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日常礼仪基础教程:第一册 容礼
【自序】
重建礼乐文化生活
民国初年,白屋诗人吴芳吉有诗道:“新邦多丧乱,礼乐久尘埃。”是的,那时候,打倒孔家店、吃人的礼教等呼声甚嚣尘上。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礼(乐可以统摄于礼)就既是中华文化的“心”(民族精神所系),又是中华文化的“身”(攸关社会制度),是中华文化的全副精神与面目所在。两千多年来,作为传统中国人统一的生活样式,礼陶铸着万民的品格,培蓄着民族的元气。然而,百年前的那场运动改变了这一切。随之而来的是一波又一波的猛烈冲击。终于,礼乐的大厦崩塌了,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干净到每个新生的国民仿佛都被抛置于五千年文明的废墟之上,生命的脐带与文化母体割裂开来,被剥离了应有的文化修养,回复到未经化育的原初状态,成为赤裸裸的原人(只有自然生命,而无文化生命),从眼睛里放射出的常常是兽性的寒光。这一刻,历史仿佛回到了原点——天地之始,开化之初。
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寓香港的大儒唐君毅基于自身辗转就医的经历,会悟到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消逝,逐渐为西方的生活方式所取代,遂提出重建礼乐文化生活的主张。何谓礼乐文化生活呢?唐先生说:“礼乐文化生活是指人的自然生命与日常生活本身成为文化的。而文化亦是日常生活中的,亦是属于自然生命的。”也就是说,礼乐文化生活,是要将人的自然生命,通过礼乐的涵养、浸润,转化为文化的生命;将日常生活,通过礼乐的塑造、融摄,升华为文化的生活。这是何等的敏锐的洞见。值得庆幸的是,世运几经浮沉,而今国势日隆,重建礼乐文化生活也到了最迫切的时刻,每个人心里都涌动着对文化生活的渴求,流淌在血液里沉睡已久的文化因子终于开始觉醒。
我们该如何重建礼乐文化生活呢?南宋时代的朱夫子早年沉潜理学,穷究四书,虽不无礼学实践方面的举措,但实未能萃心礼学。直到晚年,朱子才于礼学有一番大的省思。《朱子语类》卷八十四《礼一·论考礼纲领》第一条即云:
礼乐废坏二千余年,若以大数观之,亦未为远,然已都无稽考处。后来须有一个大大底人出来,尽数拆洗一番,但未知远近在几时。今世变日下,恐必有个"硕果不食"之理。
虽然生于文化肇极的赵宋之世,基于儒家的理想,朱子并不认为那是礼乐和洽的时代,他认为孔子以来的礼坏乐崩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朱子预言后来者必有一番彻底整理,并指明了其方法——拆洗。礼乐有情、有文,识其文者能述,知其情者能作。拆洗就是要据文探情,推本圣王制作礼乐的原理,然后秉此原理,斟酌损益,以期契于世用。因此,重建不是复古,即不是简单地恢复古代的礼乐制度,而是创造性的再现。具体地说,对于那些适合现代生活的礼仪,我们理应加以发扬。对于那些不太适合现代生活的礼仪,我们则要谨慎地本着圣王制作的原理,加以调整使之适合现代生活,然后再加以发扬。
生活于这个时代,远离战火,乐享太平,而且正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是何等的幸运!早在九十年前,梁漱溟先生就曾预言:“我觉得中国之复兴,必有待于礼乐之复兴。”(《朝话·谈音乐》)于是,更幸运的是,身处历史的原点,我们终有机会成为文化的先觉者与先行者,去开启一个文明开化的新时代。《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此之谓也。
跋:观礼者说
辜鸿铭曾批评英文《礼记》译名不当,以为礼不是Rite,而是Art(周作人《生活之艺术》,载《语丝》第一期)。周作人也指出理想的礼仪应该是The Art of Living(生活之艺术。周作人《礼的问题》,载《语丝》第三期)。
既是艺术,自然值得人们观赏,所以古人行礼常有一些观礼者。观礼者并不直接参与礼仪,他们有的是为了观摩学习,有的则只是要赏鉴评点。观礼者常会从美与善两个方面对礼仪活动进行评点。其评语会对其他人日后的礼仪活动产生一种导向作用、规范作用。从此种意义上来看,观礼者之于礼,正如评论家之于文艺作品,间接参与了创作活动。
研读经礼时,我常常变换角色:时而融入其中,作为一名行礼者揖让周旋于其间;时而抽离出来,作为一名观礼者冷静地审视。而对后世的礼仪,我则更像是一位观礼者,通过与经礼的对比,考究美与善的流变,从而对其损益的得失进行评估。
家族礼仪,古今都要邀请宾客参加,但经礼宾客担任重要角色(如祭礼,宾为终献),后世礼仪宾客已不甚重要,其实已从参礼者沦为观礼者。这种损益就使家族礼仪从开放变而为封闭,失掉了其原有的公共精神。乡党礼仪,经礼纯以宾主模式进行,后世则趋于人伦化。邦国礼仪,经礼总是用宾主之礼调节、平衡君臣之伦(如燕礼、公食大夫礼),而后世则取消了宾主之位,完全以君臣名分行事(尊君抑臣)。这种种的损益,或许正是礼从The Art of Living转化为The Rite of Living的原因吧。The Rite of Living并不是不好,只是失去了一股元气,不再像经礼那般活泼生动,拥有勃勃的生机。
孔子赞叹韶乐尽善尽美。音乐如此,礼仪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礼仪的美与善,既是内容的,也应该是形式的。经礼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真正达到了美与善的高度统一。庄子说,“以礼为翼”(《庄子·大宗师》)。这真是一个美妙的譬喻,我想,那翼一定是破茧而出之后翩翩起舞的翼,它是生命与生活得以升华的象征。而经礼就是那最轻盈、美丽的羽翼。
本书部分内容最早曾为“揆一讲经会”诸君讲习一过,与会诸君启我良多。梁宇女史为本书绘制了精美的插画。中华书局祝安顺兄、任洁华女史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大量的辛劳。谨志于此,以申谢忱。
本人治礼日浅,加以近年学殖荒落,书中不当之处,势所难免,尚祈海内方家教正。
目录
重建礼乐文化生活(自序)
第一课 容礼概说
容礼的定义
容礼与经礼
容礼的流传
容礼的分类
第二课 视容
目容端
视线高低
视线范围
视线调整
顾视
不窥隐私
第三课 听容
听思聪
视下听上
尊重他人隐私
非礼勿听
第四课 口容
口容止
洁净
咳唾至屏处
让食不唾
唾壶与手帕
第五课 言容上
言语合乎场合
言语合乎对象
言语合乎时机
第六课 言容下
不说谎言、恶言、离间语
讲求谦辞敬语
慎言
疑则不言
不食言
第七课 声容
语贵迟
声容静:不干扰他人
声必扬:尊重他人隐私
下气怡声:侍奉父母的声容
不学兽语
人前不啸
歌哭
第八课 气容
气容肃
勿气
气容杂仪
第九课 色容
色容的两大范畴:庄与温
庄与温的界限
庄与温的应用
色容的常与变
不苟笑
第十课 立容
立容的要点
立容德
不立岩墙之下
不妨碍他人
父坐子立
第十一课 坐容上
独坐
共坐
第十二课 坐容下
坐
起
退
第十三课 行容
进退
升降
周旋、折旋
第十四课 手容
措手:手容恭
执持
授受
第十五课 拜容
作礼方式
作礼先后
作礼与否
礼无不答
第十六课 服饰之容
衣着宜整洁
衣着宜合乎身份
衣着宜合乎场合
更衣至屏处
妥善安置衣服
第十七课 食仪
食相
食相禁戒
不食之戒
共食之礼
第十八课 起居之容
寝息早晏
盥漱洒扫
家居不肆
沐浴有时
出门必饰
寝卧有仪
第十九课 乘车之容
骑车
乘车
跋:再现礼乐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