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慎干练的彭端淑
作者:邹材清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腊月廿三日乙丑
耶稣2019年1月28日
丹棱大雅堂乡贤馆中今人制作的彭端淑蜡像
《为学》的作者是清代四川丹棱人彭端淑,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教育家,名列“清代四川三大才子”,还是一位清慎干练的官员。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从雍正十一年(1733年)中进士任吏部主事,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辞官回乡,由正七品官到正四品官,前后为官近三十年,仕途可称平稳,其关键正在他为官清慎、为政干练,这在他的经历尤其是诗作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忠爱在先
彭端淑幼年在紫云寺读书时,看到自己的堂兄彭端节中武举,授宁夏固原州提督,大受鼓舞,从此立志进取,以入仕匡扶天下为己任。
彭端淑的祖父彭万昆是一个“慷慨有大志,常以济困扶危为己任”的人,对子孙管教甚严,临终时尝训示子孙:“惟忠惟孝,克勤克俭,无蓄旧怨而侮鳏寡,各守厥训,以启后人。”彭端淑从雍正十一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起,在入仕期间写了七十余首表达忠爱之情的诗歌。他认为杜甫是忠爱的典范,彭端淑的《过草堂吊杜工部》说:“平生忠爱意,涕泣满篇章。”他还认为《离骚》是屈原忠爱所激而成:“《离骚》者,千古词人极则,而忠爱之所激而成也……所谓‘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是已。若乃精白之志,幽愤之忱,期致君于前圣,悲社稷之巅陨……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是已。”
彭端淑忠爱之情的表现首先是忠君爱国,始终以国家大事为重。他曾感叹,自己半生努力不够,有愧国家的培养任用,只要自己能为国家出力,再辛苦也愿意,“敢辞行迈靡,深愧答休明”。乾隆时期,清政府用了近三十年的精力平定大小金川,维护了国家的安定统一。彭端淑对此热烈拥护,还写诗赞颂人民生活因之得到了改善:“往者边未宁,田芜少种粟。堂堂傅相公,谈笑靖巴蜀。南人不复反,峨眉仰高躅。即今师已还,部伍一何肃。岂惟解羁愁,应庆苍生福。从此靖烽烟,四野安樵牧。”
彭端淑的忠爱之情还表现在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上。彭端淑从小受到良好家教的影响,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尤其是在他入仕以后,一心想要为民谋利,写下“老人无别思,日夕望年丰”的诗句,将百姓丰收安居作为自己的愿望。
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月,彭端淑接旨离京,乘舟由运河南下,赴任广东。舟过苏北,他把自己所见的情景写入诗中,真实反映了运河两岸人民的贫苦,并分析了造成百姓困难的原因:比如盗贼,“侧闻盗寇多,此乡实贫窭”;比如水旱虫蝗之灾,“阴阳一错乱,寒暄失其序。今秋月既望,炎蒸复如许。忧旱几经旬,农夫心独苦”。同时,彭端淑也清楚知道,给人民造成苦难的原因,还有官吏和地主的压迫,于是借怀古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怒。
彭端淑此去广东,任肇罗道员。他在《阳江舟中》一诗中写道,“决狱无大小,得情方始休。明以播诸吏,毋贻父母羞”,立志成为一名为百姓谋福利的地方官,故常常以百姓之忧为己忧,以百姓之乐为己乐。他在《苦雨》诗中忧叹淫雨连绵影响百姓收成,而在《喜雨》诗中又赞叹久旱之后降落的甘霖。
辞官归隐家乡掌教锦江书院时,彭端淑仍然关心民生,所谓民生首先便在于温饱,这在彭端淑以下两首诗中表现得非常鲜明。在《元日喜雪》一诗中,他感叹全国大旱,以致粮价猛涨,百姓生活困苦,幸而降下瑞雪,缓解了旱情,谓“三川无储畜,矧当大旱余。东北犹薄歉,粟米贵于珠。上天敷雪泽,青青雉麦疏”。在《锦城有感》一诗中忧虑连续的战事导致物价上涨,谓“薪桂米珠缘底事,不堪戎马日星稠”。
勤修厥职
彭端淑青年时侍奉祖父,经常受其教诲:“汝祖豪杰士……汝辈当体先志,崇实黜浮,又宜力学,勿自弃。”彭端淑谨记祖父的教诲,为官不仅清廉,且务实有为。在任吏部主事期间,彭端淑即受到倚重,办理了许多棘手的工作。在顺天乡试任同考官时,同事们都很认可他的水平,对他的推荐很信服。在广东清理积案时,总督杨应琚更是对他的才能赞赏有加。
彭端淑在长诗《寄仲尹》中说,治理地方首要安定民生、为民造福,而安民的关键则在“察吏”,即要监督好大大小小的吏员,杜绝其徇私舞弊,贪污受贿。他们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官员一任不过几年,但是吏员也许在衙门里会待上十多年,他们最了解地方情况,也最容易钻空子,侵害百姓利益。彭端淑并认为官员本身既要勤奋,也要谨慎,所谓“勤勤修厥职,夙夜凛冰渊”。
彭端淑的勤政干练,《锦里新编》中载有事例。一是解决民众的不便,百姓有难事,他都为其处置。二是公正迅速地审清积案,在道员任上,他看见因为官员互相推诿,以致积案甚多,百姓有冤难伸,他决心不辞辛劳,一一据情审理判定,对上千件积案,他迅速调阅各州县案卷,会同幕僚开诚布公审理明断,一个月内全部结案,同僚和老百姓都十分佩服,称他为“神明”。三是成功运发救灾粮。广东向广西发粮向来困难重重,船东、船夫及押运的吏役各自作弊或串通舞弊,以致运送途中粮食多被贪盗。当时广西正好受灾,桂南之苍梧到兴业一带受旱涝灾害,桂北之贺州到兴安一带遭受瘟疫,灾民急需粮食救助,因彭端淑正直不阿的声名在外,于是他被两广总督委以重任,负责押运发放救灾粮食。彭端淑制定周密可行的计划,公布严明的惩罚条令,并选派廉洁干练的吏员协助自己,自己既抓大事要害,又不辞辛苦地日夜巡查监督,至交卸时灾粮了无损失,灾民幸而得活。
谋国有方
彭端淑既关注百姓生活上的困苦,也重视良好民风的养成,常为此深谋远虑。彭端淑在赴广东任上曾作诗《夏镇》,提出夏镇水灾频发,乃至“粟米贵如珠”,百姓也十分贫困,但此地地理位置优越,完全可以通过发展运输业与商业来谋生,战胜天灾,搞活经济,但夏镇人却“坐守甘悬磬”,不重勤俭而懒惰奢侈成性。这说明彭端淑认识到物流与商业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戒懒侈而行勤俭是发展生产、维持生计的根本。
彭端淑注意到,乾隆中期四川的人地矛盾已经较为明显,“当年荆棘纵横布,此日豆粱高下屯。耕人云际盘千仞,茅屋星分各一村。蜀地无遗利已尽,须知来者不胜繁”,因为人口太多而田地开垦利用殆尽,因而继续改善民生很困难,而且未来人口还将进一步增长,有必要对家庭生育进行引导。
彭端淑关注百姓的生计,也关注国家财经大事,其论文《耗羡私议》论定耗羡(此处羡耗即火耗银,当时官府征收钱粮时,因为在运输等环节中可能产生损耗,于是征收耗羡银来弥补损耗,零碎银子用火熔铸成元宝时,也会产生损耗,为此征收火耗银)归民而民不富,归官而官愈贪,归公则国用足,因此便只能归公。他进而提出解决朝廷财用不足的一些方针:如澄清吏治;如致富安民当与劝农节用并行;如发展工业与商业,各业并行;如奖勤罚懒,厉行节俭。此文别具卓识,被魏源选入《皇朝经世文编》。彭端淑还重视礼法的养成与实施,其《礼以养人为本论》一反前代礼以规范人之说,而认为礼当以养人为本,体现了诗人仁德为本的为政理念。
冰操自矢
彭端淑在其三十年的从政生涯中,“以清慎自矢”,不仅自己清廉为官,而且尽力防止下属作弊贪腐,与彭端淑同时代的四川人张邦伸说:“公以冰操自矢,敬慎无私”。
彭端淑出行轻车简从,出任肇罗道员期间,他常到州县视察工作,只带随从一二人,不接受州县的迎送馈赠,办完事即归,不游玩逗留,更不收受礼品钱财,即“事竣即归,不受府州县丝毫馈送”,得到吏民称颂。彭端淑只在公堂上议事办公,且不让僚属胥吏私自行动而索贿扰民,“有事亲诸公堂,胥吏不离左右,妨弊甚严”。
彭端淑辞官回川,任锦江书院院长,却少吃肉食,且以自种的蔬菜佐稀饭,生活极其简朴。《种蔬》一诗描写了他勤劳简朴的生活作风:“老去复何为,无营亦无欲。淡泊性所甘,食不假粱肉。宅外有闲园,土沃方种蔬……家居琐务烦,勤动在手足。”
与当时的官场中人相对照,彭端淑“善气迎人,绝无官状。遇乡老高年,必盘旋叙旧,即接后进,亦平易如常。故知与不知,咸称盛德。”当时的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梁国治称誉彭端淑“德器从容,涵养纯粹。”
彭端淑不论是为官还是辞官回乡投身教育,其心系国家和百姓始终未变,直至其临终前仍作诗关心百姓的生产与生活。两百多年来,彭端淑虽以《为学》闻名,但在其《为学》之外,我们看到一个更丰富更可敬的彭端淑,他是苦心劝学的学者,也是一位深谋远虑、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官员。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顾农】什么是“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