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笑非】国朝儒学儒教因缘考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9-05-16 00:22:58
标签:儒教
吴笑非

作者简介:吴飞,字笑非,号太常、经礼堂,男,辛酉年(西历1981年)生,山东济南人。业郑学,尊周书院(网站)、道里书院(网站)管理员。出版有《汉学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4月)《礼学拾级》(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国朝儒学儒教因缘考

作者:吴飞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四月十一日壬子

          耶稣2019年5月15日

 

本篇仅作为当事人,回顾一下当时儒家名号的背后意图。也希望更多亲历者回忆和探究。

 

一、使用儒教而不是儒学,是因为反对学术化儒学

 

我觉得这是十多年前的共识,即早期的儒生无论来自体制外内,都不满于学术研究的范式,都认同最重要的是恢复儒家作为一种信仰(类似价值观、世界观)的地位。

 

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为了区别于可能带来学术化误导的“儒学”,所以大家选择了儒教,或者中性的“儒家”,或自称“儒生”,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当年自称儒生还是需要勇气的)

 

二、多数使用“儒教”的同道,都会对“宗教”重新定义,以区别于基督教、佛教式的理解

 

有朋友会解释说,“儒教”不是“宗教”,而是“教化”的教。有人会解释“宗教”在西方的早期观念中,也并无基督教或佛教的观念,而更多集中于生活方式(当然也有事神的仪式)。

 

换句话说,使用“儒教”的同道一般都是区分“儒教”与现代一般意义上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充满迷信、崇拜、神化,乃至教团强制力色彩的“宗教”。而强调,儒教是“教化”,是个人的选择,是自我价值的归属。我认为这种主动和纠葛,事实上来自无奈,就是儒家的“教化”与“学术”的被分离。

 

三、“教化”与“学术”的被分离

 

这种分离意味着号称掌握儒家高级学问的人,甚至历史地规范了当代儒家学问的范式,是不从事教化的,是与教化无关。而从事着教化工作,或至少向往于教化流行的早期儒生,又被认为是没有“学术”的,确切说,是不可能有参与学术的话语权的。他们唯一幸运的,只是赶上了网络时代。

 

这种被分离是没天理的,但经历了两次加强。

 

1、四库开馆和文字狱。此前,是顾亭林、颜习斋、李二曲先生的实学,是吕晚村、唐圃亭、黄梨洲先生对道学心学的阐扬。此后,则是与宋明断裂的清代汉学(也不是汉儒的汉学),对宋明的嘲讽,对小学和辨伪的夸张(诚然一切皆起自前朝)。是官修四库明确表达了这种好恶,并令天下人视为令甲。当然,标志性的也还有清国皇帝的临壅讲学(是他口含天宪,而不是折节大儒),再就是直接毁掉道学先生名誉乃至肉体的文字狱。所以此后的儒家,学术和教化是必须分离的(孔止堂先生因《家仪》议论清代丧服而获罪,可为缩影)。

 

2、整理国故。接前边,我们也不要小看清代的儒生,他们在压力下是创造了分离的学术,但并非没有保存教化的火种,比如清末文网稍懈,尤其列强欺凌之际的清道学、清公羊是留下许多实迹的(固然我认为不宜高估)。但旋即儒家成了落后挨打的替罪羊,一番欧风美雨后的所谓“整理国故”则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们接续了清国盛期的餖飣之学,又得了西洋学术的加持,便以为理当如此,别无分号了。同时,他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但由于经术有限,往往是洋大人理论先行。于是东夷西戎说、古史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官僚主义等等纷至沓来。像港台新儒家,颇为自负的,居然是把一切社会制度委托西方,把儒家限定在道德伦理层面上。问题是儒家在道德方面真的别得过奇人奇迹代有人焉的基督教、佛教吗?但无论如何,他们曾经试图在美国小镇推行一下儒家伦理吗?不会的,只是做做学问,做做对西方人畜无害的学问罢了。

 

3、现在,我们仍面对着这种被分离。事实上,当代只有西学,尤其自由主义体系下的政治、经济学,才是教化与学问合一的。而这,正是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所在。是继续奉英语民族为神明,被人肢解(或温水煮青蛙),还是空手夺白刃,光复华夏?

 

四、我知道,儒教现在不好提了

 

我也不认为乡村教化或者搞个私塾就是儒家教化的实施,不可能的。我们面对的是教化与学术的被分离,从而掌握学术话语权的人可以利用儒家(或只是所谓求真务实意义上自称长于儒家),还是保留儒生的本色,因名责实,实事求是地去繁荣学术,成就教化。“儒学”的名号没问题,学术就是教化,教化必须依托于学术。

 

五、怎么因名责实?

 

我认为国朝尚质,则例当舍文返质为第一义。儒学的话语不应该建立在教授头衔或者商业炒作的基础上,而应更真实,更质朴。如果你号称懂得儒学,甚至长于经典,那就讲一遍吧。在网络时代,放到网上,本身就是教化大众,俾世人知有儒生,知有此经。头衔或资本不应成为你讲学的障碍,因为这不过是每周抽点时间展示一下自己的学养,解答些网友的问题罢了。如果不能,只是没有。当然,儒生不需要个个经纶,我们更需要实干家,那就更质朴了,用大家公认的成就说话,比如我组织了哪里的祭祀,我们家族率先恢复了祠堂,奉行了家礼,我们支持了几位儒生的学业或者著作出版,我们创建了什么学校,奉行哪位先儒的理念,我们培养了几位人才。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