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教材编纂出版座谈会在川大复性书院召开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9-04-07 17:18:34
标签:中国儒学教材、复性书院

中国儒学教材编纂出版座谈会在川大复性书院召开

来源:“儒藏”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三月初二日癸酉

          耶稣2019年4月6日

 

中国儒学教材编纂出版座谈会

 

2019年4月3日,中国儒学教材编纂出版座谈会在四川大学复性书院举行。教材计划发起人陕西师范大学刘学智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王钧林教授,特邀嘉宾美国斯坦福大学谢幼田教授、国际儒联儒学与企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郭昱主任、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周之江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郭美华教授、成都大学魏红翎副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专家学者共二十余人参加座谈。座谈会由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古籍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持。

 

 

 

座谈会现场

 

中国儒学教材编纂出版计划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复兴儒学精神、重建儒学学科的有力举措。该计划根据儒学学科实际提出了儒学的学科结构及教材设想,整套教材由儒学通论、儒学通史、儒家思想等“八通”,儒家经典导读,及其它儒学专题研究构成。在编纂方式上,以约请专家编写和公开招标两种方式进行,力求保证教材质量,产生精品。自2016年首倡规划布局,2017年正式签约启动,目前已经收到由国内知名儒学专家编撰的10种书稿,包括干春松教授《儒学概论》、陈恩林教授《周易导读》《春秋三传导读》、丁鼎教授《礼记导读》、肖永明教授《论语导读》、杨朝明教授《孔子家语导读》、李景林教授《孟子义诠》、廖名春教授《荀子导读》《清华简导读》、蔡方鹿教授《宋明理学专题研究》。

 

座谈会伊始,舒大刚教授简要介绍了中国儒学教材编纂计划的具体内容、开展进度及遇到的问题,对继续推进教材修订和出版工作,交换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路。随后教材计划发起人刘学智教授、朱汉民教授、王钧林教授针对教材编纂开展情况、已收到书稿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极富建设性的意见。

 

刘学智教授认为教材计划的总体设计十分合理,尤其是从经典入手,将“史”和“论”,经典的解读和诠释结合起来,避免了以往泛化的、纯粹的概论模式的缺陷。本套教材立意出新,体现出区别于以往教材的特点。儒学本身的特质是注重践履实用,编纂儒学教材的出发点即真正的推动、普及儒学,让儒学进入生活,和人们的生活、身心紧密结合。从收到的几部教材稿件来看,基本贯彻了原先设想。经典导读应关注历史上的古注,并对其做必要的介绍和引征。教材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应避免过度研究性、学术性,但同时也没有必要对经典原文做无差别的全文白话翻译。

 

朱汉民教授回顾了教材计划从开始启动到写作到进入出版程序的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原初的设计。指出通过阅读元典来学习儒学、传统文化在大学内外都受到了广泛关注,经典导读类教材的社会需求量很大,编写难度也很大。目前所收到的十部文稿,有些较为成熟,可以很快推出出版,有些则需要做出修订完善后才能推出。儒学教材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对于体例多歧的现象,应该尽量统一,但同时不妨也具有一定包容性。此外,经典导读应具有一定阐释空间,易出现错误引发争议的白话翻译应谨慎对待。

 

王钧林先生认为教材计划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果令人满意。儒学教材编纂意义重大,它涉及儒学知识重组和价值重构,实际上体现的是传统儒学向现代儒学的转型问题。儒学的发展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体现了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对于十部书稿,总体上应给与充分肯定,但作为教材,还存在兼顾客观知识介绍与个人学术研究两难、体例不尽统一两方面的问题。同时,应注意儒学教材使用对象的问题,充分考虑受众的适用性。将教材篇幅与课时安排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

 

接下来,与会专家分别发表意见。郭美华教授对于儒学通论规划如何避免重复、体例如何统一、繁简字怎样使用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周之江副主任强调应明确专著与教材之间的界限,同时注意儒家经典的版本。郭昱主任指出企业界传播传统文化,亟需适合的儒学教材,教材编纂大有可为。魏红翎副教授结合教学实践,对提高教材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此后,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杨世文教授在发言中提出儒学教材应符合普适性、系统性、专业性、规范性的原则。王小红教授建议教材编纂应处理好普适性与个性兼顾。郭懿仪、陈长文、张尚英、李冬梅、田君、戴莹莹针对教材语言、通俗性、名词解释、设置思考题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意见。

 

座谈会最后,与会专家针对10部教材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修订意见。会后将请各位撰稿专家对书稿作出必要的修改完善,以期尽快出版面世。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