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刚】古人的勤学之风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4-16 23:24:53
标签:勤学之风

古人的勤学之风

作者:石志刚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三月十一日壬午

          耶稣2019年4月15日

 

中国历史长河中,勤奋者中不乏帝王、名臣、学者。这些杰出人物通过自己勤奋治政、勤奋为臣、勤奋好学,在社会中倡导勤奋之风,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政治和历史影响。仅以部分古代学者为例,来展示其倡导勤学之风的努力和成就。

 

学者对历史总结最为擅长,对规律把握最为全面,对社会发展认识最为深刻。他们通过勤奋地著书立说,来表达其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中强调:“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阅读学者之书成为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把利器。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思想解放、文化繁荣局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每一个派别都有各自代表人物,每一代表人物都通过著书立说来亮明其思想观点,以达到传之后世、用于治政的目标。孔子就是其中的典型。

 

孔子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衰微和没落。孔子一辈子都勤奋学习。孔子对自己好学不倦有一个客观横向比较,认为同辈人中很少有如他一样好学的:“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爱好读书,经常“发愤忘食”。他在读《周易》的时候,“韦编三绝”,说明其读书学习非常用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说明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刻苦学习,养成了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

 

孔子积累知识,不仅注重从书本中学习,而且还善于拜人为师,学人之长,表明孔子“非生而知之者”,而是如子贡所说孔子“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拜不同领域的高人为师,提升自己的学养。孔子问礼于老聃,学琴于师襄子,到郑国向政治家子产学习从政之道,到齐国向政治家晏婴学习治国之理。孔子还“不耻下问”,勇于向自己的徒弟提问并虚心采纳这些徒弟身上的某个优点长处。孔子同弟子子夏探讨《诗经》后受到启发;同弟子颜回探讨安贫乐道后受到启发。顾立雅在《孔子与中国之道》中对孔子的勤奋好学进行了论述:“在他自己的时代和他以后的时代,孔子都被看作是格外勤勉之人。实际上,在他死后很久写成的种种著作中,与孔子有关的传统说法的发展使他逐渐有了超自然的智慧,并且还把他描绘成一个精通各种古代知识和奇异学问的人。”

 

孔子在保留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着力甚多。孔子知识和阅历增长到一定程度时,融会贯通地整理和讲授《诗》《书》《礼》《乐》《易》《春秋》,以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孔子家语》,成为传世名著。孔子涉猎广泛,并且将所学知识整理成书,这是其伟大之处。蔡尚思在《我的孔子观》中说:“孔子的博学,以及他在传授、保存文化遗产方面所作的贡献,既与道家、法家相反,也为墨家所不及。就传播知识、保存古代文化遗产而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先秦四大家中占了第一大功。这是孔子最可尊敬的一面。”

 

孔子学习之勤、涉猎之广、写作之用功,非常了不起。更难能可贵的是,孔子能够认识到读书学习是一剂良药,可以及时矫正缺点,为完善人格提供良好镜鉴。关于这一点,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教诲弟子子路,如果一个人仅仅具备了仁智信直勇刚这些良好品质,没有用学习来做支撑,最终也会走向歧途。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司马迁对孔子勤奋好学的品格非常赞赏,引用《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表达对孔子为人和思想的敬仰。司马迁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尊敬之情,油然而生。德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思·韦伯在其《儒教与道教》中高度评价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家在以君子理念为毕生奋斗目标过程中所展示的境界:“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有可能臻于完美,而这指的是文献经典的学习。”“‘君子’凡事都不断地和重新地反省与‘学习’。”如果不学习或者学习力度不够,孔子提倡的“君子”人格目标就不会实现,“追求知识就只是浪费精神,仁慈会成为愚蠢,正直会成为缺少谋略,刚毅会成为粗鲁,大胆导致不逊,而性格的倔强则导致放肆不轨”。

 

从孔子到清朝,学者学术著作不断涌现,学术成果不断涌现,离不开学者的勤奋好学和刻苦钻研。到了清朝,学者的知识沉淀、学术修养都增强了,这使得清朝出现了一大批致力于学问的学者,他们明性见悟,参透人生,洞彻万物,勤奋撰述,使自己的著作得以流传于世。

 

康雍年间,有一个叫李恕谷的学者,拜颜习斋为师,钻研学问,日新月新,每天都有进步和成就。李恕谷早年富有实践精神,不尚空文,晚年,因求教者众,遂写书传世。李恕谷所写《小学稽业》五卷,《大学辨业》四卷,《圣经学规纂》二卷、《论学》二卷,《周易传注》七卷、《诗经外注》八卷等书,传之于世,影响深远。

 

与李恕谷同时代的另外一个学者叫昆绳,才气横溢,著书立说从未断过。早年,昆绳撰写《兵法要略》《舆图指掌》等书。等他年纪稍大,拜颜习斋为师后,效仿其师作日记以修身,更著有《平书》十卷、《读易通言》五卷等,传之于世,影响深远。

 

当时还有一个学者叫程绵庄,年少好学,致力于治经,博采清初各家所长,其著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他撰写的《易通》六卷、《尚书通议》三十卷、《论语说》《周礼说》各四卷、《春秋识小录》三卷等,学术功力尽在其中。这些学者的共性都是喜欢学习,勤奋读书,立志写书,传名后世,且都做到了。

 

李恕谷、昆绳、程绵庄为代表的学者,前承明末清初思想,后开晚晴求实学风之门。通过勤奋治学,写出了大量的学术专著,不仅有了做学问以实的功效,还将求实勤奋的学风传承下来,影响深远,直接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家勤奋著述、探求规律、追思真理的进程。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