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书院院长严荣华:理解了古人就理解了书法
受访者:严荣华
采访者:杜华伟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表,原载凤凰网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五月廿二日壬辰
耶稣2019年6月24日
凤鸣书院(资料图)
近年来,当代书院在全国各地纷纷创立,数量众多、形态多样,对于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丰富民众精神生活、建设书香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凤鸣书院作为一个新兴书院,以“书法+”形式开展国学教育,集实体书店、文创产品、画廊展厅、设计中心和交流空间于一体。它始终以古典书法教学和传播为重心,致力于让书法爱好者以正确的方法学习书法,改变当代社会对书法的偏狭认知,希望影响更多人从学习书法学习传统文化,从读书学习书法。笔者于2019年6月实地调研凤鸣书院并访谈严荣华院长,在谈到创办凤鸣书院的初衷时,严院长说:“书院梦想这颗种子在十年前就埋下了。我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去准备,2018年年初凤鸣书院正式落地。学书法一定要像古人那样去学,要从读书、读经典开始。要了解国学优秀经典和书法的关系,理解了古人就理解了书法。”
杜华伟女士专访凤鸣书院院长严荣华(资料图)
以下为访谈实录。
杜华伟(以下简称杜):严院长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访谈!走进凤鸣书院,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静谧与雅致,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美与和谐。我的研究方向是书院文化与思想,近几年尤其关注当代书院,希望对当代书院的定位、功能、类型、机制以及当代书院对古代书院精神的传承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您作为甘肃这片土地上当代书院的创办者与管理者,一定有着特别的体会与感悟,今天想请您谈谈当代书院发展与传统文化教育问题。
严荣华(以下简称严):谢谢杜老师的访谈,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甘肃还有人研究书院这个课题,真好。凤鸣书院于去年夏至之日正式揭牌,今天我们的访谈又恰逢夏至,正好是对书院这一年来发展的梳理与思考。当代书院在南方很多,甘肃可能还很少,凤鸣书院作为其中一员,愿意为传统文化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很高兴有机会与您探讨书院问题,希望我们共同推动当代书院研究与实践发展。
杜:每一座当代书院的创立都有一段特别的故事,每一位山长都是故事的主人公。甘肃当代新建书院数量并不多,且运行时间都不长,还需要更多像您这样有情怀的人去推动。请您谈谈自己创办凤鸣书院的故事。
严:甘肃历史上曾有多所书院,但很可惜,目前基本上没有继续发挥书院功能的。在当代书院创办方面,甘肃省也算起步比较晚的。您说得没错,做书院绝对是情怀。其实十年前,我就有恢复老家苏山书院的想法,只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但是书院的雏形我脑子里一直有,书声琅琅、墨香阵阵,就像电视上的私塾学堂那样。我是民勤人,一提起民勤,很多人都会想到温家宝总理的十几次批示“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近些年,随着防沙治沙工作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实际上,民勤自古以来就有“人居长城外,文在华夏先”的美誉,是一个文风昌盛的小县城。我们民勤的孩子,从小,家长和老师对我们就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把字写好,字是门面,字如其人;二是要把文章写好,书以载道,文以载道。
我从小就喜欢书,会背的第一首诗是爸爸教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他还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小时候爸爸每到周末都会带我去新华书店,四书啊、唐诗宋词啊、四大名著那些大部头不管是经典、还是闲书,看得懂、看不懂的,只要我喜欢,爸爸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让我欣喜地搬回家,绝对不会说“你还小,现在还看不懂”之类的话。我想着要把书架摆满,那时候也有着小孩子的虚荣心吧!当然,民勤的孩子,基本上写作文是不会发愁的,河西很多单位的笔杆子多是民勤人就是证明。我在学生时代作文常常会被作为范文传阅,说明作文不是靠语文课,而是靠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和书法一样,都是功夫在字外的。
在做书院之前,我也从事过平面设计、企业高管工作,但还是因为放不下书法,所以一直在寻找机会。2016年年底幸遇这座大楼落成,我租下之后亲自设计、亲自督工装修,用了差不多半年时间配家具、软装,耗时一年多,一点一滴燕子衔泥般把这里变成了梦想中的样子。古代书院至少要有藏书、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功能,我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文创、展厅和交流的区域。
杜:凤鸣书院是一座年轻的书院,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书院。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名字的来历和书院的状况。
严:《诗经·大雅·卷阿》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鸣书院取其“凤鸣朝阳”的美好寓意。并且凤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非竹实不食,象征君子的高洁品格。凤鸣书院致力于打造一个“载道”的人文空间,立志让更多热爱传统文化人士有一个精神家园,影响更多的人拿起书本重返经典,让更多书法爱好者通过正确的方法学习书法。
书院长期开设了少儿国学课、书法课,成人国画课、书法课、花道茶道等传统文化课程,同时开展成年人的“静雅之行”书法+文化活动和少年儿童的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活动。未来还会进一步打磨课程内容。我一直希望能促成鲍鹏山教授创立的“浦江学堂”落地甘肃,让小孩子能从小系统完整地学习四书五经这些经典中的经典——元典,恢复古代小孩子学习的蒙学,因为现在很多社会问题都是由于蒙学缺失而导致的。同时这些元典也是学习书法的基础,是人生的底色。
杜:书院宗旨是确定书院发展方向、设置课程内容及开展日常活动的重要因素,请问凤鸣书院的办院宗旨是什么?
严:我做书院的初心是想让当代人重返经典,重拾优秀传统文化,追本溯源,用正确的方法学习书法。凤鸣书院的宗旨可以说是横渠四句中的“为往圣继绝学”,虽然听起来有些大,但这的确是书院发展的核心理念。
杜:您所提到的“古典书法”与现代书法有什么区别?它的精髓是什么?
严:众所周知,书法有“法”,这个“法”来自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几千年来的主流价值观是有道法的,背离了道的书法是没有灵魂的。古人在书法上的顶层设计融入了先哲的智慧,而书法所承载的“道”就是古人的价值观,书法和儒、释、道都是相通的,理解了古人就理解了书法。知道才能做到,所以学书法一定要从国学学起,先学理论、先得“道”,懂得了道法,再加上技法学习,即可事半功倍。简单地讲,古典书法重“载道”,而现代书法偏重视觉艺术。
凤鸣书院的书法教学特色就在于,对书法的教学不是单纯的技法教学,而是从文字、书体的演变、书法史、笔法的演变入手,先让学习者理解国学经典和书法的关系,道法、技法同步教学。我们主张少儿学书法,应该从读书起;成人班更应是读书人,不但要通读书法史,能讲书法史,还要了解中西哲学,端正书法认知。其次才是技法练习。国学的元典中无一不渗透着古人的智慧,不论是老师专业讲解,还是研学者集体诵读,学习经典都能够让我们离智者更近、离圣贤更近。
其实真正的书法并不需要去创新,甚至需要“守旧”,需要老老实实去学古人的经典。这些年,书法的展厅化运动让我们的书法离古典越来越远、离本真越来越远,学书者更多追求一种视觉效果,混淆了中西方美学的差异和承载,把书法变成了单纯的写字甚至画画、设计,就字论字的艺术加工。很多人忘了书的本体是什么,也没有从词源学上去考证什么是“书”。当你知道了“书”(繁体)是人的右手拿着毛笔让毛笔去说话,当你知道了“笔有四德”,你看到左手写字的、拿拖把写字的、用脑袋写字的、用针管射字的,你就不会把这些“大师”称为书法家了。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说书法一定要创新,要有自己的个性。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书如其人,一个人要变得优秀,不是光靠整容就够了,而是要不断提升和丰富自己的学养和内涵。一个书法家首先必须是一个学者,学、养兼修到一定程度,你的气韵、气质自然会展现在字里行间,藏都藏不住,那就是你的个性、你的风貌。
杜:书院的书法教室为什么叫“大书精雅”学堂,请问其涵义是什么?
严:“大书精雅”是凤鸣书院已注册的品牌,它代表了一种“国学+书法”同步授受的书法教学方式,这是百家讲坛《书法档案》主讲人于钟华老师率先在古典书法教学中提出来的。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中有一篇文章叫《大医精诚》,就是讲对医生的要求,认为看病是“致精致微”之事。同样,学习书法我们也有一个要求,即“大书精雅”。“大书”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大书法家,就是受人敬仰、影响力大、不受时空限制的书法家;二是指书法作品,相当于古人讲的“法书”,时空穿透性很强,能够成为别人的取法对象。所谓“精”是指向技术性的,即业务能力,写得精到、入微;所谓“雅”是指向艺术性的,即写得雅致、和谐,是一种境界。其实书法也是人伦关系、天人关系的一种投射,比如“林”字,其中的两个“木”必然要一个捺化成点才和谐,这就如同家庭里的夫妻二人,一定要有一方懂得谦让,双方要互相体谅包容,家庭才会和谐美满。又比如“和”字,右边的“口”就要写得比较小。除了“口”字框,其他凡是内含“口”这个构件的字,“口”一定要写得小,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构件从肢体上来讲它只有体而没有肢,或者说性格是“内向型”的,而从道的层面其实就是提醒我们要“讷言敏行”。所以说,书法并不是单纯的写字,字的构件之间、字与字之间,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书法其实就是东方哲学、就是“道”,里面有伦常关系。
杜:我注意到,凤鸣书院每间屋子的名字都很有深意,而且门牌设计也特别中国风,契合了书院这种古老教育组织的灵魂。
严:取名来自《大学》八条目——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室是格物致知,茶道花道教室是修身,名称与内容刚好契合。我自己的办公室取名“平天下”,有人说我一个弱女子口出狂言。其实,这里的“平天下”当解为“平心,平天下”,“事当两可要平心”的平,心平了,气和了,天下也就平了,也是我对自己修炼的一个愿景吧!在这里阅读经典、习练书法,关注社会、教学相长,让自己沉静下来,有所沉淀,如果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才能更多地去影响别人。
杜:素有“邓书院”之称的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说:“书院是中国读书人围绕着书,开展藏书、读书、教书、讲书、著书、校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书是书院的基础与本质,请问凤鸣书院在藏书、讲书、著书等方面情况如何?
严:书院一共有三个藏书的地方,楼下有樊登书店、蓝妹妹童书馆,楼上有秋树根书房。其中樊登书店多为面向大众的畅销书,是我引进的一个响应全民阅读的知识付费项目;蓝妹妹童书馆多为儿童读物;秋树根书房里国学经典、书法法帖类书籍是特色,占很大份量,比较齐全。藏书还在不断扩充中,都是我选的,虽然耗时但都能契合书院自身特点。书院除了藏书阅读与书法教学,同时也兼具保存、陈列、研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的功能。学习者在参观学习过程中,通过了解笔墨纸砚及其他文创产品,通过讲座交流与读书分享,学习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开阔眼界、交流心得、表达情感、增长见识。同时,我们还定期不定期举办新书发布会、书法雅集,并且长期坚持开展读书分会活动。
杜:古代书院都有自己的学田,或官府所赐、或乡绅所赠,通过学田运作解决书院经费问题。请问凤鸣书院是否有自己的现代化学田项目?
严:对于新成立的书院而言,经费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我们目前正在推广的“樊登书店”可以说是书院的一个学田项目。这些知识付费平台有强大的内容生产团队,一年365天,每周一本书,由专业老师解读。让忙碌的现代人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听书”,听完之后有选择性地进行纸质阅读和深度学习。有人批评现在的电子化阅读是知识碎片,我倒认为它与纸质阅读并不矛盾,一般人没有阅读大部头著作的时间,也常常缺乏选择阅读内容的能力。由专业老师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更好的帮助选择纸质书。而且“听书”这种方式也比较灵活,可以利用乘车时间、利用散步时间、利用做家务时间,它能让快节奏的现代人充分发挥碎片化时间的价值。并且我们樊登书店是“家门口的第三空间”,线上会员可以在线下阅读及购买实体书,喝着咖啡、闻着花香、翻着闲书,度过一个愉快的午后;或者周末带着孩子参加一场亲子读书会,都是生活里的一抹亮色。
杜:古代书院大都建在山水秀丽之处,师生一起读书、郊游、辩论,读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读书。我看到凤鸣书院无论是周边环境还是室内环境,都非常优美雅致,是一个能让人静心的地方。
严:凤鸣书院隐藏在黄河之北的碧桂园,很多人都嫌远,但做学问就是需要安静的地方。这个社区的环境和绿化本来就做得不错,周围大片绿地让人心情舒畅,我很喜欢这里。书院内部装修高度还原了古时书院的意境,白墙灰地、实木桌椅、素色窗帘、麻质桌布和坐垫等,都选择了荷花、竹子这些象征中国文人高洁品质的文化元素。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当我们踏足书院,穿行于藏书、名帖、字画和绿竹中,在悠悠的古琴声中读一本喜欢的书,安静地写一幅书法作品,或与三五好友一起品茗论道,真有古时文人的那种惬意。希望更多的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到这里来读书、习字,来与朋友、与自己对话,体验一种古典文气的生活。
杜:书院虽是公益性事业,但正常运行也需要资金维持,而且真正的古典书法并不是每个人都懂。那么,在市场与理想之间,您如何平衡?
严:忠于理想,面对现实;面对现实,忠于理想。我当初建书院的初心很简单,就是想为书法做点事情,同时也是为自己学习,教学相长嘛。目前没有企业或基金会赞助,也没有申请相关文化项目,主要靠父亲支持和自己努力。也有人讲我应该扩大招生规模等等,实际上我招收学生要求很严格,首先家长要热爱读书,并且对于传统文化和书法、做人的关系认知契合,这样的家长和孩子我才考虑接收,我不想为招生而招生。
别人都说书法要从娃娃抓起,但我认为更应该从成人开始。所以我招生是亲子共学,不单收小孩子。因为成人有足够的阅历与体验,有足够的文化积淀,更容易理解我讲的书法的道法。理解了道法再学技法是事半功倍的,道法和技法其实就是“庖丁解牛”和“卖油翁”的道理。而且,一个优秀的家长,一个有学习意识、重视传统文化的家长,本身就是一个好老师,能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很庆幸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你愿意用心去坚守,总会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来书院,哪怕是泡在那里看书、上自习,我都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成为我坚守的动力。
杜:研学是当代书院的一大重要活动,请问凤鸣书院的研学活动是如何设置的?
严: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创新教育、素质教育高度关注,让孩子出门看世界,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成为老师和家长们的共识。近年来,教育部等11部委也发文《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凤鸣书院,专门开设了书法+系列研学课程,促进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助推我市素质教育和全民阅读的开展。而且所有课程还能够家长陪同参与,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凤鸣书院研学内容的核心。来到书院,不论少儿还是成人,第一堂课都由我先讲解书法常识,比如我们会从词源学去揭示什么是“书”,书法之“法”是什么“法”、字法里面蕴含了什么“道”,并指导大家现场书写练习,感受经典法帖中的笔法。同时,我们的研学课程中还设置了花道、茶道备选环节,帮助学习者提升审美情趣与艺术情操,其他特色内容还有线装书、活字印刷体验。线装作为书籍装订的一种技艺,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而活字印刷术又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凤鸣书院研学体验让大家有了近距离接触了解古代文明的好机会。我们的研学活动主要面向于兰州市中小学生,家委会组织的居多,但也不限于此,也有外地来访者。前些时候澳门大学张昆仑书院师生一行在“甘肃丝路行研学之旅”的其中一站就安排在书院。在“大书精雅”学堂,我为大家做了“何为书法”的讲座,进行了古典书法的知识普及,并且指导同学们现场体验书写。在读书区域,大家还进行了一场“知行合一”分享会。
杜:除了平时在书院主持研学、教授书法外,您还通过什么途径去传播古典书法与传统文化?
严: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和瑰宝,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成为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一张独特名片。进入新时代,书法艺术从书斋走向了公共空间,我们要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来认识书法艺术,做好文化惠民活动,让书法扎根生活。我自己一直在坚持读书、写字。如果不出差,我基本上每天都写字,饭可能有时都忘了吃。
作为一个读书人,作为一个书法人,我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播优秀传统文化。2018年12月15日,我应邀做客《金城讲堂》,为兰州市民做了题为《书法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我从中国书法的起源、演变出发,探讨了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相伴相生的关系,并结合自己近30年的书法教与学的心得,讲解了读书与书法的关系,书法道法与技法的关系,让普通市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平时也会参与省书协、九三学社等举办的很多活动,比如参展、捐赠、义写等等。
杜:您说用了10年时间让书院落地,接下来也许还需要10年坚守才能够看得见成绩,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担当。
严:已经选择了,我就会一直走下去。因为爸爸经常说:只要是对人类、对社会有益的事,都应该有人去做。凤鸣书院的理念“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爸爸妈妈一直很支持我,无论从精神鼓励还是物质支持,真的很感恩我有这样的父母。书院成立一年来,得到了很多老师、朋友、同道的支持与鼓励,围绕书法开展了多种活动,在探索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当然,接下来的路也许依然充满荆棘,也许书院的梦想在我们这一代还不能实现,也许需要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经历过、奋斗过就已经乐在其中,此生无憾了。
杜:谢谢严院长接受访谈,祝愿您的书院梦真正实现,祝愿凤鸣书院在甘肃这片大地上开花结果,为传承古典书法与推动传统文化教育贡献力量。
严:谢谢杜老师鼓励,也希望您的书院研究取得更好成果。
【结语】
整个访谈过程轻松而愉悦,犹如老朋友在聊天叙旧,尽管我们还只是新朋友。在谈到书院的现在与未来时,这位80后院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忘初心,忠于理想”。是的,坚守最为困难也最为可贵,希望在甘肃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凤鸣书院,能像民勤风沙中的梭梭树一样坚强,希望严荣华院长能一如继往地坚守,陪着凤鸣书院一起长大。正如她自己书写的一幅作品中所说: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可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之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2019年6月21日访谈记录,2019年6月23日整理完稿)
【访谈者与受访者简介】
访谈者:杜华伟,哲学博士,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书院文化与思想。
受访者:严荣华,甘肃省青联委员、九三学社兰州市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共青团甘肃省委“国学之声”联盟专家、甘肃省企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洮砚协会副会长、甘肃凤鸣书院院长。
原标题:圆十年书院梦正古典书法名——访凤鸣书院院长严荣华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