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祥】“真宰相”刘沆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18-11-01 18:22:20
标签:


“真宰相”刘沆

作者:刘立祥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九月廿一日甲午

          耶稣2018年10月29日

 

刘沆(995—1060年),吉州永新(今属江西)人,北宋名臣,宋仁宗朝宰相。刘沆一生为官率真刚直,秉公执法,不避艰险,匡正时弊,推行改革,以“长于吏事”而著称,特别是他身居宰相高位而毫不徇私,赢得“真宰相”的美誉。

 

政声满天下

 

刘沆自幼聪颖好学,所居村子北面有后隆山,唐代名相姚崇当年曾寄居于山中聪明洞,另一宰相牛僧孺曾在山上建读书堂。刘沆听着父辈讲述姚崇、牛僧孺的故事渐渐长大,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立志有所作为的种子。他不负先辈厚望,刻苦向学,饱读诗书,学得满腹经纶,为人超逸雄豪,风流倜傥,闻名遐迩。

 

然而,学富五车的刘沆在科考之路上却出人意料地屡屡名落孙山。在挫折面前刘沆选择了放弃,自称“退士”。父亲刘素苦口婆心地劝他振作起来,用姚崇、牛僧儒的故事激励他奋发努力,不轻言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36岁的刘沆终于考中进士,而且名列前茅,考取了第二名。

 

随后,朝廷任命刘沆为大理寺评事、舒州通判。当时,章献太后建资圣寺佛塔,“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刚刚踏入仕途的刘沆,初生牛犊不畏虎,毅然上疏朝廷,弹劾张怀信。恃宠为虐的张怀信随即被罢免。

 

朝廷上下无不对刘沆刮目相看。

 

不久,刘沆调任太常丞、值集贤院,出任衡州(今湖南衡阳)知州。据南宋桂万荣撰《棠阴比事原编》,其时,衡州有一姓尹的富户,欲强买邻人田宅,遭到拒绝,便软硬兼施,屡次制造麻烦,企图逼邻人就范。邻人孤老子幼,相依为命,无端遭尹家欺侮,愤愤不平,一口气憋在胸口,遽然撒手人寰。于是,尹氏便伪造地契,驱逐幼子,霸占田产。邻人孤子诉于州县官府,历经20年,案子一直久拖不决。

 

刘沆到任后,孤子再诉,尹氏拿出地契和20年来缴税的票据为证。刘沆验查后说道:“如果你家果真有田百顷,所交的赋税何止这么一点?再者,你那田契签订的时候不会没有证人吧,如今,前后左右邻居大多都还健在,什么时候把他们都请来问一问,事情不就水落石出了。”尹氏一听,知道再无法胡搅蛮缠下去,只得唯唯服罪。

 

消息传出,百姓无不交口称赞。

 

上疏革“三弊”

 

陕西连年灾荒,饥民遍地,民不聊生。张海、郭邈山率领的起义军久已盘踞在商山之中,此时借助灾年的混乱局面,招兵买马,队伍迅速扩大,声势更加强盛。他们攻城略地,开官仓,劫民舍,所向披靡,到了庆历三年(1043年),已严重威胁到京城开封的安全。朝廷派出大批官兵镇压,久久不能遏制起义军的凌厉攻势,战火迅速蔓延。

 

刘沆去见宰相,极言围剿之役的利害得失,阐述自己的意见。宰相怫然变色,揶揄道:“等哪一天你做了宰相,再把你这套理论付诸实践吧!”刘沆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宰相又不是铁交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定哪一天,时来运转,我还真能当上宰相!”

 

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刘沆真的做了宰相。

 

当时,中书省的选官授职混乱不堪,刘沆甫一上任,便向仁宗进言直陈当下三弊:一曰近臣保荐,多出私门,“近臣保荐辟请,动逾数十,皆浮薄权豪之流交相荐举”,以致选贤任能成为一句空话。二曰任人唯亲,近臣庇护,造成“当入川广,乃求近地,当入近地,又求在京,及堂除升陟省府、馆职、检讨之类”,以致边远贫困之地无人愿去。三曰奖罚升迁,失其法度,“其叙钱谷管库之劳、捕贼昭雪之赏,常格虽存,侥幸犹甚。以法则轻,以例则厚,执政者不能持法,多以例与之”,以致赏罚不明。

 

刘沆奏请仁宗,务必当机立断,革除上述三弊,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推行改革。仁宗接受了刘沆的奏请,诏令照此施行。

 

刘沆奉诏大刀阔斧地革除三弊,果断地罢黜奸猾慵懒之徒,荐贤任能,建章立制,加强监督,锐意推行改革,强化中央集权,昔日以权谋私、胡作非为、尸位素餐之徒无不畏惧,天下政局为之一新。当时,欧阳修遭佞臣谗害被贬往同州,刘沆奏请仁宗,举荐欧阳修为翰林学士,与宋祁等同修《新唐书》;又引富弼与其共同主政,勉励富弼奋发向前,大展经纶。

 

这一下捅了马蜂窝。朝中那些呼风唤雨的权贵,那些沆瀣一气包藏祸心的佞臣,那些形形色色的既得利益者,那些居心叵测的各种利益集团,仿佛听到了集结号般齐聚在“倒刘”的旗帜下,顿时都将炮口对准了刘沆,群起而攻之。御史中丞张昇上疏弹劾刘沆,洋洋洒洒列出刘沆的17条“罪状”。

 

宋仁宗性格过于温厚,眼睁睁看着刘沆身陷重围,成为众矢之的,自己也像泄了气的皮球,推行改革的决心和种种设想顿时灰飞烟灭。

 

在万炮齐轰之下,刘沆进退维谷,孤掌难鸣,除了称病求罢,别无选择。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刘沆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工部尚书知应天府。

 

“刘公真宰相”

 

据宋人曾敏行撰写的《独醒杂志》记载,刘沆当宰相时,其家族中人依仗宰相威势,拒绝缴纳赋税。当地官府慑于宰相权威,不敢强行征收,也就网开一面,不再向刘家征税。刘家拖欠的赋税越积越多,渐渐累积到了几十万钱。

 

刘沆远在京城,对此事一无所知。

 

程珦就任庐陵县尉,对前任官员的溺职行为甚为不屑,义正词严,秉公执法,责令刘家必须如数补缴拖欠的所有赋税。这个程珦或许不太为人所知,《宋史》称誉他“慈恕而刚断,居官临事孜孜不倦,温恭待下,率以清慎”,他最早发现了周敦颐,还培育出两个名震千古的儿子——程颢和程颐。

 

刘家人自恃有人在朝中做宰相,哪里会把一个小小县尉看在眼里,任你一日三催,我自岿然不动。程珦将刘家带头拖欠赋税者悉数抓捕,关进了监狱。刘家虽然一大群人身陷囹圄,却依旧稳若泰山:只要我们家宰相发一句话,看你个小县尉怎么下台!

 

于是,几个族人聚在一起,给刘沆写信诉苦,称受到地方官府无端欺侮。令族人没有想到的是信寄出后竟石沉大海,他们左等右等,望眼欲穿,怎么也等不到回音。等到回信的是程珦。原来刘沆收到族人的来信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便陷入了深深的自责,立即给程珦修书一封,深致歉意,并对程珦的做法深表赞赏。族人本想背靠宰相这棵大树乘凉,没曾想刘沆竟“胳膊肘往外拐”,仗宰相威势做“特殊人”的念想随之烟消云散,只好赶快将欠下的赋税全部如数补缴。

 

后来,程珦卸任回到了京城,刘沆在宰相府非常恭敬热情地接见了他。程珦感动不已,逢人便说:“刘公伟量,非他人能及,真宰相也。”

 

嘉佑五年(1060年),刘沆卒于陈州治所,享年66岁。噩耗传来,宋仁宗悲痛不已,诏命罢朝三日志哀,亲为刘沆墓碑题写“思贤之碑”四个大字,诏赠左仆射兼侍中,并含泪挥笔写下《挽刘沆》——

 

早富经纶业,终成辅弼功。

 

立朝无党势,为国尽公忠。

 

此日悲遗直,谁人嗣匪躬。

 

深嗟亡一鉴,何以慰予衷。

 

读《宋史·刘沆列传》,刘沆那刚正不阿、无所畏惧、一身凛然正气的官品人格,不庇族亲、公正无私、凡事出以公心的坦荡胸怀,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心忧天下的恤民情结,“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不避艰险、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使我们不由顿生高山景行之慨。逝者如斯,刘沆虽然早已长逝千年,他作为“真宰相”的光彩形象却千秋万代彪炳于史册,垂范于后世,成为世世代代的人们为政履职的千古圭臬。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