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红】深圳应该建文庙吗?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9-01-23 20:51:20
标签:深圳文庙

深圳应该建文庙吗?

作者:程小红(方塘传媒《乡愁里的中国》主编)

来源:“乡愁里的中国”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腊月十八日庚申

          耶稣2019年1月23日

 

 


前不久,深圳市人大代表金心异提出在深圳建设“文庙”的建议,认为深圳在建设成国际化城市的过程中,应当保护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深圳在缺乏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建筑时,文庙作为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意义的公共建筑,理应在深圳被建设。

 

由此,引发了又一次关于深圳城市文化建设的讨论。对于深圳这座在改革开放之后快速崛起的城市,商业文化正在成为其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缺失一直是深圳被指为“文化沙漠”的原因之一,如何重塑深圳的城市文化,一直是深圳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之一,这次金心异提出在深圳建设文庙的提案,只不过是最新的一次关于深圳城市文化争论的体现,不管最终是不是能够如其所愿,关于深圳的城市文化讨论都还将继续。

 

 

 

不过,在我们看来,金心异的这个提案,倒是提示我们对于文庙在新兴城市中的价值传承和角色定位进行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思考。

 

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至圣庙等。起源于孔子去世之后,鲁哀公下令将其生前居住的三间草屋设为家庙以祭祀孔子。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成为显学开始国学化,主祀孔子的家庙也逐渐与各级官学融为一体,形成“庙学合一”的独特文化景观在全国开始兴起。不仅府县按照诏令修建文庙,一些重要的集镇也主动修建起文庙,使得儒生祭拜孔子和学习儒学文化以便考取功名的主要场所成了每个城市标配的地标性建筑。

 

 

 

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有各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增至1800多所。但延续了千年的文庙,在清末新式学堂的开办之后,开始逐渐没落。

 

 

 

如今,文庙作为礼制性建筑,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它不仅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厚重感,它还是老城的文化之魂,新城的传统文化继承之地,求学士子及民众的精神殿堂。但对于很多城市而言,更多的文庙变成了城市旅游景点,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随着新一轮关于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的反思的展开,对文庙的再思考也应该展开了。文庙之于城市的现代价值思辨,不是深圳一个城市要面对的,而是很多城市要面对的。

 

01.文庙应该被现代主义吗

 

“礼者,天地之序也。”文庙作为礼制性建筑,其选址和营建早已形成一套普遍性和程序化的规章制度。不论选址还是布局都深刻地体现着儒家文化,连其设计和装饰也都具有深沉的象征意义。所以新时代的文庙建设既要结合当下进行适度的创新,也要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切不可任意逾矩。

 

中国人在修屋建房时特别注重“风水”之说,而文庙的选址最讲究的就是“藏风得水”,其方位、地形、水文、风向、日照等都需满足要求,简而言之,就是聚气和背风临水。这种选址客观上使得文庙具有最佳的温度、湿度和亮度;主观上满足了古代人认为的好的风水能影响文运,能助力学子的学业和仕途的心愿。

 

 

 

金心异提议将深圳文庙建设在面朝大海的蛇口自贸区的核心地带或背靠凤凰山的罗湖梧桐山文创小镇是值得认同的。但是他提出“深圳文庙的建筑风格应该融合‘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同时又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此,也是争论的焦点之一。

 

 

 

文庙在建筑设计上,其规格式样是按照传统儒家的礼仪精神与教育意图来构筑的。其主要组成部分有大成殿、明伦堂、棂星门、万仞宫墙、泮池和魁星阁等。除了曲阜的文庙是九进院落,其余基本都是三进院落的“庙学合一”布局。

 

“庙”即为大成殿,是用于祭祀孔子及其他大儒先贤的祭祀场所。其名“大成殿”取自孟子的“孔子之谓集大成”,赞誉了孔子的学识渊博和成就的至高无上。“学”即为明伦堂,用于读书、讲学、弘道和论辩的综合性教学场所。除了最重要的“庙”和“学”的主体之外,棂星门是文庙的第一道大门,谓之“棂星”,源自古时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棂星门之后的万仞宫墙则象征着孔子学问的高深莫测。与棂星门紧邻的泮池又名砚池、墨池等,其半月形则代表着学无止境之意。而文庙中最显示学子成就的魁星阁就是张贴榜文之处。

 

 

 

文庙建筑的喻意、象征,无不充满美好之意,不仅使人踏实,还使得心灵有了归宿。如果对其不理解就不会产生敬畏感,没有敬畏感,建筑就失去了灵魂。所以在文庙的建设上,这些主要的建筑应当给予保留和按规制修建,并且要功能性和艺术性共存,秩序性和韵动性并生,具象性和意象性同在。这样才能让人们在看到棂星门、万仞宫墙、大成殿等时顺利引发共鸣,深刻体会到文庙所传达的神秘感、荣耀感和敬畏感。

 

 

 

除此之外,文庙的建设还应以文庙为中心,设立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及风貌协调区三个层次,对文庙周围建筑实行高度和体量的控制。如此,才能保证文庙的庄严肃穆和良好的天际线。

 

02.文庙在现代城市中应该如何被运营

 

文庙不仅仅是建筑和景观的组合体,同时,还承载着独特的精神和文化。虽然文庙经历了“家庙”和“庙学合一”,再到现在的博物馆化、旅游商业化,其使用方式一直在更新变化。但教化民众、兴学育人应是其主要功能之所在,而涉及旅游相关活动和通俗商业行为的商业开发,在令人肃然起敬的文庙应当被反思和禁止。

 

 

 

在文庙今后的发展中,其发展边界不仅要清晰,还要注重传承与创新并驾齐驱,并保持其该有的优雅、端庄和肃穆。在功能上绝不能一味求多,以致它不伦不类,而应打造以信仰之地、礼仪之地、文化之地为主的教育之地,使文庙继续发挥它强大的教化功能,不断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和自信,进一步推动社会的稳定、和谐与进步。

 

 

 

相较而言,信仰之地的打造应是最迫切的需求。对于一个个具体的人而言,没有信仰就没有敬畏感,没有敬畏感就会无所畏惧,以致失去立足于世的重量。但令人担忧的是,虽然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但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们的价值观缺失和信仰体系的解体,使得“拜物教”泛滥横行。

 

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由其而发展衍生的“儒家思想”是儒教的最高信仰。儒教讲求敬天、人和,既对天给以敬重,也对人性给予关怀。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为一代代人所传承和赞颂,这是榜样的力量,更是信仰的力量。在国家大力弘扬24字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文庙也应充分挖掘“儒家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为民众打造一片信仰之地。

 

 

 

当然,信仰的产生往往需要一定的场合与情景来支撑,大成殿左右两侧的庑殿,古代主要用于供奉先贤大儒的塑像或牌位。现在既可以供奉先贤大儒,还可以增加表彰当地有德于民众的社会名流和乡贤的空间,为学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文庙作为礼制性建筑,学礼也应是其本有之意。在文庙中除了最重要的年度祭孔典礼,方便民众体验儒家礼仪,学习儒家经典,加深对传统儒学的认知之外。还可以定期举办拜师礼、成人礼等多种礼仪活动。如拜师礼,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古代教育的礼仪过程,加深对中国儒学文化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学习尊师重教、礼貌待人的良好学风,为其一生的做人做事奠定基础。再如男子“冠礼”和女子“笄礼” 的成人礼,是华夏礼仪的起点。成人礼如在文庙中举行,便可让青年人感受到成人礼的庄严和成人责任的神圣。如此,以祭祀、拜师礼、成人礼等仪式洗礼人心,文庙教授的做人之道便可与学校以教导技能为主的教育形成互补,完善教育体系和功能。

 

 

 

在定期的礼仪教育之外,近年来,“以传统为起点,并从传统中找寻力量,找寻支点 ”的“国学热”的流行,使得文化追求不断提高。如此,一些文化机构不仅可以入驻文庙教授国学,还可以在文庙不定期举办一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摄影、绘画、图片展览与比赛,题材多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取多样知识,还可以丰富文庙的文化形式,让文庙更快地现代化和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果深圳真的要建设自己的文庙,那么,对建成后的文庙的功能定位和运营逻辑,也将是讨论的焦点之一。

 

但不管怎么说,将深圳这样一个足够现代化的城市与文庙放在一起进行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塑造层面的讨论,都是一件很值得关注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王慎,王配.文庙:儒家文化的象征——以宁远文庙为考察对象.中华文化,2017年第8期.

 

[2]梁虎.空间活化——文庙场所与现代城市的融合.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2月.

 

[3]邓凌雁.空间与教化:文庙空间现象及其教育意蕴的生成.河南大学学报,2017年9月.

 

 

链接:

 

人大代表金心异:关于建设深圳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