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林作者简介:黄晓林,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曾用名惠林、复斋、一复。出版有《日用常行》。 |
在诗言志
作者:黄晓林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十一月二十日壬辰
耶稣2018年12月26日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诗”在教化国民、移风易俗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从“诗”的情感抒发中,了解社会和时代的脉动。所以,“诗”与国家的兴衰、社会的稳定、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
孔子有句话:“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正是由于“诗”的这种奇特的功能,“诗”也被尊为《六经》之首。当然,孔子毕竟是圣人,而且是“圣之时者也”。他还有一句话:“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不仅仅希望一个国家的百姓温柔、诚实、淳朴,而且还希望百姓聪明有智慧,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就是所谓的“不愚”,或者说是“志”。
怎样才能“不愚”呢?就是要知道“诗”不仅有教化的功能,而且也是一个人心声的表露,说得更明白点,诗就是人们志向和追求的表达,就是人心所向,最终还会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的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鉴于陈三立的社会名望,日本人多次游说他。陈三立为表明立场,以八十五岁高龄绝食五日,忧愤而死。这样的民族气节,就是“不愚”,也就是“志”。
在湖南有个岳麓书院,名气很大,但名气更大的是岳麓书院大门的门联上的两句诗:“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意思是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所在。近现代湖南人才辈出,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社会风气,与“诗教”无不关系。
“温柔敦厚而不愚”,“不愚”即是一个人的“志”,也是一个社会的风气,也是社会的“志”。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者,志也;志者,诗也。“在诗言志”其语不诬。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黄晓林】“福”至心灵
【下一篇】【刘根勤】我看“抵制耶诞节”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