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说起民俗,闹元宵、耍社火,请别的省自觉往后靠靠,给河南让开!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2-14 18:03:50
标签:民俗、河南民俗、骂社火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原标题:《河南奇异民俗:骂着过年——骂社火》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正月初十日壬午

          耶稣2019年2月14日

 

过年讲究和睦和气,可是,河南灵宝阳平镇有两个村:东常村和西常村,却是相互骂着过年、闹社火的。每年的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六,这两个村,各出奇招,到对方村上挑衅开骂,从对方祖宗十八代开始骂,一直骂到当街站着的活人。骂,还不是浮皮潦草地骂、不是指桑骂槐地骂、不是含沙射影地骂、不是避重就轻地骂、不是点到为止地骂,而是真米实曲、真金白银地真骂,甚至是辱骂性质地骂!也不是专捡软柿子捏,欺负老好人地骂,也不是大骂小、强骂弱地骂,而恰恰相反,谁有身份、谁有地位谁挨骂,比如村干部先挨骂。更奇怪的是,被骂的人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觉得脸上有光——进入到可以挨骂的行列,证明自己是那个小地方的“成功人士”和德高望重人士。

 

河南灵宝,位于黄土高原与中原地区交界处,盛产苹果大枣,尤其大枣,皮薄、核小、肉厚、糖份多,甜香软糯,堪称绝品!东常西常二村,为了每年正月十一到十六开始的骂社火,两村的能人平常没事儿就聚在一起商量、策划,两个村的村民有的还主动当“敌方”的细作,将本村该骂的人、该骂的事儿透露给对方,让对方暗地里准备,到开骂的时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一般是先闹社火,一个村装扮好社火:高高的信子上,由小孩子们扮演成古代神话、戏曲里的人物,家长们争着让孩子上信子,认为上过信子的孩子会很聪明。地上什么社火人物都有,以反串和丑角最多,充分发挥人的丰富想像力,想扮演什么就扮演什么,但都以讽刺劝喻、匡正风气为主题。以古代戏曲、神话传说人物为主,也有“时尚”的:比如村上有年轻人爱赌博,就出一个扮演赌博的;也有严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就出一个“十娃妈”,身后跟着一大串,怀里抱着、背上背着,肚子里还怀着,当妈的穿得很破旧邋遢,连鞋都提不上,一群孩子个个脸上蓬头垢面。

 

这边社火出发了,先派两名骑高头大马挎着大刀的先锋,到对方村上去邀请对方村民来看社火,到了对方村口以开骂邀请,把对方先招惹一番。然后社火闹开了,辱骂对方的方法要是在平时,会闹出大乱子,比如,让几个扮成丑角的男人,披麻戴孝,抬着对方村几个大姓人家祖宗纸糊的牌位,到对方村口哭祭,遍哭遍骂,什么难听的都骂,对方村人围观看着,骂得越狠、越准,越哄笑鼓掌。最后,用一个大木头制作的对方祖宗的巨大的男性生殖器,几个男人抬着冲着纸糊的祖宗牌位猛冲过去,将牌位冲烂,然后用斧头、电锯等等把那个巨大的男跟砍烂、锯断,还用土炮铳,将写有几个大姓人家姓氏的纸糊的大乌龟一炮咋个稀烂!

 

所谓骂,就是两边的社火头子,即最能骂,最会骂的人,坐在一辆推车上,手持喇叭,反穿羊皮袄——那意思是,我今天不是人,我是畜牲,畜牲嘴里骂出来的话,没有好话!骂人的词儿,有的记在脑子里,张口就骂,有的写在纸上。有的社火头子,骂人骂了一辈子,嘴里都是顺口溜,其创作能力之敏捷快急,令人惊叹!比如,镇长和村长去看社火,一个社火头子张嘴就说:“公生明,廉生威,当干部就要能吃亏,工作才能往前推!”东常村的社火队伍到西常村去闹,西常村有一段路不平,让社火队伍走不好,西常村的村长当场就挨了骂,挨了骂的村长当场表态要尽快把路修好。

 

每当东西常二村骂社火,周围的人都跑去看,很羡慕人家两村能这样对骂着闹社火过年。许多平常沟通不到位、解决不好的问题,在骂中公开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就要解决,否则来年骂得更凶!

 

其实,解决问题是骂社火的一个功能,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精神上的沟通与宣泄,是人的精神活动方式。

 

东西常村的骂社火,传说源于黄帝时期——当地有黄帝铸鼎定天下的胜迹。上面说的让十几个男孩子抬着巨型男性生殖器,并侮辱之,就是源于黄帝时期的生殖崇拜。亦传说两村骂社火,原来从正月初一就开始骂,一直骂到来年腊月三十,农活都耽误了。后来朝廷下令:只许从正月十一开始骂,到正月十六结束,违反者,要罚三斗小米——这三斗小米可不简单,要受罚者用手一粒一粒将谷子搓成米——咱老祖宗的刑法世界第一!

 

正月十六,最后一骂之后,两家在一棵大树下,敲响大铁钟,握手言和,欢喜不已,被骂的人要走到公众面前,向骂他人握手,并说:骂得好!至此,骂社火结束,再不能骂。要骂,攒足了劲儿,等来年。

 

如今,河南灵宝阳平镇东西常村的骂社火,已经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好事,但希望不要过多过具体地关心关怀,即让它按照原来的生态模式生存,不要管得太死、抓得太紧。越是原生态的文化,在现代文明的氛围里越脆弱,别试图引导它、也别企图提升它、更不要妄图净化它。我都担心,这里的骂社火曝光太多,会慢慢地变味儿,变味儿,就等于死亡。

 

所谓传统的“年味儿”,在年前的准备、年初的拜年,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闹社火算是到了极限,正月十五一过,嘎然而止,年就算正式过完了,一切恢复到往常,士农工商学兵,各归其位——农民收拾收拾耧耙犁锄,该春耕了!

 

年味里到处都是和气一团,中国人的所谓这个禁忌、那个禁忌,都敷上迷信的色彩,迷信在这里的作用为的是让人心中存着一个小心、一个敬意——《礼记》开篇就说:“毋不敬”!过年的时候,人心里对自己、他人、对事物充满敬意,很单纯、多情的样子,是人最可爱的时候,哪怕平常再营营苟苟、急哧白脸的人,过年的时候,内心那温柔、多情的一面也会展现出来。所以说,人为什么喜欢过年,是喜欢那些过年的理解仪式吗?是的。但更多的是人对人的欣赏,在过年的氛围里,人洋溢出来的普遍单纯、多情是让人相互欣赏不已的,人喜欢过年,就是对这种欣赏的沉迷和留恋。

 

河南灵宝的“骂社火”,是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奇异的民俗,它的丰富文化含义值得民俗学家、文化生态学者好好观察研究。它比巴西等等以狂欢著称的国家的狂欢节,更有纵向的丰富感。

 

2009年2月4日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