不同意赞襄团的意见。两方各不相让,相恃不下,整整谈判了四日。最后赞襄团退让一步,总算与太后达成了权力分配方案:“章疏呈览,谕旨钤印。任用尚书督抚,枢臣拟名,请懿训裁定,其他简放人员,按照京察暨疆臣密考,拟具正陪数员,在御前掣签,两宫并许可。”
根据这一方案,赞襄团掌握着谕旨、朱批的草拟权,但需经太后过目同意,太后保留着修改权与否决权;中央部长与地方督抚的任命,由赞襄团提名,太后裁定,一般官员的任命,则按照成例,在御前“抓阄”。
此时,慈禧太后才二十七岁,但她不甘心受制于老臣,并表现出非常老练的机心与手腕。她透过极为隐蔽的秘密管道,绕过肃顺的耳目,与远在500里外的恭亲王(咸丰奕詝的六弟)取得联系。慈禧欲清扫权力障碍,恭王欲进入权力中心,双方一拍即合,款曲暗通,悄悄布置下搞掉肃顺集团的计划。八月初一,恭亲王借赴热河奔丧之机,又得以单独会见两宫太后,叔嫂密商一个多时辰,敲定了宫斗的细节。
而自以为控制了全局的肃顺却麻痹大意,对这一场发生在眼皮底下的夺权阴谋浑然不觉,蒙在鼓里。
八月初八,一封从京师发出、由御史所写的奏疏《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送达热河。奏疏上说,皇太后应当“暂时权理朝政,左右并不得干预”,同时从“亲王中简派一二人,令其同心辅弼一切事物”。——这大概是太后—恭王集团作出的投石问路之举,用来试探赞襄团的反应。
肃顺等顾命大臣一看:不得了,这不是赤裸裸的夺权吗?当下不待太后批示,便拟好谕旨,以皇帝的名义对董疏进行反驳:“我朝圣圣相承,向无皇太后垂帘听政之礼。朕以冲龄仰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御极之初,何敢更易祖宗旧制”,“该御史必欲于亲王中另行简派,是诚何心,所奏尤不可行”。并胁迫两宫太后钤印,慈禧争执不过,同意将谕旨一字不易地颁发。
慈禧的示弱隐忍,让肃顺集团完全低估了她的能耐,以为大局已定,赞襄团的执政地位与合法性不可能动摇了。
九月二十三日,按赞襄团与太后的商定,是“恭奉大行皇帝梓宫(棺材)回京”的日子。梓宫回京有一套非常繁复的仪礼,慈禧便以小皇帝年幼,经不起折腾为由,与赞襄团商议是否有变通的方式。肃顺等人不知是计,同意太后与小皇帝由赞襄团中的载垣、端华护驾,先行一步,回京城恭候梓宫。
——慈禧成功地走出了摆脱肃顺势力范围、提前与恭亲王“会师”的关键一步,须知京城的局面,由太后盟友恭亲王的势力所掌控,慈禧回宫,便如龙入大海。
九月二十九日,两宫太后与小皇帝回到京城,不待休息,立即召见恭亲王及其他朝中大臣,“缕述三奸(指肃顺、载垣、端华)欺藐之状”,一边说一边哭,眼泪与鼻涕齐流,花容与月貌失色,群臣也听得义愤填膺。那个周祖培受恭亲王暗示,率先跳出来说:“何不重治其罪?”慈禧说:“他们是赞襄王大臣,如何治罪?”周祖培出了一个主意:“太后可降旨,先令解任,再予拿问。”恭亲王这时将早已拟好的治罪诏书奉给太后,太后欣然钤印。
次日,群臣朝会,恭亲王宣读了拿问“三奸”的诏书,载垣、端华被当场拿下。当天深夜,护棺行至密云县的肃顺也被人从睡梦中揪出来,连夜解赴京师。可怜大行皇帝尚未入土为安,其临终指定的顾命八大臣已于顷刻间被解除权力,精心设置的权力布局也随之土崩瓦解。
肃顺被捉住时,大骂慈禧:“悔不早治此贱婢!”大概是想起了咸丰与他商议的“效汉武帝之于钩弋夫人故事”,只是悔之已晚,六天后,被他骂为“贱婢”的太后下旨,令载垣、端华自尽,肃顺斩立决,其余五大臣革职。朝中与肃顺往来密切的六名官员、五名太监,也受到惩办,不过聪明的慈禧没有兴大狱,而是将从肃顺家中搜出的信件与账簿,悉数“公开焚毁,毋庸呈览”。
扳倒了肃顺集团之后,慈禧太后如愿以偿获得了垂帘听政的大权,成为历史上继武则天之后拥有最大权力的女性。
责任编辑:柳君
【上一篇】第二届美国孔子文化节在旧金山湾区隆重开幕
【下一篇】【许石林】当奸臣最爽了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