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敏(諱汝清)先生諡狀暨說明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8-11-16 11:33:37
标签:悼念杨汝清


楊懷敏(諱汝清)先生諡狀暨說明

 

  

 

楊懷敏先生遺像

 

儒家網按:

 

楊汝清先生不幸病逝後,民間儒林同仁提議依照傳統評定諡號。在儒家網主持下,經廣泛徵求意見並充分討論,初選出三個備選諡號,提交由郭齊勇等十一位儒家學者組成的“楊汝清先生諡號評議委員會”投票,最終確定諡號“懷敏”。現授權儒家網公佈,以昭天下。

 

孔元二五六九年十月初九日

暨耶元2018年11月16日

 


   

 

楊懷敏先生謚狀

 

維孔元二五六九年十月初九日,吾人持狀以告曰: 

 

故冀州楊先生汝清,篤志聖道,朝夕講習,遐邇弘揚,功德著焉。竟以夙夜劬勞,齎志而沒。學者同仁,咸共悲悼,罔不衋伤,即合議其謚。夷考楊先生之行,好古不怠,應事有功,執義揚善,而慈仁短折,乃謚曰懷敏先生,庶以彰先生之行跡而表先生之功德也。神其有靈,尚茲鑒諸! 

 

嗚呼!天運循環兮,聖道永光;君子之逝也,德澤流長。懷敏先生,其不朽乎!

 

楊汝清先生謚號評議委員會

(序齒排名)

 

郭齊勇 張祥龍 張新民 蔣慶 韓星 陳明

范瑞平 康曉光 貝淡寧 王瑞昌 姚中秋

 

  

 


【附錄】

 

關於議定楊汝清諡號「懷敏」之理由說明

 

吾人議諡之目的,不在為褒而褒,更非溢美,而在盡可能如實表明逝者之「行之跡」與「功之表」(見《周書·諡法解》序),一則勸善勵後,一則寄托思念。故吾等經反復多次商議,最終確定楊汝清諡號為「懷敏」。理由如下:

 

一、諡楊汝清當依古之「二諡說」而非依後之「三諡說」

 

吾國諡法起源甚早,有論者謂肇始於殷,形成於周。然古代最早記載諡法之《周書·諡法解》中,只有「善諡」「惡諡」二諡,而無「平諡」。據考,將諡法分為三類之「三諡說」,形成於宋鄭樵所撰《通志》中之《諡略》。

 

鄭樵在《諡略》中將諡法「分而為三:上諡百三十,下諡六十五,中諡十四」,其中之「中諡」即是「平諡」。宋以後,鄭氏「三諡說」開始流傳,然「三諡說」並非精核准確,並與古禮不合,故四庫館臣對其說多所微詞。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通志》二百卷,《諡略》則別立數門,而沈約、扈琛諸家之《諡法》悉刪不錄,即《唐會要》所載杲字諸諡,亦並漏之。蓋宋人以義理相高,於考證之學,罕能留意。樵恃其該洽,睥睨一世,諒無人起而難之,故高視闊步,不復詳檢,遂不能一一精密,致後人多所譏彈也」。故知「三諡說」僅為鄭氏一家之言,不周洽處甚多,不可為典要。

 

據此,建立在鄭氏「三諡說」上之「平諡說」不合古禮,即不合《周書·諡法解》,因而不可為今日議諡之標準也。是故,吾人今日議諡,不當采鄭氏《通志》之上、中、下「三諡說」,而當依《周書•諡法解》善惡之「二諡說」。

 

二、諡楊汝清之「懷」字為「褒諡」而非「平諡」

    

據《周書•諡法解》,「懷」字於理於情皆為「褒諡」。《周書•諡法解》載「懷」諡有三條,一為「執義揚善曰懷」,一為「慈仁短折曰懷」,一為「懷,思也」。

 

於「執義揚善曰懷」一條,孔晁(晉五經博士)注曰「稱人之善」。故於義理上「懷」字具有德行上「執義揚善」之義,據此「懷」字為「褒諡」而非「平諡」。

 

於「慈仁短折曰懷」一條,孔晁注曰「短未六十,折未三十」,加之「懷,思也」一條,故於情感上「懷」字具有因未盡壽或無辜受害致死而有深切哀痛與無盡思念懷念之義。

 

之所以「懷」字有此義,乃因逝者須值得今人後人深切哀痛並思念懷念,才會給「懷」諡,若逝者不值得今人後人深切哀痛並思念懷念,則不能給「懷」諡。據此,「懷」字在感情上也是「褒諡」而非「平諡」。

 

(按:逝者若不值得今人後人深切哀痛並思念懷念,則不能諡「懷」,而「懷」為「褒諡」,於古有徴。

 

古者,楚王熊槐遭秦昭王欺騙約見,遂被擄脅迫割地,熊槐剛毅不屈,拒不割地喪國,並思逃遁,後被捉回,終積憂成疾,囚死秦國。《史記》載「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屈原也作《招魂》一文深切悼念熊槐。後楚國因熊槐剛毅不屈拒不割地而囚死異國,極度哀痛思念懷念熊槐,故諡熊槐曰「懷」,史稱「楚懷王」。

 

可見,「懷」諡所體現者乃值得哀痛思念懷念之義,熊槐「行之跡」值得楚國國人哀痛思念懷念,故知「懷」字在感情上有褒義,屬於「褒諡」而非「平諡」,即不屬鄭樵《諡略》中所謂之「中諡」。)

 

由此觀之,「懷」諡「執義揚善」、「慈仁短折」、「懷,思也」三條諡法,所體現者均為「褒諡」,不知何故鄭樵必以「懷」為「平諡」,而不用《周書•諡法解》對「懷」諡之褒義解釋,即完全刪除「懷」諡第一條之「執義揚善」義,並將「懷」諡第二條「慈仁短折」義中之「慈仁」義與第三條「懷,思也」義亦一並刪除,使「懷」諡之義縮小至只剩「閔傷與無後者」之哀痛義(見鄭氏《諡略·諡下·後論》),以此強行將「懷」諡符合其「中諡」(「平諡」)之「三諡」分類法。

 

無怪乎《四庫總目提要》評鄭氏《諡略》「別立數門,不能一一精密,致後人多所譏彈」。信乎,館臣之言也!鄭氏之「三諡」分類法不可為典要也,明矣!然因鄭氏「三諡」分類法劃「懷」為「平諡」,誤導後世甚大,至今仍有影響,故於此不得不辨。

   

三、諡楊汝清是「雙字諡」而非「單字諡」更能體現「褒諡」

    

儒林公議楊汝清之諡號為「懷敏」,「懷敏」即是「雙字諡」。此「雙字諡」較之「懷」之「單字諡」,更能體現「褒諡」之義,即更能體現「善諡」之義。若只是單字「懷」諡,則多表示情感上之哀痛與思念懷念之義,然加一「敏」字而成「雙字諡」,即更能體現受諡者「行之跡」與「功之表」所示之德行。

 

據《史記正義·諡法解》:「敏,疾也,速也。」「應事有功曰敏」,「好古不怠曰敏」,「聞義必徙曰敏」(分別見蘇洵《諡法》,清《群臣諡》與《列后尊諡》),此「應事有功」、「好古不怠」與「聞義必徙」均是善之德行,即均是「敏」所體現之「褒諡」與「善諡」。

 

故於「懷敏」諡號中,「懷」諡既表明義理上之善行又表現感情上之深切哀痛與思念懷念之情,而「敏」諡則表現義理上之善之德行也。

 

四、諡楊汝清「懷敏」符合楊汝清一生行跡

    

《周書·諡法解》開篇即曰:「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

 

縱觀楊汝清一生,在北京創辦葦杭書院任山長,復任江南書院國學研究院副院長與廬山白鹿洞書院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數十年來四處講學,弘揚聖道,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聲教施於學商緇黃,可謂夙興夜寐,席不暇暖,顛沛造次,勞頓心瘁,未嘗一日或息也。終以赴白鹿洞書院處理文化中心教務而身殉,隕於廬山下之潯江,享壽僅四十有八。

 

楊汝清英年早逝,齎志而歿,頓使儒林中人與社會大眾哀慟不已,深切懷念。故楊汝清如此之「行之跡」,符合「懷」諡「執義揚善」之義,又符合「懷」諡「慈仁短折」之義(短未六十),更符合儒林中人與社會大眾深切哀痛思念懷念之「懷,思也」之義。據此,眾議諡楊汝清曰「懷」。

 

此外,楊汝清十年間興辦儒學講習機構有三,可謂「疾也,速也」;其辦書院與國學研究院有成,可謂「應事有功」也;其長期堅持講授《論語》《孝經》,可謂「好古不怠」也;其於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投入,如任立人鄉村圖書館執行理事、幸福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口與福利基金會文化大使,北辰青年計劃核心導師,可謂「聞義必徙」也。

 

故楊汝清如此之「功之表」,符合「敏」諡「疾速」之義,亦即符合「敏」諡之「應事有功」之義、「好古不怠」之義與「聞義必徙」之義。據此,眾議諡楊汝清曰「敏」。

 

可見,諡楊汝清「懷敏」符合楊汝清一生之「行之跡」與「功之表」。

 

綜上所論,諡楊汝清「懷敏」,既能如實表明楊汝清一生之「行跡」與「功表」,又能盡諡法勸善勵來之褒義,更能表達吾人深切哀痛與思念懷念之情,再加上楊汝清終其一生均在民間從事弘揚儒家文化之講學事業,故依古代儒林私諡先例,經「楊汝清先生諡號評議委員會」投票決定:楊汝清諡號為「懷敏先生」。

 

此布

 

楊汝清先生諡號評議委員會

於孔元二五六九年十月初九日

 

 

链接:


守望儒门,传承血脉——纪念儒门守护者杨汝清先生和他的苇杭书院 | 董璞中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