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讲座:企业家精神的时代性与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在北京大学举行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8-12-14 23:51:55
标签:企业家精神、信义讲座


信义讲座:企业家精神的时代性与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在北京大学举行

来源:举办方提供

时间: 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十一月初八庚辰

          耶稣20181214




讲座现场

 


嘉宾合影(左一:王建宝博士、左二:姚新中教授、右二:傅成玉先生、右一:樊和平教授)

 

20181212日晚7时,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信义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举办的“信义讲座”第三讲——“企业家精神的时代性与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信义讲座”是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信义文化中心主办的一个大型讲座,旨在提供一个高层次的对话平台,围绕商业社会背景下儒学传统的现代命运、使命及其转化这一主题,广泛邀请知名学者和业界精英就商业实践中出现的相关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跨越学科界限,融通理论和实务区隔,发掘、充实和运用儒学传统在精神、道德、伦理及制度等层面的资源,凸显并扩展“仁”的价值,推进精神人文主义视域下新商业伦理的探索和建设。

 

三年来,“信义讲座”的学术主题一以贯之,始终围绕“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这一时代焦点和“精神人文主义”的全球视域展开,会讲思辨,求索不断。2016128日,“信义讲座”的开坛首讲邀请到台湾大学前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孙震教授,主讲“儒家伦理的现代经济使命“,并与杜维明教授和台湾信义集团董事长周俊吉先生对话“企业伦理与儒家传统”;20171122日,“信义讲座”的第二讲邀请到台湾著名管理学家、教育家,台湾大学管理学院创办院长许士军教授主讲“网络经济的伦理基础”,并与杜维明教授对话“儒家传统与企业家精神”。20181212日的“信义讲座”第三讲延续“儒家传统与企业家精神”的主题,邀请到中石化原董事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傅成玉先生主讲“企业家精神的时代性和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深入阐释企业家精神的时代性、当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以及企业家精神与儒家传统的内在关联。

 


主讲人傅成玉先生

 

本次讲座的第一个环节是傅成玉先生的主题演讲——“企业家精神的时代性和时代的企业家精神”,该演讲在长江商学院人文与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建宝博士的主持下,伴随着与会听众的热烈掌声正式开始。傅诚玉先生首先感谢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的诚挚邀请,并介绍了选择本次演讲主题的初衷。他谈到,以“企业家精神”为主题进行探讨,是为了结合自身长期以来的企业管理实践和当今时代的社会热点,希望深入思考中国文化特色和新时代情境下的企业家精神,以及企业家精神背后的“精神人文主义”根基。

 

傅成玉先生的演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企业家精神的基础底蕴和当代的企业家精神。在阐释企业家精神的基础底蕴时,傅先生指出,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具有时代性、人民性和实践性三个主要特征。企业家精神是通过时代性的形式和内容,求索人类的发展问题,因此,企业家精神具有时代的绝对性和历史的相对性。其时代性主要通过两方面体现:一是企业家精神往往针对于既定市场或一个既定社会而言,不同时代的发展阶段对企业家的要求不尽相同; 二是企业家要顺应时代需要,发现并解决具有时代性的迫切问题,特别是应对当今时代所面临的生存危机、道德危机和发展危机等挑战。企业家精神的人民性是指企业家要牢牢树立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动力的观念,同时,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最带有根本性的目的是要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企业家是特殊人物,但不是特殊的人,企业家的目的性不是为自己和企业自身,而是要为整个社会和社会大众。企业家精神的实践性如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所倡导的那样,要与社会大众的实践相一致,要把改变世界作为实践的目的和结果。

 

在谈到“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的话题时,傅成玉先生讲到: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也即企业家最主要的领导力是”思想力”。在新时期,优秀企业家的核心竞争力重在“创新”。概而言之,新时代的优秀企业家具有具备“大视野、大情怀、大格局、大担当”。“大视野”就是要有全球视野,有超强的“感知力”,预判未来国际国内政治经济走势、技术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趋势,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直觉和感性认知;“大情怀”体现在把国家、社会和全体人民大众视为利益共同体和服务对象,把发展维护好企业自身利益与发展维护好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人民大众利益相协调、相统一,并视为已任;“大格局”是指企业家应以志在“天下为公“的古代仁人志士为榜样,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中积极参加国际大合唱,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大担当”是指企业家要敢于承担起包括社会责任在内的各项使命。在此处,傅先生特别指出,不仅国有企业,而且民营企业都要肩负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以及政治责任。其中的“政治责任”,特别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当代中国企业家不可逃避的重要担当。

 


主题对话(左一:王建宝博士、左二:姚新中教授、右二:傅成玉先生、右一:樊和平教授)

 

本次讲座的第二个环节是以“儒家传统与企业家精神”为主题进行的对话。樊和平教授、姚新中教授与傅成玉先生围绕该主题依次展开研讨。樊和平教授首先就傅成玉先生的演讲中所论及的主题予以回应。他指出,现在中国需要企业家,更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一方面是企业家之所以为企业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又是企业家超越自身的条件,是成为这一个,又超越那一个的内在生命动力。樊教授以其多年从事伦理实证研究的学术成果指出,企业家在“赢得市场、赢得财富、赢得社会、赢得伦理、赢得文化、赢得人生”这一连串的事业链条中面临诸多张力与难题。他从孔孟的“义利之辨”到董仲舒、朱熹、清代儒学的“德业关系”,再到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与“国富”之合理生态等多个视角,分析了伦理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最后提出结论:“企业家精神、中国企业家精神真正的建构、企业家精神的发展和壮大,有待于一种彻底的伦理觉悟跟文化自觉。”

 


主题对话(左一:王建宝博士、左二:姚新中教授、右二:傅成玉先生、右一:樊和平教授)

 

姚新中教授从“企业家”一词的法文原意讲起,以儒家经典《孟子》中“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为参照来诠释企业家精神。姚教授指出,首先要明“商人与创业者之辨”,我们身边经常见到各类老板、老总、董事长、CEO,所有这些商人并非都可以称为创业者,因为创业者是要创新做与众不同的事情,而非重复他人的工作,创业者首先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做贡献。其次,创业者是有风险的,企业家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不仅要创业,而且要承担风险,因而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能成功。第三,并不是所有成功的创业者都具有企业家精神,很多成功的创业者并不一定具有企业精神。接着,姚教授对儒家传统中“君子创业垂统”思想进行了进一步诠释:创业者、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要做君子,君子才能创业,才能垂统,才能创立一个大型的企业;“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即是要继承下去、继续发展,这就需要兼顾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企业家要创造财富,如果不能创造财富,就不可能如孟子所说的“为善”。他呼应樊教授前面提出的企业家伦理难题,并赞同傅成玉先生提出的大视野、大胸怀、大担当的洞见,最后倡议应把时代的精神和企业家的精神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傅成玉先生在主题对话环节也就两位教授的主要观点予以回应。他特别强调,企业家精神需要儒家传统所倡导的“修身养德”功夫培养,这一点比做成更大的生意还重要。王建宝博士对樊和平教授、姚新中教授和傅成玉先生的主题对话做了精要总结。在问答环节,三位嘉宾和主持人分别就观众提出的精神人文主义的“天、地、群、己”之“天”的超越性问题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问题、企业家精神的教育相关问题、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问题、地方民营经济的热点问题,“信义讲座”成果结集出版等问题进行了回答。9点三十分左右,整场讲座在两百余位听众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责任编辑:刘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