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纲作者简介:金纲,原名李作乾,男,西历1952年出生于天津市。著有《论语鼓吹》(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大宋帝国三百年》(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等。 |
“精华”与“糟粕”
作者:金纲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表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九月廿五日癸巳
耶稣2019年10月23日
传统,不必区分“精华”与“糟粕”
传统,体量巨大,那么多先人辛苦创造几千年,留下来的东西,你无法穷尽。世上也无人可以穷尽。今世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区分何为“精华”何为“糟粕”。且假设可以“区分”,则在此“区分”活动中,很难得到的仲裁:你认为的“精华”,在另一个人看来,也许正是“糟粕”,反之亦然。——凭什么你就是对的?你认为“明摆着的不对”,不过是你眼里“明摆着的不对”,而不是我眼里“明摆着的不对”。
中国史上被今人诟病的很多所谓“传统”,其实并非“传统”,而是“丑陋”现象,它们构不成传统。
传统,是个复杂的话题,于中国而言,有儒学传统,也有法家传统,二者之异,不啻天壤。更有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所谓的大传统、小传统,它们的差异也极明显。更有三千年传统,也有百年传统,二者显然不同;既使百年传统,也至少存在着马列主义传统和三民主义传统,二者并不同构;既使是马列主义传统,也曾经存在过陈独秀式与延安式的不同;既使延安传统,也存在着“两条路线”的不同……如此区隔,可以析分出许多性质不同的传统。
你要从哪一部分传统中区分出“精华”与“糟粕”呢?
所谓传统,是那种沿传合理、承续合法、史上正当的过去的生活方式与制度设计。当它失去合理性、合法性与正当性以后,它会在人类“自组织”条件下,自行瓦解、离散。而这些业已瓦解、离散的“传统”就已经不再属于“传统”,不过是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现象而已。
很多现象,并非传统,世界亦然。
文明的展开中,总有“损益”、有“更化”,如欧罗巴人的贞节带、酷刑制、巫术巫医、朕即国家观念等,但这类丑陋现象,第一,不具备统计意义;第二,人所熟知,现代人已不可能“再”受其苦;三、无人将其归入“传统”之“精华”或“糟粕”,而一本正经、义愤填膺地反复“批判”,自命“深刻”。
这类现象,当其流行之时,并非为(西方)圣贤所肯认。
以此比勘中土,亦然。
在百年激进思潮,特别是俄苏“五阶段论”与“阶级斗争思潮”影响下,“反对封建主义”、“与传统观念彻底绝裂”,流衍为一种“坊间式深刻”。于是,“反传统言说”成为不加审定、不言自明的“政治正确”。……
百年来反传统的“政治正确”,第一反对的是儒学。而反儒者率先想到、张口即来的“罪恶”,有“四大现象”:三寸金莲、贞节牌坊、猪笼沉塘、太监制度。但裹小脚,源于宫廷时尚;立牌坊,乃地方自主;杀奸妇,是个别案例;太监制,为世界现象;此类故实,无一事与儒学有关。犹如贞操带、酷刑制、巫术巫医、朕即国家,诸如此类,并非为西方圣贤所肯认一样,吾土这类现象,吾土圣贤亦无一人肯认一一儒家圣贤无一人鼓吹,儒家著作(如“十三经”)无一字倡导。将这些东西栽赃到儒学头上,真诚说,不公平,也很一一无知。
“四大现象”不属于传统,它们早已从“存在”中被中国近代史自组织的进程所瓦解、离散,已经与“精华”“糟粕”无关,是一种死去的历史现象,一如欧罗巴人的贞操带。将一种死去的现象,反复掇拾,作为“批判传统”的“论据”,至少,是反逻辑的:以此而证明传统存在“糟粕”,逻辑上不周延。
比“反逻辑”更有意味的是,试图为传统区分“精华”与“糟粕”的思想方式有一种自我预设,他认为他有能力将绵延久远、类型繁多、浩瀚而又雄深的“传统”轻松地“分堆儿”为两个山头一一“精华”与“糟粕”一一如此,这类惯于“分堆儿”的人物(无论你是什么人物,首领还是士庶、马列主义者还是自由主义者、习于教科书给定规矩埋首于“课题”的教授还是自以为获得“反思”能力但仍然匍匐于激进思潮的“独知”,是五四之子还是坊间群氓……事实上,无一例外地都已经陷在“绝对理性”之中而不自知。
人类的清明理性,不会区分传统为“精华”与“糟粕”。
文明,从不反传统。
责任编辑:近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