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
为什么会有学者提出“英国人来自大湘西”的神论?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二月十九日辛酉
耶稣2019年3月25日
这几天,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法学教授杜钢建先生的一个论点在朋友圈涮了屏。杜先生说,不但英语来自华夏古汉语,英国人也来自大湘西。这个说法太惊世骇俗了,但略了解杜教授观点的人估计都知道,杜教授认为,“无论是古希腊的三大民族,还是古罗马三大民族,他们都是在不同时期,从中国移民到西方的,而且从祖源上来推论,都起源于大湘西地区。”
这也是他前年出版的《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书的主要观点。这本奇书去年曾“震撼”朋友圈——原来,有网友看到了此书目录,惊奇发现这是一部脑洞大开的“神书”,便将目录贴了出来,果然引发不少网友啧啧称奇,转发评论。
此书到底有何“清奇”之处?我将内容概要及部分目录摘抄下来,你就明白了:本书旨在论证:“上古湖南地区特别是湖南与四川、贵州交界的大湘西地区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头,西方各民族来自先夏和夏朝以后华夏民族的迁徙,华夏上古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逐渐移民西方,形成后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本书部分目录:第一章白人也源于中国;第四章古希腊人来自中国;第五章古罗马人来自中国;第六章日耳曼人来自中国;第七章高卢人来自中国;第十一章第一节日本人来自中国,第三节箕子朝鲜源于中国;第十二章第一节东南亚人来自中国,第二节印第安人来自中国。
许多人看到目录,第一个感觉可能是:又一本“民科”作品。但事实上,作者杜钢建先生是湖南大学教授、博导,绝非“民科”,书的内容也不是游戏文字,而是杜教授认真“考证”的“学术成果”。然而,哪怕我们不带戏谑之心来读杜教授的这部著作,仍然会觉得,杜教授不但结论令人大跌眼镜,论证过程也是非常轻率。
杜教授的论证方法可谓简单粗暴,无非是从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印第安等文明体的遗迹、文物、文献记载、民谣、生活习俗中找出三两处与华夏文明相似的地方,便得出古希腊人什么的全来自中国的结论,比如杜教授发现,“印第安人的许多生活习惯、劳动工具都与湖南民间相似,如印第安人捕鱼用的竹篓至今仍和湖南人的捕鱼竹篓一模一样”,因此,“湖南人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之一”。
这个脑洞未免开得太大了。如果是写小说,脑洞大开是优势,比如鬼马作家马伯庸先生写过一部小说《殷商玛雅征服史》,讲述攸候喜指挥官带领二十条大船的殷商军团,周游世界,阴差阳错踏上南美洲,开始他们的征服史。充满奇思妙想。但学术书要是也这么写,唉,该让人怎么说好呢?
人类社会早期,各个文明体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出现若干相似之处,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比如东西方都有“大洪水”的远古传说,比如西方的“万圣节”跟中国的大傩仪很像,比如几乎的文明体都不约而同地发明了枕头,湖南人显然也使用枕头,难道可以据此认为各个文明体都来自湖南?
我其实并不想反驳杜教授的论证,因为他的论证之粗疏是显而易见的。我更好奇的是,为什么杜教授会认认真真写出这样一部奇书。
从近代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来看,这本《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的出现,可能是“物极必反”的结果,是思想史“钟摆效应”的体现。自晚清鸦片战争之后,昔日的天朝上国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遭遇一连串的挫败,中国知识分子日益自惭形秽,陷入深重的文化自卑之中,要打倒孔家店,要全盘反传统,要反思国民性,最极端的时候,连汉字都被认定是导致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必须完全废除,改用先进的拼音文字。
这种文化自卑感伴着数代中国知识分子与大众走过近百年时间。时至今天,随着国力的强盛,“亡国灭种”的集体焦虑已经消散,人们应该可以以更从容、平和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传统文化与历史了。但实际上,一部分学者与大众还保留着“贬中(中国文化)褒西(西方文化)”的惯性;而另外一些学者与大众,则出于对往昔极度文化自卑的逆反,生出了亢奋的文化骄傲。我想杜钢建教授应该就是文化骄傲的代表人物之一。
记得在一次研讨会上,杜教授提出“古攸县人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之一”(这一观点也收入《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书),另一名与会者呼应说:“3000年前的人类文明全部都是中华人种所为。中华是先进一万年,落后150年。”这句话,可谓点破了杜教授写作《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的宗旨。
但从效果来看,杜教授可能要大感失望,因为目前看到的反馈,基本上都是对本书内容的冷嘲热讽,作者本人也被网友戏称为“战狼学者”。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本书观点过于骇人听闻,另一方面,也跟时下知识分子圈的“贬中褒西”惯性有关。将杜钢建教授这本《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与另一本神书——朱大可教授的《华夏上古神系》比对一下,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了。
另一名教授提出的“现代人出东亚”路线图
朱教授《华夏上古神系》的立意与主旨,正好跟杜教授《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的完全反过来。朱教授想论证的,是“女娲、盘古、西王母等上古大神的‘外来身份’,黄帝是以西亚女神为原型的异乡神,西王母的原型是印度大神湿婆,等等。道家思想原型来自印度,墨家思想原型来自希伯来,秦帝国的制度原型来自波斯”。这个结论同样是够惊世骇俗的,当然,朱教授的论证方法跟杜教授的也是一模一样的。将两本书放在一起读,你仿佛会看到两位教授在打架,使用的招式如同一辙。非常有意思。
但更有意思的是,《华夏上古神系》问世后,好像未见有谁出言讥讽,反而被捧上天,被认为是“中国古史研究领域的重大收获”,“具有国际学术价值,是对世界学术的一次‘东方贡献’”云云。可见知识分子这个圈,心不是一般的偏。偏心的根源,就在于这一百年来的“贬中褒西”惯性。
所以我开玩笑说,杜教授的《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确实是扯淡,但朱教授的《华夏上古神系》何尝不是扯淡,双方都扯一下,算是扯平了。
哈哈。
附:杜教授对“英国人来自湘西”的部分论证
英国和英人的名字源于英山。在禹王时期伯益制作的《山海经》中已经记载有英山。《山海经》中的英山属于金属资源丰富的地区。
从《山海经》记载的英山地理位置看,英国曾经在今湖北英山县立国。我认为英国在今英山县一带立国的其他理由在于英国人是从六国中分离出来的。皋陶的后裔先被封在六国,后来又分出英国,故英国与六国的距离不会太远。英山县在今六安南边,包括霍山和金寨等地在夏商周时期都属于皋陶后裔的封地。
英国人迁徙到各地,将英地名带到各地。后来的英州、英县等地名也是夏商周英国文化传承下来的地名。按《万姓统谱》康庐陵人知英州。英国的后人中以国为姓的有英姓和英成姓。
中国古代的英国人也有一部分随着索国人一起移民中亚和西亚,并进一步移民欧洲。中国古代英国人在向西方迁徙的过程中曾经有一部分加入了苏毗国。苏毗人中盎格利夷人Anglii。盎格利夷人也是后来英国盎格鲁人的祖先之一。盎格利夷人以杨氏和娘氏为大族。英国的盎格鲁萨克逊人主要是由盎格鲁与萨克逊两个部落组成的。其中盎格鲁人曾经也是苏毗人的部落之一。
中国古代英国人将上古大湘西地区的女王政治带到了欧洲。古代苏毗人实行女王政治。其国代以女为王。《隋书·西域传》记载的女王姓苏毗,字末羯。苏毗人继承了上古湘西双女王治理的传统。在苏毗国,除了女王外,“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女王每五天听朝政一次,小女王则协助管理。王位由女王终身把持,女王死后,国中则厚敛金钱,求死者族中贤女二人,一人为女王,一人为小女王,共主国政。若女王死,则由小女王继任。
苏毗人的女王统治制度源于上古湘西女王制度。苏毗人移居欧洲后,直接影响到英国等国家女王制度的形成。苏毗人的双王制度对罗马等国家的双执政官制度与共和制度也产生了影响。(摘录自“大同思想网”公众号)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田飞龙】韩国瑜“登陆”的分寸与启示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