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通而上达”——北京师范大学“教化与价值”学术会议述要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19-11-10 00:10:04
标签:“教化与价值”学术会议

“旁通而上达”——北京师范大学“教化与价值”学术会议述要

来源:“教化儒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十月十三日庚戌

          耶稣2019年11月9日


 


孔子言“庶富教”、孟子主“善政不如善教”、荀子倡“美教化”、汉儒“明教化”、魏晋“自然与名教”之辩、宋元理学教化、明代良知教化、清代礼教兴起,直到近现代,梁漱溟依然强调“宁在教化”,牟宗三着力辩护“教化之大防”,徐复观亟亟提点“教化精神”乃儒家精神性格最伟大的一面……由此可见,教化问题始终是贯穿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特质。阐明教化概念的内涵意义、特殊价值及其未来导向,已经成为当前学界迫切需要研究、探讨的话题。有鉴于此,2019年11月2日-3日,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教化与价值”学术会议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会议室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学术机构五十余名学者共同参与了本次会议的研讨。


 


本次学术研讨会议的首场报告,由我校张奇伟教授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蓬教授共同负责主持评议。我校中哲所李景林、李祥俊两位教授、美学所刘成纪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彭永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付长珍教授,围绕“教化与价值”这一会议主题分别作主题报告。其中李景林教授报告的题目为《儒学的价值观念与价值系统》,并指出儒家所言说的道,是在实存差异实现之“通”性上所显现出的一个形上超越性的“一”。换言之,儒家达道的途径,是以一种“旁通而上达”的形式来实现的。彭永捷教授的报告主题是《教正与匡正——<尚书·虞书>教化思想发微》,其提纲挈领地关于《尚书·虞书》篇中的教化观念进行了细致的阐发。随后,李祥俊教授发表了以《儒家信观念的涵义演变及其社会生活基础考察》为题的主题报告,并强调——儒家信观念的涵义演变适应了中国传统家庭、家族本位基础上的君主专制主义等级社会的国情,但在当代社会生活巨大变迁的新语境下,重建契约之信成为儒学发展的必要选择。刘成纪教授则围绕着“审美教化”这一主题,发表了题为《重新发现中国美育(教化)传统》的参会论文,并强调激活“审美教化”这一历史传统,对理解启蒙与传统儒家思想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价值。付长珍教授围绕着《教化:作为伦理生活的样式》一文,就“教化的失落与回归”这一主题发表了观点。


 


短暂休息过后,本次会议进入第一阶段分组讨论环节。其中,刘成纪教授与付长珍教授组织负责了A组论文汇报的主持及评议工作。在该组的讨论过程中,吉林大学华军、东北师范大学荆雨、中国政法大学李春颖、中央民族大学孙宝山、临沂大学张勇五名学者围绕着传统儒家的文质观、心性论、道德与情感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B组的主持、评议工作由彭永捷教授、高海波教授负责,我校中哲所许家星、中国社会科学院赵金刚、山东师范大学彭耀光、南昌大学田炳郁、中国人民大学刘增光分别就“皇极”解、“孔颜乐处”、“天人感应”、“人心道心”、孝经学等宋明理学范畴,进行了阐发与探讨。

 

 


 

下午14时整,本次会议进入第二阶段。A组学者发言的主持、评议分别由华军教授、孙宝山教授承担,河南科技大学雷永强、北京交通大学周耿、河南师范大学张树业、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常会营、延安大学师瑞针对儒、道两家教化观念的异同、礼乐政教及其现代价值等议题发表了各自的报告。B组的五名汇报学者为山西大学陈清春、北京林业大学张连伟、天津大学陈多旭、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张辉、华南师范大学云龙,讨论的主题涉及王阳明的知行观、注经理念、三教批判等多方面,主持、评议人由荆雨、刘增光两位学者担任。会议于下午16时进入第三阶段,其中A组共计六位学者发表了主题报告,具体为我校中国哲学研究所田智忠、清华大学高海波、山东财经大学黄维元、山西大学冯前林、陕西师范大学李敬峰、绍兴文理学院王宇丰。几位学者围绕着梁漱溟、方以智、刘宗周、王船山等思想家的具体哲学思想展开了深入浅出的探究。B组由田炳郁、张树业两位学者负责主持与评议,中国政法大学王觅泉、西南政法大学董卫国、厦门市行政学院邓梦军、山西师范大学冯俊、山东师范大学张晓立、北京中医药大学程旺等学者,围绕着《孟子》《荀子》《中庸》等儒家重要文本中的教化思想展开了阐发讨论。

 

 




 

次日(11月3日)上午9时,本次会议进入第四阶段的小组讨论环节,A组的主持、评议工作分别由陈清春、唐文明两位学者负责,华侨大学冯兵、北京理工大学王文娟、西南政法大学徐冰、北京师范大学吴思寰四名学者,针对孟子的道德情感论、“人禽之辨”、心物关系等概念范畴进行了专题式的汇报。而B组的四名汇报人是北京师范大学吴祖松、闫阳及陕西师范大学孙德仁、香港中文大学楚轲,分别发表了关于价值观念、教化价值等相关的论文报告,与会的冯兵、田智忠两位学者担任了本场讨论的主持与评议工作。

 

 

 


当日上午10时20分,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八层A807教室召开了本次“教化与价值”学术会议的闭幕式发言。我校中国哲学研究生张奇伟教授发表了题为《孟子与新时代》的论文,其指出应该注意到孟子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思想特质,并积极实现传统儒家思想在新时代下的价值转化。随后,北京大学郑开教授以《道家德性伦理学及其政治哲学》一文为依托,强调道家在表层的反伦理学背后,以“无”、“自然”等形式所建构出的深层伦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蓬教授围绕着其提交的论文《中国传统哲学作为思想、文化传承之本土历史因缘考辩》,针对儒、道、佛与中国本土文化之关系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清华大学唐文明教授汇报的主题是“儒教美德伦理传统的衰落与复兴”,并指出美德伦理传统离不开人性论的支撑,建立独立的教化制度将是儒教美德伦理传统复兴的关键。中央民族大学刘成有教授则专门就《起信论》这一文本,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工夫与价值关怀等思想。之后,我校李景林教授分别就各位学者的主题报告进行了点评。最后,在我校张奇伟教授的主题总结下,为期一天半的“教化与价值”学术会议圆满落下帷幕。

 

 



 


总体来看,本次“教化与价值”学术会议选定了一个富有阐发性的主题。“教化”与“价值”是可分别予以深入掘发、讨论的学术论域,两者间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二者的汇通是揭示中国传统思想内在精神的关键视点。本次会议的议题众多,在宏观层面上涵盖了中西方思想的重要范畴。从具体的分论题来看,则分别涉及了从先秦到宋明不同时期的重要思想。多元的研究视角与交互的节点,共同促进广大学者加深了关于“教化哲学”这一思想定位的理解。本次会议的盛况,也侧面说明由我校李景林教授所创立的“教化儒学”研究已经颇具规模。本次会议获得了五十余名与会学者的大力支持,众多学者、师友集聚一堂,共商教化,这不仅对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与国内其余高校的交流沟通提供了助力,同时,本次会议作为由李景林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的阶段性研讨,为项目下一阶段的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文:陈超、程旺;图:程旺)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