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贤观是恶劣的骗局
作者:克利夫顿·马克
译者:吴万伟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二月初七日己酉
耶稣2019年3月13日
“当出生于最贫困环境中的小姑娘都知道,她像其他任何人一样同样有成功的机会时,我们的理想信念才是真的。”
——巴拉克·奥巴马总统2013年就职演讲
“我们必须为美国公司和工人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2017年就职演讲
尚贤已经成为首要的社会理想。无论意识形态如何,各个政客都频繁地谈到这个主题,人生的奖励---金钱、权力、就业岗位、大学录取——都应该根据技能和努力来分配。最常见的隐喻是参加竞争的选手必须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获得与其功德相符的地位。从概念上和道德上看,尚贤被呈现为与世袭贵族制正好相反的制度,在那里,人的社会地位纯粹是由偶然的出生所决定。在尚贤中,财富和优越地位是对你功德的合理报酬,而不是外部偶然的意外收获。
大部分人并不认为应该按照尚贤原则来管理这个世界,他们只是认为这个世界带有尚贤色彩。在英国,2009年英国社会态度民意调查的受访者说,如果你想爬上高位,努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或“非常重要的”。2016年布鲁金斯学会发现,69%的美国人相信人的智慧和技术获得了奖励和回报。两个国家的受访者都相信,外来因素如运气或出生于有钱人的家庭等并不那么重要。虽然这些观念在这些国家宣扬得最多,但其实,它们在全世界都非常流行。
决定成功或失败的是功德而非运气这个观念虽然在世界上普遍存在,但它明显是骗人的胡扯。这并不是说功德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好运带来的结果。天赋才能和有时候被称为“坚毅”的刚毅顽强等潜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因天赋和生长环境。
这并不是说每个成功的故事都是归功于偶然的环境。在《成功与运气》(2016)中,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回顾了导致比尔·盖茨(Bill Gates)创办微软的成功旅程以及他本人作为经济学家的成功中的运气和偶然因素。好运的干预在于赋予人功德,其次在于提供让功德转变为成功的有利环境。这并不是否认成功人士的勤奋和才华。但是,它的确表明,功德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极其脆弱,说破天也不过是间接性的。
在弗兰克看来,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取得的巨大成功,这种情况就更为真实。当然有很多编程者的技术与盖茨一样好,甚至更好,但他们并没有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在竞争性的环境中,很多人有功德,但成功者很少。差距就是运气造成的。
除了虚假之外,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相信尚贤会让人变得自私,更少自我批评,更容易歧视他人。尚贤观不仅错误,而且还很恶劣。
“最后通牒博弈”是心理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一种实验,其中一个选手(提议者)得到一笔钱,并被告知要在他和另外一个选手(响应者)之间瓜分,响应者可能同意也可能拒绝。如果响应者拒绝,两人则什么也得不到。实验重复了几千次,提议者总是提出相对平等的分配方案。如果这笔钱是100美元,大部分建议是在40-50美元之间。
这个游戏的一种变体显示,如果相信自己的技术水平高往往导致更自私的行为。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中,参加者玩了虚假的技术游戏之后,再开始在最后通牒博弈实验中提议分配方案。那些被虚假地引导而相信“赢了”的选手留给自己的钱就比没有参与技术游戏的人更多。其他研究证明了这个发现。明尼苏达大学的经济学家阿尔多·拉切奇尼(Aldo Rustichini)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亚历山大·沃斯特罗克努托夫(Alexander Vostroknutov)发现,首先参与技术游戏的选手比参加机会游戏的选手更少可能支持奖金重新分配。仅仅心里拥有技能的想法就会让人更容易接受不平等的结果。虽然这个发现在所有参加者都适用,但在“胜利者”中的表现更为明显。
相反,感恩研究发现,牢记好运所发挥的作用的人往往更慷慨大方。弗兰克引用了一项研究,其中仅仅要求受访者回顾外在因素(运气和别人的帮助)对自己人生成功做出的贡献,这些人就比要求回顾内在因素(努力、技能)的人更容易慈善捐助。
或许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仅仅拥有尚贤的价值观似乎就鼓励了歧视性的行为。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学者艾米里奥·卡斯蒂拉(Emilio Castilla)和印第安纳大学社会学家斯蒂芬·伯纳德(Stephen Benard)研究了尚贤实践的尝试,比如在私有企业里实行按绩效分配奖励的方案。他们发现在公然宣称尚贤核心价值观的企业,经理分配给男性员工的奖金比女性员工多,虽然两者业绩考核一样。但是如果不公然宣称接受这种价值观时,这种优待就消失了。
这实在令人感到吃惊,因为不偏不倚是尚贤的道德吸引力的核心。“公平的竞争环境”本来就是要消除基于性别、种族和其他因素的不公平和不平等。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卡斯蒂拉和伯纳德发现,推行尚贤的尝试恰恰导致了它旨在消除的那种不平等。他们认为“尚贤悖论”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公然宣称尚贤价值观确认了这些人自己的道德诚意(bona fides)。既然满足于自己的合理性,他们就更不大可能去审视自己行为中是否包含偏见的迹象了。
尚贤是虚假的、并非有益的观念。就像任何意识形态一样,它的部分吸引力在于为现状辩护,解释为何人们属于现在碰巧所处的社会地位。人们更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这是根深蒂固的心理学原则。
但是,除了提供合法性之外,尚贤还奉承恭维了成功者。既然成功是功德决定的,每次成功都可以被视为自己美德和价值的表现。尚贤成为最自鸣得意的分配原则。其意识形态炼金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将财产变成荣耀,将物质不平等变成个人优越感。他让权势富贵者理所当然地把自己视为创造财富的天才。虽然这种效果在精英阶层表现得最为明显,但几乎任何一个成就都能通过尚贤的眼光来看待。高中毕业,艺术成就或者仅仅有钱都能被看作表明自己才华和努力的证据。同样道理,世俗的失败成为个人性格缺陷的标志,这给处于社会等级体系底层的人提供了一个理由,这是你们自找的,活该。
这就是特定的个人究竟是在多大程度上靠“自我奋斗”还是靠形形色色的“特权”取得成功的辩论总是让人情绪激动、热血沸腾的原因。这些争论不仅仅是谁得到了什么,而且是他们“凭什么”得到了现有的一切,他们的成功允许他们相信拥有怎样的内在品质。难怪在尚贤假设盛行的地方,将个人成功归功于“好运”的看法可能被看作是对人的侮辱。承认外来因素的影响似乎就贬低或者否认了个人功德的存在。
虽然尚贤为成功者提供了道德担保和人格恭维,但它作为世界运行的法则或者笼统的社会理想应该被抛弃。尚贤观是恶劣的骗局,相信这些胡扯会鼓励你变得狭隘自私,看不起人,对不幸者的困难冷漠无情。
作者简介:
克利夫顿·马克(Clifton Mark),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撰写有关政治理论、心理学和生活方式方面的文章。
译自:A belief in meritocracy is not only false: it’s bad for you by Clifton Mark
https://aeon.co/ideas/a-belief-in-meritocracy-is-not-only-false-its-bad-for-you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贝淡宁著吴万伟译《贤能政治》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
——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