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欢】当代儒家儒学发展的另类典型样本

栏目:儒家网创办十周年
发布时间:2018-11-13 11:06:31
标签:儒家网十周年
吴欢

作者简介:吴欢,西历1986年生,湖北红安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原道》辑刊编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2009届)、法学硕士(2012届),浙江大学法学博士(2015届)。出版专著《安身立命:传统中国国宪的形态与运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部,参编著作多部。


 

当代儒家儒学发展的另类典型样本

——写在儒家网创办十周年之际

作者:吴欢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表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十月初四日丁未

             耶稣2018年11月11日

 

【按:近日接儒家网主编任重先生邮件,云儒家网创办十周年,望寄语以凝心聚气、砥砺前行。接信颇为惶恐,深感何德何能,惟盛情难却,谨以三五年来参编《原道》进而管窥儒门之些许体验为基础,聚焦于儒家网,略陈观感,献曝群贤,聊以为贺。】

 

 

在当今时代,思考何谓儒家,何谓儒学,或许如同追问何谓文化,何谓时间一样,属于不问或许明白、细想颇费思量的议题。这一议题背后,或许还有一个更加难以回答的终极问题:何谓中国?

 

曾几何时,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乃至无需回答,因为中国就在这里,这里就是中国,“帝力何有于我哉!”进而,中国文化要在儒家儒学,儒家儒学奠基中国文化,天生仲尼而万古烛照。

 

但近代以来,国家需要自立自强,文化需要自新自信,面对外来文明和自身境遇的交相鼓应,儒家儒学何去何从,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不过,问题虽然有了,回答却是多样的,答题者更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众声喧哗的回答中,儒家儒学也经历了从打倒砸烂到花果飘零再到一阳来复的历史进程。

 

这一进程中,有许多值得书写铭记与精研的事件、人物与思想,但作为一名同情儒家儒学的法学青年,我近年来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个不大不小又可大可小,可触可及又若即若离的观察对象,这就是创办已届十年、曾名“儒家中国”的当代中国儒家儒学重要门户网站——儒家网。我将其视作当代儒家儒学发展的另类典型样本。

 

为什么观察儒家网?为什么不去观察宏观引领儒家儒学时代境遇的领导讲话、政策文件乃至机构建制?为什么不去观察具体呈现儒家儒学思想样态的儒家学者,儒学论著乃至儒门公案?甚至,为什么不去观察直接影响儒家儒学舆论形象的读经、女德、祭孔?

 

说实话,这些在日常资讯获取和《原道》编辑经历中,我都或多或少目见耳闻进而有感有思。但囿于能力精力乃至心力愿力,我选择了儒家网,作为社会学意义上半体验式的观察对象。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儒家网虽然名为网站,但其实不只是一个网站。作为观察对象,儒家网这些年做了什么?

 

就我的观察,儒家网的常规动作包括发布儒学资讯,传递儒家动态,推介最新论著,刊布儒家言论。

 

这可以说是儒家网学术性思想性的一面,但也并非稀松平常,因为坚持十年高频更新绝非易事。

   

 

他们编辑《儒家邮报》,以邮件形式开放获取;编辑出版儒生文丛,集中推出新人新著;日常记录儒门大事,广涉相关政策思想与行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及时创办并精心编辑儒家网和青春儒学等微信公众号,特别是后者,力求以惊人标题+轻松内容+用户体验,来吸引青年读者的眼球。

 

他们连续组织儒学年度十大好书、十大热点等评选活动。他们还注重且善于通过网络媒体传递儒家动态。

   


他们忠实纪录甚至积极呈现儒门内部学术争衡与儒学相关实践争论,对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分野,少儿读经、女德班等议题持续推波助澜。

 

他们还及时回应与儒家相关的热点话题,邀约儒家意见领袖做出回应。这些记录呈现与回应,当然也有鲜明的立场。

 

他们主动介入公共事件和公共话题,对罗尔诈捐门、山东辱母案、聂树斌平反等热点事件和国家宪法日、国家公祭日、孔子诞辰等重大节庆刊发社论社评,力求在重大舆论场合发表儒家声音。

 

他们最近还开辟了一个“民间儒行”的微信群,以便在坐而论道的学术共同体基础上,进一步聚集来自街道、社区、工厂的起而行者。

 

尽管这里的“民间”二字有待商榷,但意识到除了阳春白雪的思想学术,儒家儒学更广阔的生命力在于力行践履,实属必要及时。

   

他们聚焦大陆新儒家,尊重港台新儒家,还持续关注全球祭孔;他们坚持孔子纪年,佐以天干地支,并用西历耶诞……

 

等等这些,足让他们在儒家儒学圈显得另类,在公共舆论场显得另类,在互联网时代显得另类。也正因为足够另类,所以足够典型。

 

 

他们的另类和典型还体现在,他们左、中、右都不讨好。

 

为何不讨好,如何不讨好,此处无需多言。但是,惟有不讨好,或能证中道。颜子曰:“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在多元的社会,唯我独革、唯我独尊、唯我掌握真理,都会带来思想与行动的不宽容。真正的儒家中道,就应该是和而不同的。

 

他们的另类和典型还体现在,他们钱、权、人都不沾边。

 

他们没有挂靠单位,除了被迫更名,网文还经常被删除,推送经常被举报;他们没有运营经费,隔段时间就要为网站维护、丛书出版等搞众筹;他们也没有专职人员,兼职主编据说是两个幼童的父亲,一群义工多是在校学生。他们就是这样一个草台班子。

   

但他们确实有影响。在儒家儒学圈内,越来越多作者主动发来信息动态和学术论著,以求同声相应。

 

我这个儒学门外汉,也知道在写就有关传统中国国宪的论著后,将前言后记投给儒家网,期望了解儒家学者对以“安身立命”阐释传统国宪的意见建议。

 

澎湃和凤凰等大众媒体,也会在热点事件之际通过儒家网获取儒家看法。更不用说他们长期以来传播推广儒家思想和儒学学术的潜移默化之功。

 

他们的影响还有很多。很多为儒家网十周年写贺词贺信贺文的学者已经充分揭示,还有学者以“儒家重新公共化的思想先锋”为断,对儒家网做了思想史的定位,足见其所获高度认同。

 

 

有观察,就有感想。关于儒家网十年来,尤其是我直接观察的三五年来的所作所为所不为,所指能指所不能,我想用借用“儒家立场,社科新知,公共领域,青年力量”十六个字来概括。


   


这十六个字原本是《原道》同仁对《原道》近年来办刊宗旨的提炼,我认为同样适用于描述儒家网在传播与行动方面的努力。

 

不坚持儒家立场,就谈不上儒家儒学儒家网。当然何谓儒家立场是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和而不同的判教也是儒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不接纳社科新知,就无法与现时代对话。儒学本身具有整全性,同时也是开放性的知识体系,时移世易之际,不宜抱残守缺。

 

介入公共领域,是对儒学本命的回归。儒学本就是良善政治与公共治理之学,既为士君子也为共同体安身立命。

 

依靠青年力量,当代儒学才有新的希望和力量源泉。回到《论语》,夫子并不是板起脸来整天训人,而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甚至偶有窘迫;弟子们也并非唯唯诺诺故作老成,而大多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飘逸灵动。儒家大可不必自我窄化、老化、博物馆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儒家网虽然走过了十个年头,但相较于近代以来儒家儒学的曲折历程,也许只能算个零头。如果放在儒家儒学几千年发展传承历史长河中,更是不起眼的一朵小浪花。

 

但是,儒家网及其十年行状,注定会成为后人书写今天这段儒家儒学历史时,不可忽视的另类典型样本。

 

 责任编辑: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