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汉简《论语·知道》篇首章释义
作者:杨家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四月初十日辛亥
耶稣2019年5月14日
“道之易”在于以小见大
那么,什么是孔子所发现的“道之易”呢?据学者考证,此章与《礼记·乡饮酒义》《荀子·乐论》《孔子家语·颜回》等联系紧密,然对比文本可见所论并非一事。《礼记·乡饮酒义》《荀子·乐论》皆点明“吾观于乡”,是针对乡礼所发;而《孔子家语·颜回》是就颜回对子路论勇力与德行而发,虽论道之美,却并未言道之易。因而,海昏侯墓与肩水金关《论语·知道》简应与《礼记·乡饮酒义》《荀子·乐论》属同一系统,而与《孔子家语·颜回》关系略远。或者,《孔子家语·颜回》此章为两章误合,这里谨存备考,不作过多推论。
《礼记正义》引郑玄注云:“乡,乡饮酒也。易易,谓教化之本,尊贤尚齿而已。”孔颖达正义云:“言我观看乡饮酒之礼,有尊贤尚齿之法,则知王者教化之道,其事甚易,以尊贤、尚齿为教化之本故也。”可知孔子感叹连日的道之易,是由乡饮酒礼所体现出来的。而孔子如此重视乡饮酒礼的原因,则在其虽为乡礼,却体现“尊贤尚齿之法”,这正是关乎王道治平的大事,以小见大,由此孔子感叹此道易易,却没有人愿意去践行。
孔子对乡饮酒的态度还见于《论语·乡党》“乡人饮酒”章,云:“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笔者家藏清代孤本文献论云:“上条敬老,下条尊神。敬老则人知高年之宜重,尊神则人知古礼之宜遵,皆以敬行之。俱在‘乡人’字上见人轻我重之意。”两条皆为乡人之事,饮酒、祭神俱为乡礼之大者,而乡礼之大端,正在于尊老敬神而主敬。由此可推论,孔子之所以尤重乡饮酒礼,正在于以小见大,从微细处见王道秩序之大端。这与《中庸》记载孔子由郊社之礼、禘尝之义论“治国其如示诸掌”有相合处,即“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类似的内容亦可见于《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可见,昭穆之序与老幼之序皆为伦理之反映,正为孔子所重者,而二者又是相通的。这也正是孔子在这两处都强调治国之易的原因。
笔者此件家藏文献正论及《论语·乡党》与《礼记·乡饮酒义》“知王道之易易”之间的关系,云:“试更观其乡人饮酒。夫乡之饮,有于庠者,则以宾贤能也;有于序者,则以正齿位也。在乡大夫则三年而一举,州长则春秋而再举,党正则一岁而一举。我鲁秉礼之邦,其犹行此礼,与夫子所以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昜昜(易易)也然,而非是四者。”其中可见乡礼与国礼相通之处。虽乡礼囿于条件,不能完备,仅略仿其一二,但其中宾贤能与正齿位已体现国礼尊贤敬老的精神。彼时乡礼渐不为人所重,而鲁犹行此礼,是为孔子感叹的原因。
此外,《礼记·乡饮酒义》也有相关阐释,如“致尊让”“致敬”“明尊长”“明养老”等,云“故圣人制之以道”。又云:“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国矣。彼国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礼记·射义》亦云:“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其中所体现出的尊让、致敬、尊长、养老、孝悌、名分等礼的内涵正是所云“圣人制之以道”和“政教之本”,也正是《论语·知道》简“王道之易”所在,由乡礼而见王道之义。
由此可见,在孔子那里,治国、御天下之道其实并不神秘,而有着切要钩玄、以小见大之效。所谓“道之易”,其实与孔子一贯主张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是相合的,即假如人人回归礼的内涵,那么天下人自然都成为仁人,社会也就太平了。对于君王来说,只要从最细微处把握好尊贤敬老的伦理规范,那么治理天下就易如反掌了。可惜人们大多只关注宏大表象,忽略了最基础的人伦道德内涵。这正是孔子感叹连日的原因,同时也体现了孔子由“礼”见“仁”的思想内涵。
(本文系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课题“出土‘书’类文献思想研究”(CTWX2016BS026)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