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斌】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20-01-04 00:22:19
标签:慎其独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作者:王学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腊月初八日甲辰

          耶稣2020年1月2日

 

【光明论坛·温故】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虑于微,始贻于大;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大家要懂得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的道理,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常掸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常掏灵魂旮旯。”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出自儒家著名经典《中庸》,相传为战国时孔子之孙子思所作。《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南宋朱熹将其单独列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莫见莫显”一句位于《中庸》首章,其前一句是“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后一句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三句话合而观之,大意指古代士大夫心中理想角色的君子,须时刻警惕别人未听闻、难觉察之处。没有比隐暗处更易表现者,没有比细微事更易显露者,所以君子极其讲求慎独,无时不战战兢兢,叩问良心,方有可能接近“致中和”之化境。

 

经典之魅力,莫过于众家传诵,屡经塑造;名句之精意,或在于常读常新,反复诠释,“莫见莫显”便是如此。东汉郑玄认为“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平日行为处事是否心存敬慎与克制,即不肆其情,不恣其意,常以用中,恒以守和,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所在。与郑玄专注于文意疏解不同,南宋朱熹则执意于《中庸》思想内涵的融会与阐释,既然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故而“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可见在朱熹看来,慎独与否已并非个人之事,实与士大夫闻道载道密切相关。明中期,王阳明指出“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有道是“古人许多诚身的工夫,精神命脉,全体只在此处。真是莫见莫显,无时无处,无终无始”。要之,作为儒者立身之本的慎独功夫,并不假外求,而应是往复追问内心,因为人心才是真正隐暗幽微之处。

 

综上所述,历千年流播,由万家注解,“莫见莫显”一句之意涵如古井深泉,愈是挖掘品味,愈觉清澈甘洌。概言之,慎独慎微既要求人应当非常注重在隐微之地之所之时之言行思虑,又必须无时无地无差别地提升谨慎诚敬之心境。如此,无论是风起于青萍之末,抑或泰山崩于前,君子皆谨小慎微,潜修精研,道德操守不越位逾矩;还是居于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的不同局势中,君子俱诚敬不息,从容应对,筹谋决策不掺杂私念。

 

进入新时代,对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与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莫见莫显”仍有其独特而深远的价值。

 

第一,过硬之作风,须以慎独养成。“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党员干部如果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了底气与骨气,贪欲私念便在内心潜滋暗长,终致不可挽回。所以,为人清廉显然不能全靠外部约束,更需要自觉自律。不妨借鉴古代圣贤之修养功夫,每日案牍劳形之余,拿出一定时间与精力反躬自省,检讨得失,常掸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常掏灵魂旮旯,融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于心中,久而久之便成为习惯,化为境界,受益终身。

 

第二,优良之家风,须凭慎独涵育。“身修而后家齐”“国之本在家”,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势必要做到持家谨慎,家教严格。晚清名臣曾国藩,后半生虽戎马倥偬,仍不忘随时写家书教诲兄弟子女谨慎持守。如他告诫九弟曾国荃须从“畏慎二字之中养出一种刚气来”,教导子弟“慎独则心安”“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可见慎独不只是养家之德,亦是运家之道,更是兴家之智,党员干部如能在平时生活中就慎独问题常向亲属子女言传身教,并促使其外化于行,无疑为亲人积累了一份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家风建设自然富有成效。

 

第三,清正之政风,须用慎独塑造。“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总结其一生为官之道,曰:“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也就是说,党员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到内外一致,言行如一,才能以上率下,感染他人,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摒弃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风硬,家风严,政风清,终换来世风良。“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慎独精神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且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心底无私天地宽”,方可保障伟大事业“直挂云帆济沧海”。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