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其】为政之道 修身为本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5-25 10:26:04
标签:为政之道、修身为本

为政之道 修身为本

作者:乐其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四月二十日辛酉

          耶稣2019年5月24日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


——习近平2019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古语有云:“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大意是从政为官的根本在于修养自己的品性。修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这里“修”主要是指整治、锻炼、学习、提高;“养”是指培育、涵养和熏陶。概括地说,修养主要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标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品质。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就主张人要修身,认为修身或修养是把社会道德规范变为人们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使之成为意志坚定、道德超拔的“君子”的关键环节。最经典的表述是《大学》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不仅把“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提,而且把修身作为前提和基础来看待,即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官员为政必先修身,通过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方能担当“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古人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古人修身强调自律,把检省自己作为每日的必修课,把外在的“制约”化为内在的“守约”。北宋官员赵概在案头摆放一个瓶子,以及黑白两种豆子,“起一善念,投一白豆于瓶;起一恶念,投一黑豆于瓶”。刚开始,黑豆甚多,但随着他时时内省、磨砺克制、改过迁善,瓶子中的白豆自然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司马光每天就寝时,都会反省这一天的所作所为,如果与所拿的俸禄相当,就能睡个安稳觉;稍有不及,则“终夕不自安”。明代何良俊对此评价说:“今之士大夫每日饱饫肥甘,不知临卧时亦曾打算一遭否?”自省自律,当如赵概、司马光,方能控住“心魔”、净扫“心地”,渐入“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的人生之境。

 

经过长期的探索积累,我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整套磨炼意志、砥砺精神的修身功夫。举其要者,有“格物”“守静”“慎独”“克己”“持敬”“诤谏”等。格物,就是学习研究,只有通过学习知识,了解事物的“理”,才能正确把握修身的方向和方法。守静,就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保持人生的定力。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的自觉,按照道德规范行动,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和原则的事。持敬,就是要心存敬畏、戒惧,任何时候都不放纵自己,不忘乎所以。诤谏,就是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要相互砥砺、直言规谏,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共同修身进德。这些沉淀几千年的修身方法,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凝聚着古人做人的智慧,对于今天党员干部修身仍然很有借鉴意义,值得认真体会践行。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