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 龚自珍的儿子居然当了史上最无耻的“带路党”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18-10-19 22:48:19
标签: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龚自珍的儿子居然当了史上最无耻的“带路党”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选自《桃花扇底看前朝》(鹭江出版社2015年7月)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九月初十日癸未

         耶稣2018年10月18日

 

 

【按】——居然有那么多公号抄袭了本文。你们得给个说法。

 

据说今天是圆明园被烧毁的日子。

 

在这个耻辱的日子发这篇,会让人感到不适吗?


 

 

 

龚自珍先生聪明,龚自珍的儿子龚橙(字半伦)比龚自珍更聪明,聪明得透了顶——

 

龚自珍生于官宦之家,少年即读书负才,意图效力国家,施展抱负,为朝廷做比他的父祖辈更大的贡献。他38岁中进士当官,当了不小的官,但是龚自珍不是苟图衣食之辈,他想进入权力核心,实现自己匡扶天下的理想。无奈官场倾轧斡斗,十分复杂,那种时时处处须折节而进的无形机制,有气节的人往往不善忍耻求进,过不了这一关,所以他无法在官场自存,遑论展才。龚自珍将朝廷积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常常发言指陈,希图革鼎,这引起公务员队伍的普遍不满,连林则徐都对他不满。他又常常忤违上司,所以长官也不喜欢他。总而言之,他书生气,不会装,内心光明,但这光明常常刺眼灼人。人家都知道你龚自珍有才,但是不喜欢你,对你的使用设置你逾越不了的障碍,这个障碍还可以公开地说,并不是“潜规则”,而是“显规则”!你有意见也没有用,整得你没治没治的。你有才名、有诗名,有什么名也没有用!人家不用你,总能给你找出一串说得过去的堂皇的理由。你说你投诉、闹腾?别说没有让你投诉闹腾的规矩,就是有,你越闹腾,越能证明人家对你的种种沮蔽打击的理由是确凿的,你发牢骚还能坚定人家的信心。你说你鱼死网破,死也要拉几个陪葬的一起完蛋吧,那是广东话说的“发烂渣”(音)、那是拉登式的反抗,非传统贤士大夫所为。士子不是那种没脸没皮不知羞耻之辈,洁身自好,遇沮即退,退而不甘,所以龚自珍才愤懑地发出无奈的呐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的人生遭遇,被他儿子龚半伦看在眼里,感受于心。此子极端聪明,学问也很好,才华器识不在其父之下。他思考自己父亲:学识那么渊博、才华那么横溢、人品那么高洁、能力那么强、报效国家的意志那么强烈,但是最终怎么样?还不是被排挤出朝廷,在外面漂泊,当一个愤青,写写文章诗词,发发牢骚,对万里江天,一筹莫展?龚半伦认为父亲的人生,是个有限公司,即明知这个国家和社会对自己不公,但不愿意打破后面的墙壁,让背后通风,即便自己被逐出赛场,也还挂念着场内的赛事,在心里当拉拉队员。龚半伦觉得自己的父亲太傻了,自己绝不能走这条路,“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呀?”——老舍的话剧《茶馆》将晚清普遍萦绕于民间的这种心态直接用到舞台上去了。龚半伦认为自己的人生不能成为父亲那样受制于道义责任的有限公司,应该成为无限公司。成为无限公司,就比自己父亲的有限公司轻松多了。

 

龚自珍后暴卒于丹阳,没人管龚半伦了。那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带路的就是龚半伦,他给英法联军当翻译,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汉奸有文化,谁也没办法。恭亲王奕訢负责与英法谈判,英法一方的谈判翻译兼参谋就是龚半伦。这下大清国悲剧了——龚半伦见了恭亲王,一点不恭敬,一直坏笑着,不停地给英法方面出主意,百般刁难恭亲王。恭亲王气急,当场斥骂龚半伦:你还是人吗?你龚家世受国恩,你怎么为虎作伥,做起无耻的带路党、当起汉奸来了?

 

您懂的,在过去,人的羞耻感普遍很敏感,即羞耻点很低、脸皮很薄,不像现在的人皮厚,你骂谁,他半天都不为你的骂所动。过去的人被这样斥骂,都不用脏话,那算是最顶级的骂了,一般人会吐血而死都说不定。谁知道龚半伦听了恭亲王的骂,像卸下了千斤重担一样轻松,脸上洋溢着不屑与快意,也不乏愤怒,他回骂恭亲王:你个老贼!我父亲一心为国效力,你们阻挡他连个翰林都入不了。还将他排挤出官场,你清廷与我龚家何恩之有!你骂我是汉奸?哈哈哈哈!我们想爱国,可是,这个国家是你们的国家了嘛!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们把我们的上进之途都堵塞了,你们招公务员都是萝卜找坑,我们的孩子大学毕业没有出路,你们孩子却早早地就坐上了“升职器”,社会阶层固化,我们永远没有机会。你们把国家弄成这样鸟样儿!害得我们乞食外邦,还说我是汉奸?你说这话吓唬谁啊?你说我是汉奸,我还看你们是国贼哩!

 

龚半伦的话把恭亲王噎得瞋目结舌,很受打击。

 

这里必须赶紧声明;龚半伦的确是个坏蛋!是个汉奸!丝毫不值得同情。

 

这里反应出诸多问题,其他不谈,其中一个问题是:大清国虽然有人才擢拔和使用机制,但是皇亲贵胄参与政事,像一层坚固的油腻一样,覆盖在大清国这只碗上,难免侵占读书人的机会,也让读书仕进上来的官员感到压迫和气闷,不得施展。

 

以往朝代的人才察举制、科举制,均可理解为一种“让”的机制,即出让一些机会给民间社会,即便不能吐故,但能不同程度地纳新,社会有了上下通气的管道。凡是“让”得好的朝代,其必然得益于这种机制。越是到一个王朝的末代,你去看看,普遍都不会“让”,反而抓得更紧,抓得越紧,死得越快。

 

还是大清国,到了清末,庆亲王奕劻得势。奕劻这个人虽然也是天潢贵胄,但是他年轻的时候吃过苦,所以他的生命深处刻烙着深深的穷困记忆,这种人一旦得势,不但危机感不能销减,反而会加重。这种人白天吃了一肚子山珍海味,夜里做梦却常常是饿得找不着窝头。所以,他要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不能有丝毫的减损和动摇,贪婪吸纳疯狂聚敛而不自知。奕劻贪婪吸金,慈禧也是知道的,她曾说:我知道奕劻连我给的修缮仪鸾殿的银子都贪,但是换了别人,谁又能保证那个人不贪?老太太这样想、这样假定,谁也拿她没办法。此话貌似通脱,实则顽固而愚昧。老太太还要依靠这样的人,再说这样的人有把柄,容易听她的。

 

大清国事艰危,但是作为一国柱持的庆亲王一点也不放松奢华的享受,更别说减餐自警。生活上一丝不苟,派头足得比宫里的皇帝后妃都讲究,有板有眼地。他十分讲究吃喝玩乐,有时候为了一个菜做得到位,他要亲自跑到厨房去做指示,做现场指导。外面有人稍微一议论,以“君子远庖厨”、“亡国与役处”劝谏,即有拍奕劻马屁的干进之徒阿谀,为其辩护说:自古宰相有调和鼎鼐之职,庆亲王这样做正是效法周召之风。这样更加坚定了庆亲王抓紧权力、享受富贵的决心。

 

科举被废除以后,给了掌握大权的奕劻一个绝好的机会,用什么人没有了框框限制,你龚自珍不是说“不拘一格降人才”吗?好!正好没有什么八股文的格格框框了,我说谁行谁就行,不行也行,有钱就行。于是奕劻成为科举被废除之后第一个发“后科举”财的人。

 

领导有爱好,就好办了——袁世凯正是通过巴结庆亲王奕劻得以上进的,百般投奕劻所好,得以被奕劻喜爱赏拔。终于有人忍不住了——1904年御史弹劾奕劻:“臣风闻上年十一月,庆亲王奕劻将私产一百二十万送往东交民巷英商汇丰银行收存。奕劻自简任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饮食、车马衣服异常挥霍,尚能储蓄巨款。”但是,大清国装装样子去查奕劻,最后不了了之。

 

慈禧去世以后,隆裕皇太后垂帘主政,更没主意了。当时南方闹革命党,朝廷拿不出钱来,隆裕只好将慈禧留给她的私房钱约折合6百万两银子拿出来,用作军费,抵挡革命党。同时,朝廷号召清廷亲王贝勒等贵族也捐款,拿出钱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但是,谁也不肯拿!都说自己很穷,没有钱。个个心里都这么想:我庆亲王拿钱,又不是我一家得益,别的王爷家也应该拿。有的说,我拿了就证明我平时贪了,不能拿。都想让朝廷从民间身上再搜刮。没有人拿钱。等到后来清朝灭亡,您知道单是几个亲王家里没拿走剩下的银子有多少?近4000万两!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朝廷安宁的时候,亲王们贪钱聚财,等到了朝廷危急,需要他们让出一点钱来解救它们自己的国家,却个个缩头不进,不愿意让出一点私利。有人说社会矛盾死结要想松开、缓和,唯一的办法是让既得利益者让出一部分利益,妥协、退让是一种福气。这当然是灵丹妙药,可是,您知道,人人都不选这种灵丹妙药,历史每到转折或选择的关键时刻,必选最差的那条路走,这简直就是逃脱不开的宿命,一点办法没有。好办法、好思路都是用来让后人凭吊感怀的。

 

其实,在明朝被灭前夕,情急之下,崇祯皇帝也号召各路皇亲——皇亲们有钱,皇帝是知道的。只要他们捐出100万两银子做军费,就可能抵挡农民军造反。那时候,谁也不愿意捐,谁也不愿意让出一点私利,都觉得天塌下来有大个儿顶着。结果李自成打进北京,天街踏尽公卿骨,把钱统统拿出来,不拿,没命;拿出来,也没命——您知道明朝那些皇亲贵胄拿出来多少银子?7000万两!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岂止要他们让出一点私利以利国家他们不干?他们还想在卖国家的时候能多分一点哩——庆亲王奕劻就逼迫隆裕签逊位诏书,以讨好革命党和袁世凯。奕劻还和那桐等买通皇太后身边的太监,天天吓唬隆裕皇太后,吓得皇太后赶紧逊位求生了。

 

所以,有人评价奕劻是一个潜伏者,一个革命党的潜伏者。没有他,革命可能没那么容易成功,同志还不知道尚需多艰苦努力哩!从另外一方面看,与其说革命是战斗成功的,不如说是奕劻这种人让出来的。人就是这么回事儿,要他让小头,他不干,结果他让出了大头。

 

这叫什么事儿啊!


 

2012年5月1日

 

责任编辑: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