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汉生:时代新人应是新君子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7-03 23:30:12
标签:新君子

原标题:时代新人应是新君子

作者:李艳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五月廿九日己亥

          耶稣2019年7月1日

 

君子与时代新人

 

君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说出有关君子的词或俗语。讲座开始不久,孙汉生就向在场的听众抛出一个问题:何为君子?

 

在座的听众们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孙汉生说,在孔子以前,大人自然是君子,可以由贵族门第世袭,但是在孔子看来,大人失德不仁,则可能变成小人;相反,出身卑贱的小人,通过进德修业可以成为大人君子。“孔子对君子这个概念做了改造,在《论语》里,君子已经不仅仅是大人,更多的是指有仁义礼智的人。君子变成了一种模范人格,或曰人格理想,其精神内涵可以用君子之道来概括。”

 

君子首先注重“道”。这在国学经典中也有着诸多的阐释。如《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君子忧道。《论语·子张》: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易经·系辞》则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君子境界难以达到,所以需要修身不已。”孙汉生说,君子之道亦即修身之道,包含有仁义之道、礼乐之道、忠恕之道、至诚之道和中庸之道,等等。在古代社会,人们修身以成为君子。而当下,我们提出要“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是什么样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内涵,什么样的素质?孙汉生说,依据十九大报告:“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所以,有关时代新人的关键词可以提炼为: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和德智体美,还有“勇”。

 

而孔子曰: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此为天下之三达德。孟子讲,“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孙汉生说,用今天的话说,道与德就是理想信念,仁智勇近于德智,游于艺近于体美,不怨天不尤人、平治天下近于有理想有担当。如此看来,若以君子标准衡量,则十九大报告所称的时代新人完全可以视之为君子,考虑到时代要求和青年特征,我们可以称之为“新君子”。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伟大精神就是君子精神,时代新人继承的就是这种精神。

 

新人应有“中国魂”

 

孙汉生说,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易传》所讲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称为“中华精神”。这是指导中国人民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湛思想。

 

培养和造就时代新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著名学者周有光老先生说:“现代人是双文化人,既需要现代文化,又需要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说,时代新人身上流淌着传统君子的血液,他们是新时代文化精神的担当者,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者。

 

关于“新”,梁启超在《释新民之义》中早有解释: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也。我同胞能数千年立国于亚洲大陆,必其所具特质,有宏大高尚完美,厘然异于群族者。吾人所当保存之而勿失坠也。

 

孙汉生说,在他的理解中,将君子文化和君子人格引入当代公民素质教育之中,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内容,是可行的,也是最为有效的。因为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本有的精神,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是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的外在显现。而培养现代公民,造就时代新人,要具有“中国魂”。以《四书》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所蕴含的君子思想和优秀教育理念,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植文化根基、坚定文化自信,推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推动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在《求是》杂志发表的《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文中指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这深刻说明,要传承君子之风,成长为时代新人,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们的国学经典中汲取精神和智慧。”孙汉生说。

 

经典筑牢思想根基

 

孙汉生说,作为从业多年的出版人,他一直思考新时代出版人的使命,“聚民心,育新人”理应成为出版人的责任担当,为培育时代新人和新君子,多多打磨国学精品,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国学经典是民族和国家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是民族智慧的载体。福州先贤严复提倡读经:“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者,以经为之本原。教育国民不如是(读经),将无人格,转而他求,则亡国性。”

 

近年来,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系列国学图书,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颇受读者欢迎。“如《源头活水——理学与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研究》一书,通过梳理《四书》建构理学的来龙去脉、体系规模,揭示出朱熹设计的新儒家教育思想,是一种道德实践的程序,透过先知后行——先教以格物穷理,而后落实于进德修业上,以理作为道德行为之圭臬和引导,印证了知识即美德,道德可教。”孙汉生说。

 

而教育社即将推出的另一套《君子与时代新人》丛书,正是以“君子”为主题,将其与培养时代新人相结合,从君子内涵、君子名言、君子故事等入手,阐述君子的德性力量、人格规范和君子的知识能力,挖掘君子文化的含义和现实意义,力图为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价值参考。

 

“《周易》和《四书》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原生意象和集体人格,塑造了圣贤、君子,也能塑造现代的公民。”孙汉生说,身处信息剧烈流动的新时代,绵亘五千年的国学经典,仿佛成为一种精神定力,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思想根基。他鼓励读者说,费孝通先生八十岁时说,“八十岁了才知道八岁该看什么书”,于是日日将一本《论语》袖珍本带在身边,随时翻阅。八十岁的大师尚且如此读经典,你我还能不读吗?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凡曾读过古典诗人、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作品的人,凡通晓……自己祖国的富有想象力的伟大作家的作品的人,都可能进入一个无限灵活而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将赋予他一种不可剥夺的内在价值,将授予他开启其他世界的钥匙。”孙汉生说,要成长为时代新人,必须读国学经典,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精神和智慧。愿我们的读者都能多读国学经典,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成为时代新君子。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