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有一种文化,让人永远不会患抑郁症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9-06-25 22:44:14
标签:抑郁症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有一种文化,让人永远不会患抑郁症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五月廿三日癸巳

          耶稣2019年6月25日

 

昨天看一篇文章《中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一亿》。

 

虽未敢轻易认同这个数据,但是,从身边所认识和知道的人的情况看,抑郁症患者人数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却是事实。

 

有人就此问题问我,我说,凡是学习、体认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接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化之人,永远不会患抑郁症。

 

概抑郁症患者,其人多本性良善,只是心有郁结无法疏排,久之成疾。

 

中国传统文化让人务本守分,知荣辱进退、知得失顺递、知穷通贵贱,正确理解财富和地位,最终乐天知命,总之,一切困惑忧愁,皆有解法。凡无解者,皆是没有学到位、没有觉悟透彻。这个跟读书不读书还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许多农村人没有读多少书,但是却被这种乐天知命的达观化得透透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你听华阴老腔艺人白毛老汉唱的《好了歌》、《征东总是一场空》等等,无一不是对世事人生洞察彻悟后的通脱洒落,就是看得开,万千艰难困苦,总归换算成乐天知命的通达,没有怨郁,没有纠结。

 

所以我一直反感谭维维对老腔的利用,也十分不屑那些判断问题弃大抱小者说谭维维因此宣传了老腔这种说法,只是庆幸她没有带歪了老腔而已。她的那首歌儿,合不合韵先不论,从内容上说,无一字不是怨言,恰恰不是老腔的境界和高度。可以说,谭维维的这种歌听多了,才有可能抑郁,而听老腔就不会。

 

传统文化,道不远人,比如遇难解之事,让人“不迁怒,不贰过”,“不因一时之忿结终生之恨”等等,皆人心之清凉散。

 

从前的人,排解内心郁结,读书人去找先生、细民氓妇去找僧道、信洋教的找神父嬷嬷,皆得开示。犹如有病,知道向谁寻医问药。

 

今天的人,被所谓平等、个性、权利、多元、包容等等无比正确的大词儿愚弄煽惑,最终发现,那一套套大词儿,除了抬杠犟嘴用得上,真到了自己内心有需要时,越找它们,你的症状越严重。

 

又看到一篇公号文《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情绪控制》。与上一篇谈抑郁症的公号文正好对应。因而想起蒲城先贤王鼎常为人书写一副对联:

 

观天地生物气象;

 

学圣贤克己功夫。

 

——可见,能控制自己情绪的,唯圣贤能为。凡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即自己控制不情绪,但知道情绪稳定才是好的状态。先认这个理,至于个人行为,慢慢来,犯了毛毛,改!改了又犯,再改……

 

能在纷繁的生活中常常能克己者,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但是,不能不认这个理,即不能任性。

 

时尚哪儿有那么多快意事啊!

 

那天在讲座中,解释“君君臣臣”,先说君君:君,必先受制约,先担责任。举宋神宗例:神宗年轻,欲励精图治,时西夏屡犯西边,实在受够了,遂下旨用兵,未料失利,挫折感难忍,忿而命斩漕吏。次日问蔡确,蔡确对: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不欲自陛下始。神宗沉吟,乃命刺配。章惇朗声道:如此不者杀之!神宗问何故。章惇对曰:刺配,辱之也。士可杀而不可辱。神宗叹曰:竟做不得一件快意事!

 

至于生死之事,儒家说:“存吾顺事,殁吾宁也。”珍惜生命,但顺生知命。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仁者不富,为富不仁。”这些话,都是朴素的真理。关健看自己怎么理解。

 

常常说人与人有“颠扑不破的感情”,绝大多数,会因一句话、一个猜忌、一个误会就闹翻了,还远远没到颠扑呢。所以说,经书要常读,不必贪多,不必向人炫耀自己,够自己用就行。

 

我在抖音上关注了几个号,全部是拍家里老人普通生活的,我喜欢听老人说非常家常的话,句句质朴通达,毫无脱离自己生活的非分词句,却让人感到豁达乐观的心胸,虽贫寒朴素,但却让人感到生命的尊严。

 

2019年6月25日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