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有一个孔姓“耕读村”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9-02-28 17:51:58
标签:孔姓“耕读村”、浏阳

浏阳有一个孔姓“耕读村”

来源:《长沙晚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正月十八日庚寅

          耶稣2019年2月22日

 

“重孝悌,睦宗族,和乡里,勤耕读……”浏阳市达浒镇金石村生活着4000多位孔子的后人,该村“孩子们崇尚孔子,爱读书,且大都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志向远大”

 

 

 

浏阳祭孔活动场面

 

 

 

浏阳金石孔氏家庙

 

 

 

孔平舟(右一)给来人讲解家规十戒

 

 

 

浏阳金石孔氏家庙里的孔子画像

 

 

浏阳孔氏先祖系潭州刺史,村民以孔子后人为己任传承儒家精神

 

早春的天气乍暖还寒,河沟里的春水轻轻流动,春光在碧波里荡漾,河沟旁的垂柳吐出了绿芽,鲜嫩鲜嫩的煞是可爱……

 

一大早,浏阳达浒镇金石村77岁的村民孔平舟就去了村里的孔氏家庙,作为《孔子世家谱》续修协会湖南分会副会长、孔子第71代孙和浏阳孔氏家庙义务讲解员,孔平舟几乎每天都会去家庙里读书和向村民宣讲“礼让”思想:“我们族规要求严格,不准赌博、奢侈、淫乱、虐待子女、以强欺人,要礼让、仁爱,以和为贵。”

 

根据《孔子世家谱》的记录,金石孔氏是孔子第37代孙,系与李白、韩准等并称唐代“竹溪六逸”的孔巢父的后人。

 

唐代宗时,孔巢父出任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来到长沙。后来,孔巢父在奉命招安农民起义领袖李怀光时,被李怀光的部下杀害,其儿子孔瑛接任职位。

 

“安史之乱爆发,孔瑛在战乱中无法回归山东曲阜故里,只得带着妻儿老小十余人在如今的平江县鲁德山安家。”每每说起先祖,孔平舟目光炯炯。

 

明洪武六年(1373年),孔子的第55代世孙孔靖安等人从平江迁至浏阳达浒金石,渐渐繁衍壮大。“到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族中男丁超过500人。

 

经山东曲阜的孔氏宗族认定,浏阳孔氏为孔子正宗,遂获准建立孔氏家庙。现在,浏阳共8000余名孔氏后人,金石村就有4800多人,我们金石村上绝大部分人都为孔姓,是孔子第71代到82代后人。”

 

因为多年参与修谱,孔平舟对族人的来历非常清楚:“曲阜的衍圣公委员曾到浏阳催修谱牒,县衙因此对我们孔氏实行系列优免政策。”

 

孔平舟说,“这些事情都被刻成了碑文,代代传颂。孔子嫡系子孙60户13派108支,我们是13派之一,称浏阳派。”

 

“族谱记录了家族的发展脉络,是家族的根。”在孔平舟看来,始建于公元1586年、于2005年被列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孔氏家庙,更是家族的精神阵地。“家庙当时占地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2009年修复时只有大成殿和五王殿的一角保留了下来,还有一块破损的清代优免碑文。”

 

“浏阳孔氏家庙有很高价值,对研究孔氏家族、儒家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祥林对湖南省目前发现的这座唯一的孔氏家庙给予了高度评价,“孔氏家庙不同于文庙,是孔子嫡系后人祭拜先祖孔子的地方。”

 

“重孝悌,睦宗族,和乡里,勤耕读……每年正月初一,我们家族都会在这里举行团拜,引导年轻一辈们学习家规家训。”孔平舟是孔子第71代孙,在金石孔氏村民中辈分最高,每次春节团拜,他都是主拜人之一,

 

“几百年过去,浏阳孔氏家族人才辈出,这与孔氏族人坚持儒学治家的精神分不开,也与孔氏严格的家规家训分不开。

 

我们有这么好的祖先,应该把优良传统传承下去。我们浏阳孔氏族人始终以孔子后人为己任,秉持礼治,上为下表,一如既往地传承着儒家精神的仁德大义。”

 

作为孔子后裔是让孔平舟倍感自豪的事。司马迁在《史记》里将孔子列为“世家”,“世家”只限世袭王侯,而孔子后代嫡长子世代袭封,历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最悠久的世家。“我们去祖先(孔子)坟前祭拜,行三跪九叩首大礼,旁边人看了都非常羡慕。”

 

但并不是每一个孔姓人都是孔子嫡系子孙,孔平舟说,要让曲阜孔庙里的人承认,你得说出你是孔子第几世几代孙。“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要按行辈字,从56代明太祖朱元璋赐十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起,第105代的行辈字都已经定好了。”

 

让孔平舟记忆深刻的是,一次他去山东参加修谱会议,年事已高的著名儒学大家孔德墉听说他是孔子第71代孙,一下跪倒在当时50多岁孔平舟前:“您是高我七辈的啊!”

 

 

深受孔子耕读思想影响,金石邻村一家庭7个子女个个成为高级专家

 

孔氏家庙内设有一间农家书屋,孔平舟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锁着的书架,里面有摆放整齐的三排书籍:“这就是孔氏族谱,足足有八十本。”

 

族谱记载,全球孔氏现存世者逾300万人。翻阅族谱,在关于浏阳支的记叙人物当中,71代孙孔昭绶最引人注目,他曾留学日本,两次担任湖南一师校长,是毛泽东的老师。“二次革命”因发表讨袁(世凯)檄文遭通缉。

 

在族谱里,浏阳籍的革命将领倒是不少。72代孙孔石泉,1930年弃教从军参加赤卫队,参加过长征;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政委,参与指挥辽沈战役;是开国中将,曾任原广州军区政委。

 

73代孙孔庆森,1917年生,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任省军区副司令员和省政协常委等职,多次获军功和勋章。74代孙孔繁炳,1912年生,年幼参加长征,任师政委……

 

族谱记载,目前,孔氏家庙全国仅存三座,一座在山东曲阜,一座在浏阳金石,还有一座在浙江衢州。浏阳孔氏家庙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曾占地2000多平方米。

 

该村74代孙孔建国提供的清光绪年间族谱显示,孔氏家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主体建筑包括万仞宫墙、泮池、大成殿、五王殿、巢父公堂、三安堂等,如今仅存大成殿和五王殿。

 

同时,在家庙后面,两棵大古樟亭亭如盖。挂牌标记树龄约500年,疑是家庙修建时栽种。几百年来,它们就像孔氏家庙的守护神守着一代代后人。近年,孔氏后人自筹资金对大成殿、五王殿进行修缮,基本恢复了两殿的历史原貌。

 

对浏阳金石孔氏后人来说,家庙意义非凡:因为只有孔子的嫡系后人聚居地才有,供家族祭拜先祖孔子。除了正月初一的团拜外,族人每年定期进行春、秋、孔子诞辰3次祭祀。

 

浏阳文史专家潘信之说,这座明代建筑,它承载除孔氏家族繁衍生息近500年的历史外,更是一连串长沙文化现象的根源所在。在古代交通不便、地域偏僻的浏阳,能产生高深的祭孔古乐以及众多书院、学府,几乎都跟它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后来的行政区划调整,孔昭绶的故居在金石村旁边书香村。1915年,毛泽东因闹“学潮”受到校方的“记过”处分后,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毛泽东愤然提出退学申请,以此来抗议校方对民主学风的压制。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刚到一师走马上任的校长挽留了他,鼓励他继续攻读完自己的学业。这位对毛泽东倍加爱护的新校长,便是当时在湖南教育界颇享盛名的孔昭绶先生。

 

书香村村民李正东告诉记者,由于深受金石村尊孔和孔子思想的影响,浏阳达浒镇一带人大都勤耕读,爱国爱家。在书香村,除了孔昭绶外,还有一位“名人”黄建中是周恩来同学。

 

当年,黄建中进入保定留法预备班学习后,1920年初家乡黄氏族会卖掉10亩水田为他凑了一笔前往法国的路费,跟周恩来、李富春等一同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加入留法共产主义小组。

 

1927年“马日事变”后,他出任农军湘东总指挥,率领浏阳农军攻打长沙。起义失败后,组织上派他去上海工作,不料在途中被敌人发现,不幸死于乱枪之中,时年39岁。

 

沿一扇书香村的白色围墙行走,还在门外,记者便能远望到一户人家大厅中间横梁上金黄色的“忠厚传家”四字。

 

李正东告诉记者,该户人家曾经培养了7个大学生,“从1977年恢复高考那年开始到1979年,三年间,家中5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后来,两个较小的孩子也考上了大学。现在,除了两个留学国外,其他5人均成为了高级工程师、教授、校长……7个子女个个都是高级专家。”

 

“不仅祭祀是庄严的,孔氏家规也很严格。”孔平舟说,对于不遵守家规的人,家族管理委员会予以严肃批评教育。“在过去是要用戒尺打屁股的,现在当然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为主。”

 

除了“家规十则”,还有“家规十戒”。目前,金石村孔氏后人在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就有十几个,“孩子们崇尚孔子,爱读书,且大都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志向远大,因此,人们把我们这一带称为‘耕读村’……现在我老了,什么最值得我高兴?当然是后人勤耕读最高兴!”

 

 

“国乐古礼在浏阳”,海内外祭孔古乐“莫不出自浏阳”

 

史料记载,自孔子殁后,鲁哀公在曲阜孔子故里建庙祭祀,而后延及秦汉以迄明清,祭孔之礼均为历代君王所重视,长盛不废,即便如朱元璋禁绝淫祀者,也未敢轻易废除祭孔。

 

然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以及封建王朝的灭亡,民智日开,对孔子的圣人崇拜也开始动摇,导致很多祭孔仪轨也因之断绝。

 

然而,1984年曲阜孔庙首次恢复民间祭孔之后,全国各地恢复祭孔的活动便陆续展开。及至近几年,祭孔更是为大众所推崇,海内外遍地开花。因有了孔氏家庙,金石村成了人们每年祭奠孔子的最佳场所。多年前,这里就是举办盛大祭奠孔子活动的场所。

 

春秋二祭是孔氏家庙的重头戏。春季祭祀在清明,秋季祭祀在孔子的诞辰,尤为隆重。孔平舟给记者讲述了祭孔的“程序”:祭孔大典开始,随着鼓声响起,孔庙大成门缓缓打开,三名主祭官踱方步至来宾前,行拱手礼、引领嘉宾及孔氏后人等进入孔氏家庙。

 

“祭祀的时候,必须表情肃穆、举止庄重。拜孔子之前先拜更大的长辈,是儒家长幼有序的体现。”随后,身着古服的乐生严格遵循传统礼仪规制对浏阳文庙祭孔音乐进行完整展示;一手执斧、一手执盾的舞生随着音乐起舞,其动作幅度并不大,一招一式与音乐相吻合。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地处浏阳城区的浏阳文庙保存了中国民间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孔音乐浏阳古乐……乐生奏古乐,乐曲优雅古朴,舞生闻声起舞,场面十分壮观。据孔平舟介绍,当年,曾国藩观看了浏阳古乐演奏后,称赞音节清雅,令人想起夏商周三代朝廷奏乐的盛况,大有“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在日记中记下了浏阳古乐乐师应邀到安徽演奏古乐的情况:“酉初,贺宏勋带浏阳精于古乐者邱庆龠等六人来……固令奏乐,以鼓节之。音节清雅,穆然令人想三代之盛。古昔圣王修己治人之术,其精者全存乎乐,而后世之独缺者,乃首在乐。余因古人治兵之道,作诗之法,皆于音乐相通,而懵然不知,深以为耻。”

 

因曾国藩父子的鼎力推荐,浏阳古乐在全国名声大噪,就连山东曲阜的孔府,也派人到浏阳观摩古乐,仿制全套古乐器。那时,每逢一年两度的祭孔典礼,都会引来全国各地的不少名士前来观摩,甚至曾国藩、袁世凯等也亲自或派要员参加。

 

“浏阳古乐舞庄严而肃穆,舞蹈中的躬身、侧步等动作,是儒家思想中礼让的一种表现。”浏阳市文化馆副馆长王娜娜称,早在清道光年间,浏阳就专门成立了礼乐局,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祭孔大典,有“国乐古礼在浏阳”之说。

 

与其它地方祭孔不同,浏阳祭孔所用音乐为浏阳独创。浏阳文庙祭孔音乐,又称“浏阳古乐”,是一种融乐、歌、舞、礼于一体的祭祀音乐。它始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系浏阳礼乐局首任教习——清监生邱之稑创编,100多年来代代相承,是中国祭孔礼仪中较为完整的古乐。

 

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冯呤轩在日本考察了祭礼乐歌,说:“大都同于浏曲。”所以,清末以来,包括今年海内外祭孔所演奏的古乐“莫不出自浏阳”。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