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灿兴】尊重传统,适应现代——丧葬改革不应强制平坟

栏目:殡葬改革、独家首发
发布时间:2019-02-13 08:44:15
标签:丧葬、平坟、殡葬改革
袁灿兴

作者简介:袁灿兴,男,1979年生,江苏靖江人,历史学博士。现任职无锡城市学院副教授。出版有《中国乡贤》《军机处二百年》《晚清裱糊史》《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枪口下的北洋》《国际人道法在华传播与实践研究》《明人的率性生活》等。

尊重传统,适应现代
——丧葬改革不应强制平坟
作者:袁灿兴
来源:儒家网独家特约
时间:2019年2月13日


春节返回江苏老家,亲友们酒桌上聊天,天南海北,什么都聊。聊着聊着,亲友们说起本地最近开始的平坟运动,一个个面带忧色,无不切齿痛恨。

自2018年以来,江苏一些地方政府,搞起了平坟运动,网上一搜,野蛮平坟的内容满屏皆是,搅得鸡犬不宁。

近年来,全国各地屡现平坟运动,引发无数争端。争议最大的当属河南周口,2012年半年之内,暴风骤雨式地平坟350万座,激起全国声讨。




由于周口平坟引发的争议过大,国务院特颁布第628号令,删除了《殡葬管理条例》中民政部门有权对拒不改正违法土葬、建造坟墓行为强制执行的条款。

周口轰轰烈烈的平坟运动过去四年后,记者再来采访,发现大多数被平的坟头重新堆起,3000座公益性公墓则大多被废弃,成了烂尾工程。

再往前溯,九十年代的江苏,也曾有过轰轰烈烈的平坟运动,坟都被挖了,统一迁往公共墓地。然而,不几年,所有的坟重新迁回到了原地。

地方政府推进平坟运动的理由,常是死人与活人争地,是堆坟头、建墓碑、墓亭乃落后习俗。

目前的土坟,主要散于农村,多远离生产用地。这其中,有农村的自发智慧。村民或是将坟地集中在某一荒地,或是散布在农田之中。这么些年来,没见得农村中的坟头影响生产,更无与活人争地一说。

至于堆坟头、建墓碑、墓亭,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要移风易俗,移易的是部分落后的、不合于时代的民俗,却不知坟头、墓碑墓亭,落后在何方?又如何与时代不合了?坟头、墓碑墓亭是过去形成的民俗,却不能以新时代的形式来一统过去。

当前的问题是,地方政府试图建立一套新的丧葬话语体系,并树立权威;而广大农村中的村民,表面上接受了这套话语体系,实际上却排斥抗拒。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博弈,也是农村丧葬问题冲突的根源所在。

当前农村丧葬改革的重心,是现在,而不是过去。对于广大农村中已经存在的土坟,应予以尊重,不应采取一刀切的粗暴方式加以铲除。

 


现行的丧葬改革,重在改变民众观念,可以某一时间为节点,在此节点之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同时移风易俗,废除丧葬中铺张浪费的陋习。

尊重传统,适应现代,发展出一套政府与村民都能认可的新的丧葬体系。而这套新体系对民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不是以暴风骤雨、强力推行的。

祖坟的存在,让逝去的祖先与活着的人们联系在一起。每至清明、冬至,名民众携带祭品,去祖坟祭祀。后世子孙在人生中遇到大喜之事,也要去祖坟祭祀,告知祖先。对祖先的追忆,让祖先的功德善行深入人心,后世子孙们规范着自己的现世生活,此即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每一个中国人,面对着自家祖先之坟时,难以想象,他会不生出追思奋发之心,更以在现世中的努力,以自己的现世的幸福生活来禀报祖先,托祖先之祐护,后世子孙,安康幸福。

愿各地政府少些折腾,多些对死者、对祖先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