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榛作者简介:林桂榛,贛南興國籍客家人,曾就學於廣州、北京、武漢等及任教於杭州師範大學、江蘇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等,問學中國經史與漢前諸子,致思禮樂(楽)刑(井刂)政與東亞文明,並自名其論爲「自由仁敩與民邦政治」。 |
关于孟子“乃若其情”的讨论(一)
作者:林桂榛、陈乔见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五月初六日丙子
耶稣2019年6月8日
【陈乔见】朱子《孟子集注·告子上》解“乃若其情”一章云“情者,性之动。人之情,本但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则性之本善可知矣。”本但一句殊不可解。
【林桂榛】人之情,本但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则性之本善可知矣。——请查可靠本子核对,“本但”从前读,且疑但字或讹自善字,即“人之情本但[善],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则性之本善可知矣”。此章“情”非望文生义的情性之情义,乃情实情况义,情实情况之情多见多用,如《论语》的“不用情”、“得其情”,《孟子》“物之情也”、“声闻过情”、“乃若其情”、“岂人之情”,《荀子》“知其情”、“以情言”,“万物之情性”,《易传》“天地万物之情”、“天地之情”。请酌!
【林桂榛】人之情,本但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则性之本善可知矣。——但有只的意思,本但即本只。若朱注本子无讹,但就是只的意思,即:人之情本来只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情是性动嘛!
【林桂榛】查了下宋代古本,“本但”原文如此!(见图1)
【陈乔见】戴东原谓“情犹素也实也”,与孟子诸“情”字的用法较为一致。但窃以为这不是分歧的重点,因为在孟子看来,人之情实就是皆有四端之心。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吾所谓善也。”我现在倒是觉得最简单的解释最顺畅,即若顺其情(四端),则可以为善,这就是我所说的性善。这颇符合孟子以心善(即人皆有四端之心或情)道性善的理路,“顺”正与“扩而充之”以及顺杞柳之性而为仁义相应。赵岐与朱子之说,似乎是循环论证(beg the question),姑但就朱子言,在朱子哲学中,性本善,情有善有不善。然后他以此义理来主导孟子的解释,于是就有“本但”之说,细玩此语,有点类似英语之虚拟语气,本只可以为善,反证实际上是不必为善或善少而不善多。以本但可以为善之情来证明性本善,而情之所以本善是因为情乃性之发。这里的循环论证是,用情善证明性善,又用性本善说明情本善。朱子良工用心颇苦,然终究与孟子有别,固有“本但”这一费解的说法。
【林桂榛】朱子理解孟子那句,当是条件句式:情都可善,性当然善。至于朱子如何理解“情”,乃是朱子的事,是朱子理解的“情”;朱子讲“理”也一样,朱子的理未必是孟子的理。思想家就这样,喜欢灌自己的思想,六经注我也难说,朱子不拿学位不评职称,就搞思想。孟子拿“四端”证性善,是落俗以与俗人辩性善,实际上他的性善论不需要辩,他心中的性善就是天善故天赋人性也善,所以他斥俗辩者不顺本顺性,害性悖性,穿凿以智,如此等等……在信念者看来,天善性善,上帝善子民善,这还需要从俗论证?一论证就落俗,落俗就从俗,从俗就有漏洞。今日不当从俗去论证孟子性善如何科学化成立,而当体悟孟子大体大本、尽性知天的精神。天善不恶,性善亦然。
【陈乔见】老天喜怒无常,没法体悟他的善性。
【林桂榛】朱子我不懂,但冯友兰、张岱年、余英时等解孟子天人论甚好,最近流行的科学主义解孟子性善则甚差,简直完全不着“天际(性本)”,不得大体、大本已失。
【林桂榛】老天喜怒无常——孟子对手墨子天志论不是这样,早期都认为天有意志,当然是正义善良的意志或精神或实在。孟子学了墨子天志论,但灌入了他崇尚的儒家仁义礼智等了,没那么天鬼了。
【陈乔见】《诗经》中已经有很多怨天的情绪表达。
【林桂榛】孟子该章引的《诗经》“好是懿德”那句呢,思想家都是有选择性的,搞自己一套,呵呵。
【林桂榛】人之情,本但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则性之本善可知矣。——补充一句,“但”多有假使假如的意思,此“本但”是不是“假使可以为善……则……”,这倒与“假如—那么”句式很相契,此“但”当是假如的意思而非只的意思?本来假使……那么“性之本善可知”?
【陈乔见】如此则性善真是一假定了。
【林桂榛】人之情,本但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则性之本善可知矣。——我觉得这意思可能更接近朱子的注义:情啊,本来假若它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那么“性之本善可知矣”。朱子还是由情到性的论证(当然他认为情为性动)。不过朱子或误解了此“情”,孟子本义还是“情况”,章义是:人的实情啊,是可以为善的;为不善不是其才(能)的过错,这就是“性善”嘛(证明了性本善嘛)。你反说“如此则性善真是一假定”,若就此而言,也成立啊(孟子当然不认为是假设),所以面对俗人质疑,孟子也闪烁一下嘛,不退步,也让步,呵呵。
【林桂榛】严格说来,“乃若其情”的其字,应指代前文的性概念,就是说性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善,不是说人之情可以为善,也不是人可以为善,“非才之罪”的“才”也是性的才,也即性的能力。总之,还是由性可以善,以说明性本有善,成善有源有本,本源论,质生论,根子还是善的啊。
【林桂榛】如此则性善真是一假定了——性善论于荀子式经验主义思想家是假定,于孟朱或柏拉图式思想家则不是假定,似乎跟西洋的“上帝”观念一样?
【陈乔见】情本但可以为善之情专指四端而不涉七情,朱子曰“四端是理之发,七情是气之发”,四端发有中节不中节之分,故有善有不善,然其本可以为善则无疑。如此,朱子此句可冰释矣。
【林桂榛】如此,朱子此句可冰释矣——符合朱子思维理论,符合孟子性是善本善纯善全善观念,高!!(与性对言之情,是汉儒以来核心哲学概念,赵岐同之,《说文》如斯,与荀子性情论或有异,且孔孟不似赵朱一样言情。私见,供酌。)
【陈乔见】朱子此说可说明情本善但仍有循环论证之嫌。性情对言(情乃性之发或动)确实至少自汉儒已如此。
【林桂榛】宋儒(理学)与汉儒有一脉相承处,这个清代民国人说过,很明显的。
(此上4段12.30补)
【林桂榛】宋本如此!孟子精神牛轰,荀子学问牛轰,但都不如师祖孔子牛轰。
【林桂榛】再来一宋本(见图2),“本但”二字没错!
【陈乔见】文字没错啊。
【林桂榛】“其情”是“性之情(情实)”,“本但……”是“本假如……”。这个更合上下文及语法。应当是“性可以为善,乃所谓善也”。
【林桂榛】你说“真是一假定”?
【陈乔见】我意,所有人性论都是在讲述人性的某个方面的事实,绝非假定。
【林桂榛】你说“真是一假定”,或然。王国维早说抽象人性论都是假设。一种现象,局部真理?全称判断受阻,就是假定啰。
【陈乔见】孟子曰“人皆有”,实有而非假有。
【林桂榛】万物皆有“天理”,于此,朱子是实有论,戴震是假定论(言不成立),两个层面的意思。
【林桂榛】于人皆性善,孟子真理论,荀子假定论。于人坏,孟子假定论(孟子不否说人坏,傅斯年说套孟喻水等逻辑也可得性恶),性恶论者则实有论。
【林桂榛】王国维早说性善、性恶都是虚论!
【陈乔见】赵岐注同章云:“性与情相为表里,性善胜情,情则从之。……能顺此情,使之善者,真所谓善也。”亦不知所云。
【林桂榛】性本理路,性善当然性胜情了,情是末从而已矣。顺情而情善,那当然全善了(情与性皆善),于是就是真正的善(全善至善)。大体如此意思,也不拗口。
【林桂榛】孟书“乃若其情”章(其字指性),它实义是:至于性的实际情况,则是可以为善的,此乃所谓(性)善;假使为不善,也不是才(能)的过错。意即:性可以为善,性能善,性本然善,性本有善,也即以“可为善”驳“性不善”之诘。另外,“可以为善”此“为”是作为义?成为义?学习义?需具体考析分辨。
【陈乔见】性善胜情,是用要证明的目标(性善)作为立论的大前提。
【林桂榛】孟子的“性善”不需要证明,孟夫子很烦别人跟他辩论“性善”,指责俗人不知本、差劲人、愚蠢,实在无奈时也只说实际上人人都可以成就善,有这个才能(能力)成善,这就是“性善”(意思是本根上善,为善从性而来也)!
(2018.12.27-28微信讨论,整理时略有文字校补)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尔雅台】论语中级读本:公冶长篇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