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林】圣经定位,平实通达——刘强教授《论语新识》读后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18-12-19 03:00:18
标签:论语新识
宋立林

作者简介:宋立林,男,字逸民,西历一九七八年生,山东夏津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职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兼任喀什大学国学院院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山东曾子研究会副会长,《孔子研究》副主编,《走进孔子》执行主编等。著有《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出土简帛与孔门后学新探》《儒家八派的再批判》《孔子家语通解》《孔子家语探微》《孔子文化十五讲》《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等。

刘强教授《论语新识》读后

作者:宋立林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十一月十二日甲申

耶稣2018年12月18日

 

 

刚刚聆听了刘强教授的网络讲座,特别感动。聆听刘兄玉音,感悟他对孔子、《论语》的真切体认,真是欣喜莫名!


比如刘教授讲了三个主题:“重新发现孔子”、“激活《论语》慧命”和“守住儒学根脉”。他强调孔子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圣人,是我们民族的恩人,是中华百姓的亲人;《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确乎是极为准确的评价。他对近代以来的若干批评、歪曲、误读孔子和《论语》的种种观点进行了批评和批判。对那些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学人的“傲慢与偏见”的批评,甚契吾心!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看法,也一直以来在课堂上、著述里表达类似的意见和看法,不断地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工作。所以听刘强教授的讲座,有同道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因为最近几天女儿出生,内子还没有出院。这几天一直在照顾月子,晕晕乎乎,今天特地回家来参加这个网络会讲,非常开心,也非常忐忑。因为郭老师、张老师、林老师、崔老师、鲍老师都是当代大儒,真学者,更是我特别尊敬的前辈师长,他们的著述都是引领我走近孔子、走进儒学的津梁!


几位先生讲完之后,我再来谈,实在是诚惶诚恐!其实,各位老师讲的,真是醍醐灌顶,大都是我想讲又讲不出来的。以我之驽钝和浅陋,能够追随诸位师长参与推介刘强教授《论语新识》的儒林盛会,得附骥尾,小子幸何如之!

 

上个月25-26日,我们举办了第四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并请刘强教授为研究生讲学半日。当时刘兄即邀请林参与今日的儒林盛会,林自觉义不容辞,随即应允。为什么说是义不容辞呢?因为,刘强兄这部《论语新识》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好的今注本,所以近来凡有人询问读《论语》选何种本子,我都会将此本推荐给他们。


各位都知道,《论语》的今注本非常多,大陆最流行和常销的是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这也是我读《论语》的第一个今注本。除此之外,随着钱穆先生著作在大陆的不断出版,《论语新解》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又有李泽厚先生《论语今读》,孙钦善先生《论语本解》,黄克剑先生《论语解读》,杨朝明先生《论语诠解》,鲍鹏山先生《论语导读》,杨逢彬先生《论语新注新译》等等,各有千秋。


但是,如果说对于初学者而言,我个人对比以后发现,还是刘强兄这一部《论语新识》最合适,所以也成了我的第一推荐书,所以好多我的朋友、学生都有了这部书。我曾经半开玩笑地说,我是刘强兄《论语新识》的推广大使。

 

刘强兄主持线上读书会“论语讲师群”,是当今两大《论语》线上读书活动之一(另一个是崔茂新老师的“论语汇”),我也有幸忝列导师,奉命导读过几次,每次都是没有来得及准备,只能搜肠刮肚,信口雌黄,贻笑大方,罪过罪过!但是每次读或听各位前辈同辈师友的解读,真正的如沐春风,受益良多。这可谓是功德无量的大事!刘强兄关于《论语》的新识也通过网络微信群的解读,而广泛传播。


我想,刘强兄对于《论语》的新识,乃是他积蓄十几年的学养和思考的集中展示,是他理解和诠释孔子、儒学的系统呈现。

 

刘强兄《论语新识》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两点,一个是“圣经”的定位,一个是“平实通达”的解析。

 

第一,先说他对孔子和《论语》的定位。


近代以来,经学几近消亡,经典也被弃之如敝履,孔子也被一而再地拉下圣坛。《论语》这样一部中华文明的核心经典,仅仅被视为一种古典文献资料来对待。《论语》作为“经”的地位长时期不能得到现代中国人的认可。


十年前,李零教授出书,称孔子为“丧家狗”,说“去圣乃得真孔子”,最近任剑涛先生还有一本书《当经成为经典》在讨论这个问题。其实,经与经典虽然一字之差,内涵却非常不同。经典的范围比较广,当然经典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神圣性经典和古典性经典的划分。神圣性经典约略可以看作是“经”。


每个伟大的文明都有其“经”,或者称之为“圣经”。而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十三经,是中华文明的圣经。宋明以来的近千年,“四书”尤其是《论语》的地位和影响似乎较之五经要高要大。日本人伊藤仁斋甚至称《论语》为“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


但是,这种“圣经”的地位,在近代以降被否定了。儒家学者或者说研究儒学的学者,也仅仅说《论语》是经典,而很少视之为“经”或“圣经”。以《论语》为古典学的文献,还是以儒家的圣经,其定位以及由此而来的理解或诠释是截然不同的。


换句话说,对于《论语》所讲的义理,是否有基本的认同,其解读也就非常有差异。对比杨伯峻与钱宾四两位先生的《论语》注本,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异。我个人觉得刘强教授的《论语新识》是把《论语》当作“经”或“圣经”来解读的。


他在《自序》中说:“《论语》其书,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私家著述,其取法之高、化人之深、流传之广、影响之大,绝非一般经典之可比,即便称其为‘中国人的圣经’,亦毫不为过。窃以为,凡有血气、通文墨、思进取、求良知、明善道的中国人,皆应在有生之年阅读此一‘圣经’。”对此,不佞是深表赞同。


我个人觉得,如果不承认孔子的圣人地位,《论语》的圣经地位,不认同儒家的基本义理,那么《论语》是解释不贴切的;如果不能走近孔子的思想世界,不能走进儒学的精神生命,而进行注译《论语》等经典,那么这种注译是不可信的。王静安先生曾有“可爱”与“可信”之说。其实,不可信的就不会可爱,不可爱的也不会可信,真正的佳作反而是既可爱也可信。那些表面上客观,好似可信的著述,往往并不可信。尤其是对儒学这样的并非纯粹知识性的学问而言,更是如此。我个人觉得《论语新识》就是这样一部既可爱又可信的现代译注本。


换句话说,刘强教授有一个基本的义理认同,所以他对《论语》的解读就不是所谓纯粹客观的文献训诂,而是义理诠释。当然,如果没有一种独立精神,而完全是古代的注疏体,没有独立思考和系统研究,也是不行的。“既有进得去,又要出得来”,才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我觉得,刘强教授做到了。我并不是否认那种文献学的方式解读《论语》,但是我更欣赏这种“温情与敬意”的解读,体贴之、体味之、体悟之、体证之、涵泳之,我们才能更接近于两千年前的孔子和孔门群贤。

 

其次,解析之通达和平实。


本书在结构和体例上并没有太大形式上的突破。其实大部分的《论语》今注本,不外乎收列原文,次解关键词,然后疏通文义,做好今译。刘强教授这部《新识》以“新注”“新译”“新识”分标各目,也基本沿袭了一般的做法。但是,其价值并因此而降低。我甚至认为,“新注”“新译”“新识”之优胜倒并不在“新”,而在“通达”“平实”。


《论语》虽然是“正实切事”,并不玄虚,但是古来注解也有太多太多的分歧,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刘强教授能够做到评章众说,参考诸家,择善而从,而出以己意,既不刻意标新立异,又能融会贯通,这是其可取处。作者的发明,更多体现在“新识”方面。


正如其所自叙的那样,“重心自然在‘新识’部分”。我读“新识”确实可以发现作者所下的工夫之深。正如作者所说:“举凡《论语》之编撰细节、篇章结构、义理脉络、人物关系、历史现场及生命情境诸方面,皆予以不同程度的开掘、寻绎、还原、勾连、透析与阐释。笔者之初衷,大抵在融会古今众多《论语》注疏、诠解即研究之基础上,瞻前顾后,远绍旁搜,疏通窒碍,溯源引流,并试图有所发明,翻出新意。”这段作者自述,我觉得是完全做到了。


尤其值得佩服的是,作者“瞻前顾后,远绍旁搜”的工夫,没有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勾连,我们很难系统而全面地去理解孔子和《论语》。每一章的“新识”都是一则极佳的“笔记”,甚至是一篇小论文,但是又活波可爱,毫无高头讲章之面目。其实,“新识”之“新”固然体现出作者对孔子思想的整体研究,但是我还是认为其价值更多在“通达”“平实”上。这也是真正走近孔子生命、儒家生命身处,并以自己的学识学养,加以体贴、体味、体悟而得到的。


当然,《论语》也并不仅仅是生命之书,也是义理之书,也需要去考证、去辨析、去诠释。在这方面,《新识》一书显然非常见功力。

 

《论语》需要用生命去贴近、去理解、去解读。不佞读《论语》有年,自然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所幸在《论语新识》中得到印证,正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感。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诠释,都百分之百的同意,但我还是觉得刘强兄的《新识》可以作为初学入门者的津梁,也可以作为研究者进一步思考、讨论的基石。

 

限于精力,更限于学养,我仅粗浅地谈以上两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前辈师友批评指正!我希望得暇能够将读《新识》所思所感铺陈出一篇书评,以尽读者之责。

 

最后,感谢徐治道兄的邀请,感谢全球未来论坛!感谢各位师友的积极参与!愿我们对孔子的误解逐渐减少,对孔子的正解日多。让我们不仅研儒,更去学儒。


让我们按照孔子的教诲读书、学习、生活与做事!

 

责任编辑: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