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纪祥主讲汉廷之尊孔 ——“文庙释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系列讲座首讲
来源:“孔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七月初二日辛未
耶稣2019年8月2日
2019年8月2日,由孔子研究院主办,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承办的“文庙释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专题系列讲座正式开讲。山东省泰山学者、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主任、台湾佛光大学教授李纪祥先生应邀担任首讲主讲人。来自曲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曲阜市委、曲阜市文物旅游局、孔子文化节办公室、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活动。学术讲座由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副研究员主持。
李纪祥教授以《汉廷之尊孔:血缘性与非血缘性》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在汉初,孔子之学虽经董仲舒与汉武帝的尊崇而成为“独尊”,加之公孙弘请立博士弟子,儒学遂进入官方太学体制内,然而孔子身后地位,仍如司马迁所言,系一介布衣。众所周知,汉代因受“春秋学”影响,非常重视“通三统”。汉成帝时,为弥补“三统”中所阙的“殷后之统”,遂求立殷后以补之。遂有汉成帝下诏封孔子后世为“殷绍嘉公”之举。李纪祥强调,此诏令使得孔子与古代圣王等列并称,宣示了“圣王之统”与“学术之统”将相合为一的指标性。更重要的是,儒臣已从孔子身世的血缘性中,看到了推尊孔子的一个可行方向。
迄于汉平帝元始元年,在安汉公王莽主导下,平帝下诏封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对此,李纪祥提出,此举实是历史上官方政权首次对孔子的封谥事件,且汉平帝此诏完全转换了对于孔子的推尊走向,即脱离以“奉殷后祀”而尊孔的思维,转而更为关注孔子的德业及历史评价。这实际上也已为此后中国历史上推尊孔子的走向,作了定调与定向。另外,由此诏后周公与孔子并称已然确定,孔子自此已正式登于“圣者之堂”。至王莽新朝之时,周公、褒成公孔子得以“二公”之尊与“四代古宗”并列,崇孔与封爵摆脱了“殷后之统”的血缘性思考方向,而从非血缘性的角度加以考量,孔子的德业遂与周公的功业具有与“古圣王”等量齐观的历史地位与定位。
李纪祥的报告以汉代对孔子的追谥封爵事件及其后续发展变化为中心,通过对史料的梳理,揭示了汉廷尊孔思维模式与主张的复杂性,即汉代的尊孔呈现出两个面向,一种是以“殷后”作为封爵与尊崇依据的血缘性崇孔,另一种则是以“学”为依据的非血缘性崇孔。同时指出,非血缘性的尊孔实则成为后世效法的依据。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孔子地位在后世之变迁,儒家学术发展之进程,乃至文庙祭祀的属性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次专题系列讲座共举行6场,将依托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的科研力量,围绕“文庙与释奠礼”这一主题,先后邀请多位知名学者、中青年专家开展学术讲座,旨在推动文庙与释奠礼研究的新开展,进而为“祭孔大典”的完善提升等提供学术支撑。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